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同學老友相聚不比成就,大家最關心這件事!劉秀枝醫師:熟齡該有的6個志願
做個有趣的人,幽默一笑。
文/劉秀枝 圖/Shutterstock
編按:當你70歲,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分享她的70歲生活,以及為了讓自己活得健康自在而立下的6個生活目標。
不知是否因年過7旬,深感時不我與,老朋友、老同學(小學、中學、大學)的聚會接踵而至,忙得很呢。
70後的好人生 6個目標活得健康自在圓滿
相聚不只是歡樂敘舊與珍惜情誼,也有傷心,不捨幾位70多歲的好友罹病多年後往生;還有感嘆,並替目前正與癌症奮鬥的同學打氣;更有欣慰,如聽到老友抗癌成功或順利植入冠狀動脈支架;也有人要照顧90多歲的長輩而身心俱疲。
聊到最後的話題幾乎都是──「健康最重要」。
活到70多歲,家庭、事業大都已定,能改變的不多。有人小時了了,長大更是一帆風順,青雲直上;有人小時課業不佳,後來卻成就非凡。這些都不用羨慕,更不用比較。如果真要比,就比誰活得長久、健康、自在而圓滿吧。
年過70,仍可以如小學生般,認真地寫下「我的志願」──
1.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再強調一次,「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如:睡眠充足;盡量採用多蔬果、魚類等的地中海式飲食;喝少許酒,但不抽菸;多參加旅遊、健行、聚餐、聽演講等活動;獨處時,則可閱讀或寫回憶錄等。
如此動腦、動身、動腳與人際互動,身心健康,遠離失智。(相關閱讀:防失智要先活得快樂!劉秀枝退休14年每天必做6件事)
2. 遵循醫師的治療
若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配合醫囑治療,避免有併發症。
3. 有症狀時不要輕忽
年紀大了,身體難免有些小問題。若是觀察一陣子沒改善,或合併體重減輕等症狀,則不要自我臆測,請就醫。
4. 跟上數位科技的潮流
善用社群軟體以分享訊息,並不吝按讚。或者與朋友及遠方的家人視訊,維繫感情,讓心情愉悅。
5. 做個有趣的人
幽默自嘲是最好的潤滑劑。
我參加一個女性成長團體多年,某次的慶生會壽星剛好是一位高䠷的年輕美女與矮小而年長的我。兩人並列在台前切蛋糕時,有位社姐讚嘆道:「兩人看起來好像是戴安娜王妃與德蕾莎修女喔。」
我脫口而出:「我不知道我長得像戴安娜王妃呢!」全堂爆笑。
6. 心態是最後的把關,正面思考是最有效的利器
飾演電影《雷神索爾》主角的39歲澳洲演員克里斯.漢斯沃(Christopher Hemsworth),在2022年的實境影集《克里斯.漢斯沃的極限挑戰》中,聽到醫師告知他的基因檢測結果,「具有從父母各得一個載脂蛋白第4型的對偶基因(ApoEε4),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為一般人的8~10倍」時,臉部表情嚴肅,但繼而他心態一轉,眼睛一亮說:「這會給我動力,現在就積極地開始預防阿茲海默症。」
70後的人生不必「吃到飽」 享樂不必全盤皆收
我所參加的社區大學課程,有回老師帶領我們爬台中的小百岳「頭嵙山」,走大坑3號步道的圓木棧道,陡直上下,幸好兩旁有粗繩可拉。
我步步為營地慢慢走,雖然無法攻頂,但欣賞夥伴們拍的攻頂照,也很滿足。尤其自己沿途悠哉地取景拍照,與過往遊客點頭、寒暄,也很快樂。我每次都提醒自己,就像吃到飽的豐盛自助餐,只取自己喜歡的或能消受的,不用每一樣都吃、每件事都要做到盡善盡美啊。(相關閱讀:獨居近40年,一個人老後很快樂!失智症權威劉秀枝:不必什麼都會,但要有長久的朋友)
有位一路「勇腳」的同學,卻在回程時踩空了最後一個階梯,左腳踝扭傷腫痛,難免懊惱。
但她說:「生命總有起伏。幸虧有護法護佑,小災消業是很好的事啊!」
我也替她感到慶幸,只是扭傷,而沒有骨折或其他更嚴重的傷害,而且是發生在最後一階,不是在山頂,否則怎麼下山回來呢。
杜甫詩「人生七十古來稀」,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有同學說「人生70才開始生大病」,也有人說「人生70,歲月靜好」或「人生70,自在滿足」……
那麼,你呢?
(本文摘自劉秀枝著,《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寶瓶文化出版)
2023/10/1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