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玉娟 圖/Sophia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為愛遠嫁到無親無故的異地生活,在離婚後又獨立把女兒扶養長大,沒想到癌症此時又來侵擾。經營「孤獨,一個人的狂歡」FB粉專的Shophia,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反而得到療癒。
一個人嫁到台灣,離婚後獨力撫養女兒長大、遠嫁澳洲,最後獨自在沒有任何親人的台中生活的她,為何仍熱愛把日子過成一首詩,認為「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呢?
與Sophia相約台中歌劇院,在她最愛的咖啡廳碰面。粉紫T恤、白短褲,一對大耳環將她的五官襯托得更立體,眼神裡透露著快樂的情緒。Sophia自稱孤獨大媽,說自己是大媽,根本是謙虛,而孤獨則是她真實心境。年紀來到50+,她享受著一個人的自在。
隻身來台、離婚、獨力扶養、罹癌 一度感到人生很失敗
Sophia有份兼職工作,空閒時熱衷閱讀、逛美術館、聽音樂會、參加講座,喜歡追求美的事物。「前幾天走在街上,天空出現一道美麗彩虹,我站在路邊足足看了5分鐘,路人無動於衷、匆匆經過,實在好可惜。」罹癌後,Sophia學會放慢腳步,她說,「是癌症教會我,專注眼前的美好。」
天邊出現一道彩虹,Sophia用眼睛與手機記錄這美麗的一刻。
自認重視養生卻罹癌,Sophia坦言很震撼。「放棄大陸教職的鐵飯碗,跟前夫來台灣定居,親戚朋友都調侃我錯過大陸經濟起飛,那時候我都安慰自己——雖然窮,至少還有健康。」確診罹患乳癌那天,Sophia忍到回家才大哭,覺得自己把人生過得好失敗。
開刀與治療期間,女兒與大陸親戚先後飛到台灣照顧她。事後回想,Sophia說,被人照顧的感覺,其實充滿壓力。不舒服,稍微皺個眉,關心的話馬上傳到耳邊;或是為了同理你,自曝自己悲慘的往事,讓人聽了很無奈。「人要自己生了病之後才會明白,那些安慰病人說的話,有多麼的蒼白。」(相關閱讀:如何安慰罹癌親友?太多建議反而造成困擾!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一起發呆看夕陽,就是最棒的陪伴)
反而是回歸一個人的生活,Sophia的復原之路才真正啟航。
禍福相依 罹癌後變成一個開朗正向的媽媽
治療生理的「傷」,她是個聽話的病人,凡事遵從醫囑;治療心理的「傷」,她透過寫日記,把結痂的傷口扒開、清創,進行心靈整理。童年被家暴的陰影、一個人打離婚官司的辛酸、最愛祖母無法善終的遺憾……「所有負面的、黑暗的心情我通通寫下來,不用擔心別人會來評價我。」然後,越寫越明白。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想法重新去看,結論就會不同。Sophia以前覺得自己命不好,離婚、在台灣無親無戚好可憐,「換一個面向,我也可以這麼想:我從來沒有偏離愛女兒的初衷,把女兒教養得非常好。」
剛得知罹癌時,Sophia陷入恐慌,深怕女兒會變成孤兒,現在不這麼想了,甚至還會跟女兒說:「妳看多好,妳爸已經走了,如果我也走了,妳就不必照顧需要長照的父母。」禍福是一體兩面,把格局拉大,人就不會陷在小悲小傷的失落裡。
前陣子Sophia去做員工健檢,報告出來她發現竟比罹癌前的數字漂亮。生病後她看了許多心理、營養方面的書,自我成長,認為這是她變健康的契機。「女兒跟我最親,她最清楚我罹癌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她得到一個開朗的媽媽……真的是禍福相依。」語畢,Sophia不覺莞爾。
癌症走一遭的學習 更懂分辨:想做、能做、要做與不做
曾與癌症正面對決,Sophia如今豁達看待死亡。最後一哩路的打算,她老早告知女兒;也和女兒約法三章,既然已經相隔兩地,從今以後就不能不報憂只報喜。Sophia說,「很多華人子女,父母生前不盡孝,父母死後把喪禮辦得很風光,那完全是做給自己心安、做給活人看的。」她寧可活著的每一天,好好經營母女關係,日後永遠活在女兒的心中。
癌症除了教會Sophia正視死亡,也教會她解讀自己的情緒。她笑說,「罹癌有個優點,親朋好友知道我罹癌,不會再拿過往經歷在我傷口上撒鹽。」這幾年她會拿癌症當藉口,不參加不想去的聚會;察覺自己探親的緊張感又回來了,現在的她懂得說不。
「既然得到了(罹癌),總得學會點什麼。跟以前比,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因為我更清楚——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要做什麼、我不做什麼。」
