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探望獨居老人、為百歲朋友慶生的體悟!錢復:年老以後沒有朋友的生活,縱使家財萬貫也不會有樂趣
下一篇

50後是人生盤點最佳時機!金智娟:勇敢追夢將來才能無悔,掌聲不靠別人自己給

探望獨居老人、為百歲朋友慶生的體悟!錢復:年老以後沒有朋友的生活,縱使家財萬貫也不會有樂趣

保持健康,心理跟生理同樣重要。

文/顏理謙 內文圖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提供

編按:擁有「外交才子」美譽的錢復投入公職生涯40餘年,在台灣政經情勢風起雲湧的時代裡,對外、對內皆擔任重要角色。卸任公職後,他選擇以公益作為主軸,任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多年來過著「退而不休」的生活。錢復如何思考退休?走過88年歲月,他的日常養生之道為何,如何看待生死?

前半生奉獻於工作,退休以後,如何將人生下半場過得健康、快樂,對社會又有貢獻?今(2023)年88歲,說起話來仍鏗鏘有力、應答飛快的錢復爽朗笑說:「我每天高高興興地到辦公室,高高興興做每一件事情。心裡開心,身體就不會壞!」

1970~80年代,在台美斷交、中美八一七上海公報後,台灣面臨嚴峻的國際困境。當時,錢復在外交領域上擔下重任,努力為台灣開拓新局。1988年,他擔任經建會主委,參與了國內投資環境和全民健保的初期規劃。

雖然對外、對內都曾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關鍵角色,但錢復從很久之前就知道,退休,不應是生活的終點,反該是另一個起點。而這,來自前行政院長俞國華的提點。

謹記俞國華提醒  決心退而不休,投身公益

「民國78年7月,我到俞國華前院長退休辦公室看他。那套辦公室有6間房間,裡面都是空的,只有一位祕書和一位辦公室主任。有趣的是,他的桌子上沒有任何東西,沒有報紙,也沒有筆和書,牆上也是空的。」

錢復回憶,俞國華懇切地提醒當時僅50多歲的他,雖然離退休還早,但是人總有一天會退休。「他說,退休以後,千萬不可以每天待在家裡,早上起來不梳頭、不刮鬍子,穿了睡衣、睡褲或背心、短褲就坐在椅子上混一天。要不了6個月,健康一定會向下。」

這段話,對錢復起了很大的作用。那次會面後,又過了16個年頭。2005年,錢復卸下公職,在國泰集團邀請下接任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推動公益事業。

接任前,錢復針對慈善公益領域做了一番研究。「慈善和公益有什麼不同?前者是依出資者主觀的期望,對於需要捐助者如學校、醫院、教會等提供捐助;後者則是依社會實際的需求提供捐助。」他在著作《錢復回憶錄.卷四》中點出兩者差異。

他認為,觀察環境現狀並出力解決,或許對社會更有幫助。因此,他向國泰集團提出建議,讓基金會的工作方向往公益前進。這些年來,基金會在新住民、獨居長者、教育、環保等領域都持續提供支持與關懷。

錢復說,自己這一生非常少掉眼淚,就連當年遇上台美斷交等艱困局面也不曾哭泣。但是當年為外籍配偶舉辦中文課程,當課程結束時,他看到學員的公公、婆婆把媳婦的結業典禮當成家族喜慶,穿著壓箱西裝、暗紅色旗袍盛裝出席的場景,深深撼動了他。「那一天,我真是感動得想哭!」

2007年,國泰慈善基金會舉辦新移民母國文化尋根之旅暨兒童成長營隊成果展。2007年,國泰慈善基金會舉辦新移民母國文化尋根之旅暨兒童成長營隊成果展。

保持健康的不二法則  飲食簡單、作息規律,人不動不行!

