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花錢去旅行,50歲出發比80歲快樂!人生一切各有時,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一樣花錢去旅行,50歲出發比80歲快樂!人生一切各有時,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2023.10.12
231,402

2023.10.12

231,402

文章用聽的
00:00 09:00 1

文/比爾‧柏金斯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作者為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柏金斯,他提出的「死前財產歸零」(Die with Zero)是指,只要存夠退休的錢,並且要給家人、要捐作慈善的錢都給了,你就應該充分享用金錢、投注更多精神創造難忘的人生經驗。畢竟,有些事情,一旦過了那個年紀,做起來的樂趣就差得多了。(本文出自《50+週刊》

一個人從金錢中獲得樂趣的能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開始下降

旅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我來說,旅行是衡量一個人能否從金錢中獲得樂趣的最高標準,因為旅行需要時間、金錢,還有特別是健康

許多80歲的老人不能經常旅行或出遠門,他們的健康狀況使他們無法這樣做。你甚至不需要身體整個衰老,就可以免了出去旅行的一些麻煩事。你的健康狀況越差,就越無法適應長途飛行、機場停留、不規律的睡眠和其他與旅行相關帶來的壓力。

有一項關於人們旅行限制的調查(是什麼讓他們不能到某個特定地點旅行),不僅證實了上述看法,而且還更進一步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詢問不同年齡層的人,是什麼阻礙了他們出去旅行。結果發現,60歲以下的人受到時間和金錢的限制最大,而75歲以上的人受到健康狀況的限制最大。(相關閱讀:同樣花1百萬,50歲的快樂和80歲不同!零遺產計畫:怎樣用錢,讓今生的幸福投報率最高?

認清人生時段  3步驟主動規劃想完成的事

人生時段是一個簡單的工具,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希望人生是什麼樣子。

我建議各位這樣做:

步驟1. 劃分人生時段

先畫一條從現在到死亡的時間線,然後以5年或10年做一個間隔。每個間隔,例如,從30歲~35歲,或從70歲~80歲,是一個時段(這是舉例)。

步驟2. 列出此生必要經歷

接著,想想在一生中,你希望一定要有哪些重要的經歷(活動或事件)。我們在人生中都有夢想,但我發現,把它們全都寫下來,列成清單,是非常有幫助。這個清單不必要很完整;事實上,你現在不可能知道自己這一生想去做的所有事情,因為如你所知,往往在經歷當中,會出現意料之外、其他有趣的事物,而你將會想要去追求。人生就是一趟發現之旅。而在以後的人生裡,你也會重新審視這份清單。

不過我相信你已經有了一些想法,知道自己在某些時候想要有哪些經歷,也許當中有些經歷你想不止體驗一次。

比方說,你可能想生一個孩子、跑波士頓馬拉松、爬喜馬拉雅山、蓋一棟房子、申請某項專利、創業、為無國界醫生組織做志工、在米其林餐廳用餐、參加日舞電影節、滑雪50次、看歌劇、搭郵輪去阿拉斯加、讀20本經典小說、看超級足球盃、參加拼字遊戲比賽、去黃石公園、秋天時去佛蒙特州、帶孩子去3次迪士尼樂園等等。你懂的。你可以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去想。

你的清單會是你對於你這個人的獨特表達,因為你的人生體驗形塑出了你這個人的樣貌。關鍵點在於,制定清單時,不要擔心錢的問題;錢在這一點上只會分散你對於整體主要目標的注意力,也就是想像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樣子(下圖)。

一樣花錢去旅行,50歲出發比80歲快樂!人生一切各有時,別把你的錢留到死_img_1

步驟3. 思考你想在哪些時間點去體驗

有了自己的清單之後,接著就根據你理想中覺得要在什麼時候去經歷,開始把每個你希望追求的體驗項目放到特定的時段

例如,如果你想在這輩子滑雪50次,你希望在哪個10年或5年的時段中有這些去滑雪的日子?在這裡也先不要考慮錢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在你的人生中,你真正想擁有這些體驗的時間點

其中有些比較容易決定,有些則比較難決定。事實上,你可能對於在人生中想要哪些美好體驗已經有不錯的想法。至於其他「願望清單」上的項目,嗯,例如,你還是可以常常去遠地旅行。但就像我們已經瞭解的,在你40、50歲的時候去旅行,總是比等到70、80歲的時候要容易。關鍵是,從今天起,就開始積極和有意識地思考跟規劃自己未來的日子

一般來說,使用時段的方法會使你開始明白,有些體驗在某些年齡經歷會比較好

例如,在年輕的時候去爬山和參加熱鬧的音樂會,會比較好玩。令人毫不訝異的是,最耗費體力的活動自然就落在前述圖片中時段的左邊(比較年輕的時期)。你可能在80歲的時候已經沒法去滑雪了。沒錯,有些人在70幾歲時還能跑波士頓馬拉松。有位名叫凱薩琳・貝爾斯(Katherine Beiers)的女性,她身體特別好,在85歲時完成了馬拉松比賽。不過,這些人當然是異數。即使是貝爾斯,她也不是在85歲第一次跑完馬拉松,那是她的第14次。

一切各有時  若不計劃有些事根本不會發生

在做這個時段練習時,你會看到一切各有其時。也就是說,你可能會開始察覺到,某些你想要的體驗會跟其他體驗相衝突。或者你可能體認到,除非你現在就開始計劃,否則你想去做的某些事情根本不會發生。

先澄清一下,這份清單與所謂的「願望清單」剛好相反,後者大多是記錄在你「翹辮子」之前希望做的所有事情。比較傳統的願望清單通常是年紀較大的人在寫的,他們是在面對死亡之時,開始擬出一份清單,列出自己還沒有做過的和想追求的事情,而且現在覺得必須要在時間耗盡之前盡快完成。(相關閱讀:49歲年底的12項夢想清單!50+讀者蟻薇玲:把願望寫下來,離實現就更靠近一點

相比之下,你在規劃自己的「時段」時,你是對於自己的人生採取了一種更積極主動的方式。實際上,你是在展望自己未來幾10年的人生,試圖規劃出自己想要的各種活動、事件和經歷。時段是積極主動的,讓你可以計劃自己的人生;而相較起來,願望清單則是在突然間要與時間賽跑時,一種比較像是為了回應而做的努力。

(本文摘自比爾‧柏金斯著,《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遠流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