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奶奶失智10年卻能維持輕症,醫師也訝異!導演徐紫柔:用愛和幽默陪伴,失智也能活得很歡樂
愛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文/顏理謙 圖/徐紫柔提供
編按: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2031年,台灣失智人口將達46萬人,相當於每100位台灣人就有2位罹患失智症,如何和失智症共處成為重要議題。當長輩罹患失智症,出現記憶力衰退、負面情緒等症狀時,家人很容易因此影響心情。面對失智長輩,有沒有另一種應對方法,讓彼此過得更舒心?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導演徐紫柔分享自家實踐方法。
「我們是在10多年前,發現奶奶罹患失智症的。」影像工作者徐紫柔說。
徐紫柔的奶奶蔡鍾景妹今年97歲,年輕時採茶、喜歡運動,直到80歲時還會每天搖300下呼拉圈,體力非常好。但就在10幾年前,開始出現失智症狀。
家人請奶奶去菜市場買菜,說好要買雞、鴨、魚、肉,她卻只記得其中幾樣,老是買不全。找回來的錢,算了一算,金額也不對。此外,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連續劇時,奶奶當下看得很入迷,隔天再看,卻忘了螢幕上的角色是誰。在大舅朋友的建議之下,家人帶著奶奶去就醫,發現罹患了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不過,奶奶確診10多年來,在家人陪伴和藥物控制下,始終維持輕症。徐紫柔說,奶奶目前最主要症狀是短期記憶消失,例如,一個小時前才吃完早餐,一小時後就忘記了。家人帶她去沙龍洗頭髮,她也會忘記是誰帶去的。有時候,也會忘記自己的名字。
幸好,家族成員的感情很好,也住得很近,可以彼此照應。徐紫柔說,奶奶目前和大舅、表姊同住,她和家人則住在鄰近巷子。母親退休後,也常常陪著奶奶,因此生活起居並不太需要擔心。
蔡鍾景妹今年97歲,罹患失智症卻維持10年輕症。
打麻將、逛市場、拍搞笑影片 家人用不同方式陪伴奶奶
家人的陪伴,讓奶奶始終維持著良好狀態。
「我媽媽和舅舅很喜歡打麻將,奶奶雖然不會打,但是會坐在旁邊,還有一個小碗專門收錢。」徐紫柔笑說:「她會觀察誰贏錢,我們都說她是土地婆。每次大家打牌,打得鬧哄哄,她就會在旁邊看,忙著數自己有多少錢。」此外,家族內的活動很多,常帶奶奶逛市場、外出聚餐、上山拜土地公。
而身為影像工作者,徐紫柔則出奇招,邀奶奶和家人拍影片,把奶奶打造成高齡網紅。她幫奶奶拍了饒舌短片《這不是客家粄條》,還召集家鄉桃園在地居民和奶奶一起拍攝搞笑殭屍電影《記憶戰隊》,並將拍片過程製作成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我們拍片非常沒有效率,1分鐘的成品,可以拍4~5小時。但這段時間家人都在身邊,她忘記台詞,大家就陪她笑,奶奶也越來越有成就感。」
徐紫柔邀奶奶、家人和社區居民一起拍搞笑殭屍電影。
有時,收到電台採訪邀約,全家人也會一起去。徐紫柔說,踏入從未去過的空間、接受主持人提問,也會給奶奶帶來新刺激,可以說是一種抽取回憶的練習。「比方說,我們常去客家電台,主持人問奶奶有沒有什麼客家諺語可以分享,她說沒有。結果講一講,她突然就蹦出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相關閱讀:陳乃菁專欄|陪失智媽媽玩寶可夢的女兒:擔憂對病人沒幫助,不如陪他們冒險、做好玩的事)
全家人感情很好,常一起行動。這是全家外出看徐紫柔的短片放映。
和失智長輩溝通不能用正常邏輯 要幽默應對
當然,奶奶偶爾難免還是會出現難以溝通、令人頭痛的時候。但是徐紫柔一家人生性樂天,聚在一起時,總是嘻嘻哈哈。就算奶奶有時忘了自己或家人的名字,大家也不以為意。徐紫柔說,特別是個性幽默的舅舅做了很好的示範。
「奶奶生病時不想吃東西,身體累、情緒又低落。她只要一拿到飯碗,就想把碗裡所有的菜夾給你。」徐紫柔笑說:「但是她夾給舅舅時,舅舅卻說:『給我200塊』。奶奶嚇一跳:『蛤,怎麼這麼貴,我要夾回來!』」後來,只要奶奶想把菜夾給家人,大家就開玩笑說要收錢,奶奶從此好好吃飯。
「特有種劇團的陳義翔老師說過,不可以用正常邏輯跟病患講道理。你可以跟他玩,同意他所有的想法,這樣你也會覺得每天是有挑戰性的,不會把生活搞得很辛苦。舅舅的做法跟老師說的一樣。順著奶奶,可以得到創意解法。」
徐紫柔說,有些失智症長輩常認為自己的錢被偷,但她偶爾會想,未來是否可以做失智症的「道具出租」,專門用來安撫長輩?
「比方說,我們就做一個存簿或金子,跟他說錢沒有不見,錢就在這裡。這樣也蠻有趣的啊!」她說:「家人必須要轉彎,不然講了這麼久,長輩也聽不進去。」(相關閱讀:一打三照顧失智媽媽、外婆與婆婆,如何讓日子有笑聲?許美玲:人生沒有劇本,悲劇開場也可能喜劇收場)
徐紫柔建議,若家裡有失智症長輩,家人可以善用孫子、孫女的力量和長輩溝通。例如,當長輩不想出門時,如果孫子提議去動物園,或說自己有一場表演,邀長輩去看,長輩可能就會為了孫子出門。另外,也可以為長輩設計簡單、自己本來就擅長的任務,讓對方有機會參與,還能增加成就感。
比方說,她曾為了舞台劇製作道具石牆,需要收集大量紙箱再加工。「你不可能跟長輩說『我要做石牆』,他們會聽不懂。你要很實際地說:我需要50個紙箱。指令清楚,家人就可以幫你完成。你開心,他們也開心。」
徐紫柔說,奶奶確診失智症後維持10多年輕症,醫師也覺得很驚喜。雖然藥物治療是基礎,但家人的陪伴,讓奶奶始終保持著不錯的狀態。
她回憶,自己曾參觀不少輔具、照顧展覽,看到場內的失智症照顧輔具價格高昂,一般家庭根本難以負荷。「要讓記憶活化,居然要這麼高的代價?我看了都會感到很失落,甚至自卑。」她認為,有時候,家人的陪伴和互動可能更有效。「就算沒有這麼多能力,只要還有愛的能力就夠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2023/10/2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