2個月歐洲壯遊 成為磨難時最大慰藉
Sophia最想做的事,是旅行。2015年她與女兒曾一起去歐洲壯遊2個月。後來在「遊遍歐洲」臉書社團分享旅遊經歷才發現,「原來很多人都有環遊世界的夢想,可是都沒有付諸行動。」
當初會成行,也是因為女兒大學畢業,終於卸下養育責任,加上電話行銷工作帶來的疲累感,讓她鼓起勇氣提離職。她把這段旅程比喻成Gap Year,想像自己是歐洲的高中生,利用休息耕耘未來。(相關閱讀:公公退休3年癌逝,弟55歲心臟病驟逝!Anita一人遊世界:別活成「來不及享受」,當下就為自己出發)
「很多人跟我說,你那一點錢,也敢這樣花。回頭看這件事,我覺得我好明智。」女兒成家後不可能陪母親出國玩2個月,「還有,這件事也拉了我一把,2017年一個人去醫院做放射治療,我是靠著看歐洲旅遊的臉書回顧,撐過來的。」興趣成為遇到磨難時的力量,「旅行、音樂、閱讀,這些都救了我。」
2個月的歐洲壯遊不過癮,Sophia計畫還要再去。
Sophia來到以梵谷畫作命名的「星空下的咖啡座」,內心興奮不已。
癌後易累更適合一人遊 充滿彈性隨遇而安
2023年去麥當勞打工之前,Sophia決定來場說走就走、完全不做功課的獨旅,唯一的願望是去台東太麻里看海。她說,心情難免忐忑,但想到在最熟的台灣,語言網路都通,口袋有錢有卡,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一出太麻里火車站,Sophia直衝最愛的大海,沒查下一站要去池上的火車班表,沒料到停靠太麻里車站的區間車久久才有一班。錯過最理想的班次,Sophia在太麻里火車站多待了2個小時,「我已經學會放慢步調、隨遇而安,要是以前的我,鐵定又會責怪自己粗心。」
給自己最大的彈性,Sophia反而得到無限的快樂。「一個人慢遊,隨走隨停自己掌控,節奏完全隨身體與心情而定,美景想看多久都沒關係,不用配合他人的感受,沒有非看不可的景點,好適合癌後易累體質的我。」
Sophia喜歡大海,看海看一整天也不會覺得無聊。
這場大病讓Sophia意識到,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我要用這些時間、過什麼生活,這是我可以決定的。」
接受自己的孤僻 做自己最好的伴
隨著女兒出嫁,Sophia獨活成為必然,但她真享受孤獨。「我本來就不愛社交,以前會覺得自己怪、心裡會自責。我現在可以這麼自在,是因為我完全接受自己的孤僻。」與其迎合社會,她更想專注在自己的喜好。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無論有伴沒伴,最後還是要學會跟自己作伴,越早學會,越能享受生活的樂趣。」Sophia日常生活看似平凡簡單,其實很豐富。從煮飯、閱讀、寫作、運動、聽音樂、看電影的過程中,她都能找到快樂。
Sophia沒有再婚的打算,戀愛可有可無。她也曾好奇上過交友網站,察覺自己沒什麼動力,「花這麼多時間找真愛,結果不確定,我寧可花時間看風景。」Sophia笑說,自己的人生風雨都是另一半帶來的,「既然我這麼好,我自己愛自己就好了,我就是我最好的伴,我就是我最好的情人。」
第一次挑戰獨旅,Sophia立刻愛上這樣的輕鬆自在。
絕不和女兒女婿同住 享受一個人住的自在
而且她也老早打定主意,將來如果移民澳洲,一定不要跟女兒女婿同住。會這麼思考,是因為她曾到澳洲女兒家住了3個月,讓她切身體會到,作家龍應台為什麼選擇每年和兒子去旅行,而不是同住。
「我的感覺是,每個人的喜好、生活習慣都不相同,我和我的女婿完全沒有任何的(情感)培養過程。加上家庭、工作、經濟本來就會帶給人壓力,那怕我這個媽媽這麼好相處,我的女兒都可以這麼緊繃,那一定是沒有距離的關係。」
Sophia說,愛女兒是她最大的選項。「如果我會造成女兒另一層負擔,我寧可犧牲自己。我其實一個人住很自在,我也一直很喜歡有自己的喘息空間,不用去顧慮其他人。」短暫依親回台後,Sophia更堅定要豁達放手,不當情感勒索的長輩。
Sophia說,找回安定喜樂的心,看任何事物都詩意。
Sophia的腦海裡有一個優雅老後的最佳版本,是一位澳洲女士帶給她的啟發。「那位婦人一個人點了一杯紅酒坐在酒吧裡,看得出來身材發福也有點年紀,可是她的臉之安詳之放鬆,那個畫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裡。」她慶幸自己如今也活出那樣的自在。
「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會產生喜悅的心流,我們這一生,最該經營的不就是自己,那為什麼不讓自己好過?!」Sophia感性地說,當你接受了一切,其實都是變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