2018年,退休後持續忙碌生活的錢復一度因腦中風顱內出血開刀,但復健狀況良好。他說,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奉行「簡單」的原則,更關鍵的是,每天維持心情愉悅。「保持健康,心理跟生理同樣重要。」

他分享,自己每天晚上會看氣象預報,參照溫度變化穿著衣服,也會戴好口罩避免感冒。飲食則是以清淡簡單為準則,不喜大魚大肉。「我到西餐廳絕對不叫牛排,一定吃最簡單的東西。為什麼呢?因為越簡單,對我的健康傷害越小。

作息方面,他尊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每天大約7點起床,起床以後,會吃一頓豐盛的早餐。採訪這天早上,他吃了一大碗餛飩麵加一碗新鮮水果,飽足又營養。

開刀出院後,為了預防跌倒,他開始手杖不離身。雖然走得慢,但自律的他,每天要求自己在家裡來回走路,保持身體行動。「從我的臥室,走到內人的臥室是46步。這樣一來回,就是100步了。」(相關閱讀:長期替養生村居民看診,察覺有些老年問題中年容易忽略!林志明醫師:老後想有happy ending,需留意的6件事

錢復、田玲玲與兒女和孫輩拍攝全家福。錢復、田玲玲與兒女和孫輩拍攝全家福。

老了沒朋友是苦事  要多和左鄰右舍來往

老後想保持身心健康,人際往來也很重要。在公益服務的過程中,錢復看到許多獨居長者面臨的困境。

「台灣獨居老人的問題嚴重得不得了。有些人不願意到養老院,不願意再結婚,一個人待在家裡。」雖然飲食可以倚賴政府和宗教團體協助,但生活環境的品質並不好。

「最不能料理的是排泄物,同仁進去家裡時,常常沒辦法呼吸。一定要把門窗打開,立刻清掃。清掃後才能坐下來說話。所以,紙尿褲就是我們的伴手禮。」不僅環境需要清潔,更重要的是透過互動,排除孤獨感。「同仁去跟老人談話,對方高興得不得了。他說,我不要錢,也不要物資,就是希望有人跟我講話。」

「人老了,沒有朋友是苦事。」錢復說,這次採訪不久前,自己幫一位老同事慶祝100歲生日。「一開始,我跟服務人員說,我們的主客100歲了,要早點休息,請你們上菜快一點。」沒想到,這位老同事反而抓著錢復聊天,還要服務人員上菜上慢一點。

原來,這位同事在太太過世後,過著一個人的生活,「他坐電動輪椅,在附近解決三餐,雖然自得其樂,但我知道他心裡痛苦,因為沒人陪他講話。難得我能聽、能懂、能有反應。」他感慨說:「年紀大了,還是要多和左鄰右舍往來,慢慢培養朋友。」

但是年紀愈大,人際圈往往會縮小,怎麼維持友誼,或者結交新朋友?曾任駐美代表、外交部長的錢復擁有「外交才子」美譽,而外交,其實就是為國家結交國際盟友的過程。

「說老實話,我辦外交能小有所成也是靠朋友。」外交工作中,他常需要代表政府談判,為國家爭取利益。「假如你跟對方從沒來往,這個談判一定不成。可是如果對方跟你有交情,你可以禮拜天約他打高爾夫,或者平常晚上喝一杯酒、一起到廁所洗手,這時候沒有旁人,可以無話不談。」透過私下溝通,雙方能確認彼此對這場談判的期待,可以更快在談判桌上達成共識。

但要達到這樣的交情,除了真誠待人,自己也要下苦功。「孔夫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三樣,我都盡量地做。」錢復說,退休前,他每天鞭策自己至少讀14份中英文報紙、每周看5~6份周刊,其他刊物就更不用說了。當朋友有疑問,都可以和他討論。

如果朋友說了過分的話,他不會當場反應。「別人對你不好,不要立刻回手。靜下來想一想,他對我不好,是我做錯了什麼嗎?如果想了半天,想不出道理,將來找個機會委婉問他就好。這就是交友之道。」

「人生在世,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因為會做人可以得到許多朋友,而朋友對自己常常有無形的幫助。」

