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每天工作18小時,耗盡為家庭!邱明琴:罹癌後學會負責任的「擺爛」,變快樂才會告別酸性體質

美好的事物,就該出現在自己身上。  
美好的事物,就該出現在自己身上。  
2024.01.09
41,905
作者|林芳如
責任編輯|陳莞欣,王美珍

美好的事物,就該出現在自己身上。  

作者|林芳如 2024.01.09

責任編輯|陳莞欣,王美珍41,905

文章用聽的
00:00 10:35 1

文/林芳如 攝影/葉琳喬 責任編輯/王美珍、陳莞欣

編按:兩度罹癌,切除子宮,曾不解:「我怎麼會罹癌?」如今卻活力充沛;媳婦過世,留下2歲孫子,曾苦到笑不出來,如今卻笑口常開;跨越人生種種考驗,73歲(2024年)的邱明琴,愈活愈有朝氣。走過磨難,中年人如何保有活力?

料理名師邱明琴有個懂吃的爸爸,愛漂亮的媽媽。身為昔日新竹最大乾貨店南記行老闆的女兒,當時取得不易的海參、干貝,在她心中卻是再平凡不過的家常菜。美麗的媽媽則從每日穿搭中,帶她體會配色與造型的樂趣。

22歲結婚後,邱明琴在台北晴光市場開了間服飾店,她每天挖空心思打扮,力求一站到店門口,就能吸引來來往往的人潮進店、下單。每個月,她會搭飛機到香港、日本辦貨。那是1970年代,彼時桃園國際機場尚未落成,出國採購得辦商務護照,返台後還得立刻到警備總部換照。

童年被捧在手心,婚後事業又經營得風風光光,邱明琴怎麼樣也想不到,人生即將迎來考驗。28歲時,她罹患卵巢癌。「當時簡直是晴天霹靂,但為了家庭、為了小孩,我一定要活下來。」當時,她的女兒才2歲,對子女的責任感,成了支持她的最強力量。

手術後,邱明琴逐漸恢復健康,然而46歲時,癌細胞轉移,必須切除子宮。面臨生死關頭的她,不斷思考罹癌原因,歸結出病灶源於婚姻、事業種種壓力。「我一天工作18個小時,耗盡所能想走過各種難關,耗盡所能想把這個家維持好,卻從來沒有反思過身體在做什麼、需要什麼。」

省思過後,她放慢步伐,減輕加諸於身體的壓力,逐漸恢復健康。60歲,孫子出生,本該是含飴弄孫的時刻,大媳婦卻在孫子2歲時過世,邱明琴頓時覺得人生真苦,連勉強笑都笑不出來。看她心情不佳,好友、聲樂家范宇文,邀她參加合唱團,邱明琴才逐漸走出陰霾。

挺過人生磨難後,邱明琴的臉上時常掛著燦爛的笑容。挺過人生磨難後,邱明琴的臉上時常掛著燦爛的笑容。

走過磨難,如何保持身心活力,讓自己內外皆美?邱明琴與《50+》讀者分享秘訣。

1. 別怕打扮,美好的事物就該出現在自己身上

「我跟同齡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敢穿。」到圖書館當志工,邱明琴悉心打扮,吸引讀者上前攀談,想了解她的人生觀;參加合唱團,她也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抱著競美的心態,盛裝出席;和孫子逛誠品,她也絕不邋遢,因為這樣就有理由和孫子自拍,留下美好回憶。

開過服飾店,設計過珠寶,眼光獨到的邱明琴,喜歡將不同品牌的衣服組合在一起,精心配色。她也喜歡穿洋裝,一件簡單大方的洋裝加上自己的小創作,就是獨一無二的造型。無聊的時候,邱明琴喜歡逛飾品零件行,昔日在北京、上海,現在則在台灣。「這種市場台灣很多,台北後火車站跟迪化街的選擇就不一樣,那裡面有許多寶藏。」

比起成套的飾品,邱明琴喜歡將不同品牌的飾品組合在一起。比起成套的飾品,邱明琴喜歡將不同品牌的飾品組合在一起。

邱明琴的穿著,常可見小巧思。一頂帽子買回家,繫上一條絲巾,或者別一朵胸花,就能衍生別樣風情。飾品行買的礦石,捨常見的金屬鍊條,改用皮繩串起來,平價的材料,立刻有了不落俗套的設計感。「多看美的事物,你就會愈來愈美。而且,老天爺給我們這麼多美好的東西,為什麼不加諸在自己身上?」

