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三照顧失智媽媽、外婆與婆婆,如何讓日子有笑聲?許美玲:人生沒有劇本,悲劇開場也可能喜劇收場

在無常之前練習謙卑,快樂無憾就好。
在無常之前練習謙卑,快樂無憾就好。
2023.04.26
43,042
作者|蕭紫菡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

在無常之前練習謙卑,快樂無憾就好。

作者|蕭紫菡 2023.04.26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43,042

文章用聽的
00:00 09:25 1

文/蕭紫菡 圖/許美玲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照顧者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與緩解壓力?身為3位失智長輩的主要照顧者,許美玲的方法是「玩」,透過玩戲劇、帶長輩出遊,練習變得更有彈性,也懂得釋放照顧者的壓力。而她也因為想做好照顧而去參加相關課程,從照顧者變成有證照的居服員。照顧者的日子,從來都不簡單,但如何玩轉心念,讓自己過得稍微好一點?

家裡有一位失智者,照顧者已經很辛苦了。若一個家庭同時有3個罹患失智症的長輩,家人間又無法分擔照顧,必須「一打三」時,如何讓日子依然能笑得出來?

50歲的許美玲,4年來是失智母親、外婆和婆婆的主要照顧者。母親罹患失智已11年,外婆則罹患血管型失智5年,而婆婆則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合併失智。

她本身是導遊,如今,也是有證照的居家照顧服務員,並經營FB無障礙旅遊社團,鼓勵更多照顧者走出家門散心。她,是怎麼做到的?

一打三照顧媽媽、外婆與婆婆  親友的不願了解成為壓力源

許美玲每天早上去上班,以居服員的身分照顧別人家的長輩。下午則是照顧媽媽、外婆的時間,有時是陪同就醫,有時則是幫她們按摩或帶去運動,回來後再陪她們吃飯、聊天,而婆婆的醫院回診醫與出遊也是由她主理。偶爾她也會接旅行團的導遊工作,除此之外,每天幾乎都是一打三的生活。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題,許美玲為何會成為3位長輩的主要照顧者?「一方面是真的沒有人能照顧,有些是太忙,有些則是不願意分擔;另一方面,我天性樂觀,也非常願意回饋從小照顧我長大的親人,所以沒想太多,就扛起照顧的責任了。」

然而,即便再樂觀,照顧3個失智症長輩,仍在經濟及情緒上都是不小的負擔,如何能堅持至今?她說,經濟上家人還是會負擔,有的也有請外籍看護,她主要的角色是陪伴,不讓長輩只是每天「維持生命本能」而已。而在情緒上,她也的確經歷過爆炸期。

「我的壓力,主要來自親友的不願分擔、也不願了解。」在一次跟親友的爭執後,家裡的長照專員不只安慰許美玲,並安排了個案管理師去看她,剛好當時有針對居家照顧者開設「即興劇」課程,許美玲因緣際會,便走入了特有種劇團3年。

從即興劇玩出面對人生的彈性  悲劇開場也可能有喜劇結尾

即興劇是讓演員在沒有腳本的前提下,自發性地發展表演。特有種劇團創辦人陳義翔曾說:「居家照顧者每天幾乎24小時都在照顧家人,這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他藉由帶領照顧者學習即興劇中「無劇本、隨時保持彈性」的特性,讓他們學習享受當下,將正向的思維帶回家中。

從未接觸過戲劇的許美玲,這3年徹底在「玩」表演中釋放了壓力。她說,帶領者常會給出不同的關鍵字開頭,讓他們隨性地發展下去。例如:「今天是黑色星期五」、「老闆臉很臭」等,無論如何都可以自由發展,有趣的是,結局可能跟開頭的關鍵字截然不同。

「即興劇讓我深深體會到,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能把它轉化成不同的結果。一開始可能是悲劇,在發展的過程中,你可以把它變成喜劇。」當許美玲練習用這種思維去面對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時,似乎多了一個「旁觀者清」的視角,3位親愛的女性長者的失智只是故事的開端,拿出好奇與勇氣來面對,事在人為,能否發展出有趣的過程與結果?

許美玲(中)很享受即興劇的「玩」,也從中發現「轉化」的力量。許美玲(中)很享受即興劇的「玩」,也從中發現「轉化」的力量。

對照顧者們來說,有段可以純然開懷大笑的時光,可以補充很多能量。對照顧者們來說,有段可以純然開懷大笑的時光,可以補充很多能量。

知識是照顧者的後盾  外出走走讓彼此喘息

許美玲也在幾年前考取了居家照顧員證照。一開始,她因看著長輩狀況日益嚴重,不希望全交給看護處理,而去醫院上相關的照顧課程。

「我希望能多了解一些陪伴和情緒上的照顧,一方面是照顧起來更得心應手,另一方面也因她們是我愛的家人,想給她們更好的照顧。」後來她考取證照、到現場當照顧員,也開啟了職涯新選擇。

想認真了解「如何給長輩好的照顧」,考取證照只是其中一環。只要有空,就會特地帶長輩出遊,這2年她更在FB開設「友善無障礙旅遊景點、餐廳、飯店」社團,運用自己旅遊業的專業,與大家分享推輪椅可以到的地方,也鼓勵大家彼此分享。「親人的陪伴,確實能幫助失智症者穩定情緒,但很多照顧者心理壓力都很大。我開設這樣的社團,是想鼓勵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透過去『玩』,彼此都能開心。」

不管是到市郊走走、賞花,或是到無障礙溫泉飯店享受溫泉水、洗個舒服的澡,甚至參考網友們的海外無障礙行程,只要願意走出去,都能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生活注入一點新意。

許美玲說,不必去太遠、太奔波的地方,找一些能吃午餐或下午茶的休閒之地,重點是有家人陪在身邊,長輩就會心情愉快。

當然,路況和洗手間也很重要,對於坐輪椅的長輩,太多的彎路會增加不適。以北部來說,「淡水漁人碼頭、八里左岸、基隆潮境公園……都是我們很喜愛的無障礙景點,大家也可以因應長輩的興趣來安排行程。」

在無常之前只能謙卑  把照顧視為一種自我提升

面對家裡也有失智症長輩的人,她也有幾點分享:

1. 如果父母親確診失智症,做子女的不妨去上失智症家屬課程,在照顧上較能得心應手。

2. 善用社會(政府)資源,有活動的日間照顧中心或據點、申請身心障礙手冊、長照服務,減輕照顧壓力。

3. 無論父母問幾遍,我們就回答幾遍,他們會問,是因為忘記了,不需要去糾正,回答了,他就安心。

4. 每一位照顧者都是有壓力的,所以最後我們應該去參加針對家庭照顧者開設的課程,學習如何去放鬆、轉換自己的心情。照顧者開心,被照顧的人才會開心

5. 放下對失智症的恐懼,任何人都有可能罹患。做老師的會失智,做教授的失智,連日本失智症的權威長谷川和夫醫生(失智症量表發明者)也失智,現在已經全世界每3秒就一個人失智,好好珍惜和長輩在一起的每一天,才不會遺憾。

一打三的生活,未來會如何?許美玲笑笑說,身而為人,只能面對無常,那就在無常前謙卑地學習,尋找讓彼此都快樂且沒有遺憾的方式。畢竟,面對所愛之人,總能找到一種愛的視角,給予她最好的對待,也給予自己最好的提升。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