廣結善緣的益處,隨著年紀漸長又更加明顯。他在著作《錢復回憶錄‧卷四》中寫道:「尤其年老以後,沒有朋友的生活,縱使家財萬貫,也不會有什麼樂趣。反之,老年有空和朋友談心,是生活上一大享受......我不知道我來日還能有多少年的生命,但是我確知有朋友會陪伴我、幫助我。這是我回顧一生最滿足的感覺。」

與田玲玲結縭60年  夫妻相處秘訣:她要我做什麼我立刻做

錢復與另一半田玲玲結縭60年,兩人個性互補,一同走過外交風雨,感情歷久彌新。他們相識於學生時期,雖曾分隔兩地,仍透過通信持續聯絡。1961年,兩人在紐約訂婚,2年後於台北結婚。

錢復形容,田玲玲待人溫和、說起話來輕聲細語,非常善於交友。過去從事外交工作時,錢復常常需要宴請重要官員,但他擔心,直接打電話去會碰釘子,因此總是透過田玲玲協助。

「她會先和對方夫人結識,設法交換電話,每次都是她打電話給對方夫人邀請,幾乎無往不利。所以不少美國友人對我開玩笑說:『Fred, you marry up.』,意思是我娶到她是高攀了。」他說:「我深感她是我此生的貴人。」(相關閱讀:從國家外交到婆媳相處都適用!錢復夫人田玲玲:一份對的禮物,可以化干戈為玉帛

「夫妻相處,一定要彼此容忍。」錢復說。這份容忍,不是隱忍,而是認知到無論自己或另一半,人不可能完美。他笑說,「我太太比我好,但是她也不是十全十美,我又更差了。所以她對我容忍多,我對她沒有太多容忍。最重要的是,她要我做什麼,我立刻做,絕對不會拖到明天。

為了健康,兩人建立了一起運動的習慣。

「現在,我最想送給自己和錢伯伯最重要的禮物,就是健康!」田玲玲曾接受《50+》採訪,提到自己年輕時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又容易心軟,因此每當有人拜託,她就會在已滿檔的行程中又加入新工作,讓自己過於疲憊。直到邁入熟年,才意識到要對自己好一些。

而在錢復開刀後,兩人開始正視健康,並且努力做復健。為了維持骨質和肌肉量,他們每周固定上教練課。就連疫情期間,也在住所內的健身房用固定自行車和走步機復健,持續鍛鍊身體。

1983年,時任駐美代表的錢復與另一半田玲玲與美國布希副總統夫人合影。1983年,時任駐美代表的錢復與另一半田玲玲與美國布希副總統夫人合影。

錢復說,自己重視健康,也認為《50+》倡議的健康老化觀念很重要,但有一件事一定要提醒讀者。

「現在醫療進步,人很容易活下去,但是我一定要提醒大家申請DNR(Do not resuscitation,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他說,自己之前開刀時,曾歷經生死一線。

那時,他有段時間因為腦壓不斷增高而昏睡不醒,醫師告訴田玲玲和子女,現在只剩兩種選擇。「一是什麼都不做,天天昏睡,之後成為植物人;二是立刻動腦部大手術,但是成功機率不高。」幸好,開刀以後順利清除血塊,身體慢慢復原。

經歷過生死關頭,他和家人細細討論,並簽署了DNR意願書。「多活一天是一天、好死不如賴活的想法是不對的。」有能力時貢獻社會、將日子過得心安理得,到了終點便坦然面對、不過份強求,美好無悔的人生,不過如此。

相關閱讀:錢復著,《錢復回憶錄.卷四:2005-2023退而不休的使命傳承》,天下文化出版

探望獨居老人、為百歲朋友慶生的體悟!錢復:年老以後沒有朋友的生活,縱使家財萬貫也不會有樂趣_img_1

2023/11/0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50後是人生盤點最佳時機!金智娟:勇敢追夢將來才能無悔,掌聲不靠別人自己給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