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子女在外打拚,如何照顧獨留家鄉的高齡父母?咖啡廳店長林秀櫻,每個月都會和先生邀請獨居南投的公公到台北住10天,釀酒師黃國彥則使用即時互動影像鏡頭陪伴年屆90歲的父親。他們都認為,照顧父母不該只著重衣食,心靈層面的陪伴同樣重要。
子女在外地工作,父母留在自己住習慣的老家是當代生活的常態。若父母年邁獨居,子女如何「遠端照顧」?《50+》採訪兩位讀者,分享他們照顧年約90歲獨居長輩的心得與心情,提供4個可行的作法:
方法1:安裝即時互動影像 陪伴無處不在
釀酒師黃國彥的媽媽生病住院,住慣老家的爸爸,一個人住在3層樓透天厝,他說:「我7歲就住在這裡,現在快90歲了,還有什麼地方更適合我呢?」
子女選擇尊重爸爸的決定,但每個週末,大家都會回桃園陪黃爸爸吃飯,再帶他到醫院探視黃媽媽。平日,大家各自在外縣市上班,難以天天陪伴,黃國彥從自己養貓的經驗中,感受到在家安裝互動鏡頭的好處,於是想辦法說服爸爸:「透過鏡頭叫貓咪,貓咪會走到鏡頭旁邊看。」一向抗拒新事物的爸爸被逗笑了,答應在家裝互動攝影機。
安裝互動攝影機需要網路,但老家沒有無線網路,黃國彥請第四台業者協助,每月加價200~300元,在各樓層放置無線網路發射器和6個鏡頭,無論爸爸在哪裡,幾乎都看得見,連到頂樓種菜也不例外。「戶外使用防水鏡頭,電池很省電。」若考慮到長輩隱私,只要關上房門,即可隔絕拍攝。
起初,安裝攝影鏡頭只是為了照看父親動態。以往打電話回家,鈴聲響了很久都沒人接,子女常不確定父親是在洗澡、如廁,或者出狀況,現在有了攝影鏡頭,即可快速掌握打電話給父親的時機,不怕打擾他。而且,只要搭配手機,兄弟姊妹都可隨時和父親說話,上下班塞車時段,也能隨時和父親聊上兩句。
「影像的功能,電話比不上。」透過單向鏡頭,可以看到父親的神情,了解他的心情。另一頭,父親雖然看不見子女,想說話時,卻也習慣對著鏡頭聊上幾句,並且很快就適應了鏡頭的存在,黃國彥形容:「很像在拍紀錄片。」6個原本只是為了照看父親的鏡頭,竟意外衍生出陪伴功能。
更令黃國彥意外的是,因為這6個鏡頭,他對父親有了更深的耐心。有時候,他會看到父親站起來,似乎是在思索要去哪裡,就這麼在原地站2、3分鐘,有時候,則坐在電視機前打瞌睡,或者一個人默默地在餐桌前吃飯。
「透過鏡頭,才知道獨居的父母有多孤單與無助,而這份不忍,可以化為下次相見時彼此的體諒與包容。」
(相關連結:照顧父母最重要的9件衛浴小事:能舒服地洗澡,即是幸福)
方法2:定期邀長者同住 安排行程展現重視
父母輩同樣獨居的,還有咖啡廳店長林秀櫻高齡90歲的公公。平日,公公會和自己的朋友出門。「我的公公婆婆很時髦,80幾歲時,他們都交50歲、60歲的朋友,這樣心態才年輕。」生日的時候,這群年輕朋友還會開車帶公婆出去玩。
婆婆過世後,住慣老家的公公,一個人待在南投,家人擔心公公長期待在老家營養不足,因此夫婦倆和兩個兒子每個月都會邀請公公到台北住10天,吃胖了再回家。
「希望他養到70公斤再回去,」林秀櫻半開玩笑地說,公公生活優雅又自律,擔心替子女添麻煩,所以也很認真照顧身體。不過,如果公公沒胃口,她也不會勉強公公一定要吃飯。
「這是經驗談,以前怕營養不夠,會強迫長輩,覺得他為什麼不吃,後來反省後,覺得我們真的很不應該。」
公公住台北的日子,早上林秀櫻會陪他走到百貨公司吃飯、喝咖啡,結束後再一起走回家,邊散步邊聊天。中午她去上班,公公則由子女陪伴。傍晚下班後,再回家煮飯,全家一起享用晚餐。
「要讓他感受到自己很受子女重視,活得有尊嚴很重要。」林秀櫻認為,和長輩相處,除了飲食上的照顧,心理層面的照顧也不可忽視,所以每次公公來,全家都會悉心陪伴,安排行程。
(相關連結:每次帶媽媽就醫後,大哭半小時才能回家!蕭彤雯照顧之路領悟:不勉強是一種溫柔,接受自己做不到並非不孝)
方法3:適時包點小紅包 學會善意的謊言
不過,所謂照顧,並非凡事代勞,長輩可以做的事,反而應該盡量讓長輩自己做。不然,他們可能會覺得:「你都做完了,我要做什麼?」
除了安排生活起居,林秀櫻和先生也會適時包個小紅包給公公。「我覺得紅包很重要,長輩身上握有一些金錢,才有餘裕想吃什麼就吃,想買什麼就買。」
「照顧長輩還有一點很重要,要懂得猜測他們的心思。」有時候,長輩可能因為不喜歡、不想要,卻因為擔心麻煩子女而不好意思表示意見,此時就有賴平常對長輩的了解。幸運的是,林秀櫻的公公很爽朗,要與不要,都很明確,毋須花心思猜測。
俗話說:「孝順就是順著長輩的意思。」
林秀櫻觀察,上一輩多少經歷過苦難歲月,有人因此而養成凡事節省的習慣,像是她朋友的爸爸,就不習慣享受,即使出門旅遊,也堅持自己帶便當,視外出吃豐盛的一餐為浪費。
朋友為此感到苦惱,林秀櫻分享:「長輩喜歡省,我們就省給他看,讓他看了開心,這也是孝順的表現。」自己想吃美食,照樣可以去,但不必讓長輩知道,這是善意的謊言。
方法4:互傳Line早安圖 不必費心打字即知彼此安好
林秀櫻的公公不喜歡講電話,但每天都會傳Line早安圖打招呼。
說起早安圖,正值壯年的林秀櫻笑言,她知道年輕人不喜歡收到早安圖,所以只會和同溫層互傳。她分析,家人、朋友未必會天天見面,但又想知道對方好不好時,互傳早安圖就是最佳問候。
「看到早安圖,就知道彼此一切安好。」不需要特地打字、傳訊息,省下字斟句酌和想話題的功夫。
再過幾年即將退休的林秀櫻感嘆,有了一點人生閱歷後,自己愈來愈能體會何謂人生無常。不久前,她輾轉得知兒子的同學在正值青壯年時期離開人世,感到萬分心疼。
「以前總想著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到了這個年紀,慢慢有感觸,覺得很無常,會變得很珍惜現在。」每天一張早安圖,是關心親友的媒介,也反映出珍惜今天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