2. 恭敬對待身體,多和器官對話

兩度罹癌,動了大刀,邱明琴開始關心自己的身體,並且養成和器官對話的習慣。例如,她會對肝臟說:「你今天累了嗎?」對心臟說:「你今天開心嗎?」藉此反思是否妥善照顧身體。

「我對身體非常恭敬。」邱明琴說,多年來,身體一直服務自己,自己卻沒認真反思身體需要什麼,只是不斷燃燒自己維持家庭和事業,生病後才開始真正了解身體的本質,不再濫用它。「我常常跟身體互動,告訴它要常常把訊息傳給我,我的潛意識跟本意識,要很match。」

她鼓勵《50+》讀者,再忙也要好好吃飯,為自己或家人做愛的料理,欣賞食物的色彩。「壓力來了,吃東西很happy,但是要吃好東西。」

3. 學會擺爛,別對自己太嚴厲

以往下廚,邱明琴習慣先開菜單,再開始做菜。口味、配色樣樣講究的她,會不斷嘗試,假如冬季的一道菜需要綠色點綴,拿菠菜來試,覺得不對,她會換茼蒿試試看,就算難以臻於完美,至少力求完整。

罹癌後,她發現這種個性的人,多半比擅長「擺爛」的人短命。「我開始擺爛。」邱明琴解釋,擺爛並非什麼都不管,該負的責任,還是得負,但對生活的要求,不需要這麼嚴厲,而且要多留一點時間取悅自己,製造快樂。

「改變酸性體質最重要的方法是快樂。」現在,每天早上起床,邱明琴會對著鏡子笑,常心想:「管他的」,把煩惱拋諸腦後。「沒人知道自己會活到幾歲,但想把時光handle好,就是要快樂啊,沒有其他的辦法。」

4. 接觸新事物,別怕做不好

媳婦過世時,孫子才2歲,邱明琴心情盪到谷底,笑都笑不出來,音樂家范宇文邀她參加蘭心合唱團。邱明琴連忙推辭,說自己連五線譜都看不懂,也不會唱歌。范宇文告訴她:「看不懂五線譜沒關係,唱歌最重要的就是快樂。」邱明琴聽進去了,每週二下午,固定參加合唱團,一晃眼,10年過去了。

觀念新潮的邱明琴,遇到不了解的事物,從不害怕,而且樂於開口問人。陪孫子長大,有時祖孫之間也有衝突,但是冷靜下來,聽年輕人的想法後,她反而覺得現代的年輕人值得讚嘆!「現代的孩子,什麼都要懂、什麼都要會,真的很辛苦。」

坦言英文不好,她卻敢一個人到歐美國家旅遊,還自己搭公車。移民美國30年的朋友看到照片,說:「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自己搭公車。」她回:「怕什麼?我們只是膚色不同,而且我有Google。」想去哪裡,她就拿起手機語音查詢:「我要到某景點,請問怎麼走?」接著,再翻譯成英文,請司機協助。「出門臉皮要厚,要懂得問,我很好問,也很好學。」

喜歡汲取新知的邱明琴,還組織自己的讀書會,與同好閱讀多本經典或現代作品。

5. 每年寫20個新年願望,別怕做不到

「50歲以後,要做以前沒做過的事情。」每年除夕夜,晚輩拜年,邱明琴發紅包的歡樂儀式結束後,她會一個人待在房裡,寫下20個新年願望。寫下來,才有記憶,文字也會督促她行動,做到了就打勾勾。至於做不到的,她不會放到明年,而是選擇放下。

「別把舊願望放到新的一年,新年要有新願望,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要寫20個願望的原因,因為做不到的可能很多,可是不必害怕,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今天做了一件事,就很開心!」邱明琴總結:「這個年紀要專心,別貪心。最重要的是,想到什麼就要去做,不要把幸福推向明天,幸福永遠在今天。」(相關閱讀:102歲獨身奶奶,為何活得比兒孫滿堂更快樂?關懷師:願望是生命中的星星,讓人失意時仍看見光亮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