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不會日文也能租屋!吳典宜:在異國練習獨處與生活,一點寂寞更多快樂

人生重要課題:如何獨活自得其樂?
人生重要課題:如何獨活自得其樂?
2023.08.31
144,964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

人生重要課題:如何獨活自得其樂?

作者|50+選讀 2023.08.31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144,964

文章用聽的
00:00 14:30 1

文/吳典宜 主圖/Shutterstock(非當事人) 內文圖片/貓頭鷹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日本一個人生活風潮盛行,有媒體調查,70歲以上有高達4成的人今後想繼續一個人旅行。59歲前往京都遊學的吳典宜,日本Long Stay資歷始於15年前,他鼓勵,想嘗試的人因緣俱足就出發,畢竟在網路工具的推波助瀾下,即使不懂日文,也無需太過擔心,就出發吧。

**

2017年6月,我又回到初山別的療癒系海岸。上次睡「岬の湯」飯店外面停車場,這次住溫泉飯店裡面2晚。散策海岬公園,想看落日美景未如願,卻碰到一人幕天席地紮營的重機騎士,寒暄兩句,才知年輕人從關東一路北上,正在環遊北海道(我也是,只是我是搭車住旅館,他是騎車露營)。

沒想到北國初夏超冷的,那晚海風狂野孤單一帳,我說:「一個人,厲害!」(一人で、すごいね),他說:「不不,歐吉桑也很厲害」(いいえ、おじさんも)。

幾天後,重遊浜頓別クッチャロ湖(白鳥の湖)時,看到一隻滯留的天鵝,陰霾天氣裡顯得禪定孤獨。不知為什麼牠還留在異鄉?是老了、飛不動了、還是享受「一鳥旅」的自由自在?

**

2016夏天,一位日文班的同學「拋夫棄子」(孫子與狗兒子)去新潟Long Stay 2個月,上志工日語班與烹飪課。她原以為雪國有涼夏,哪知超級熱,第一個住處還有問題,又不方便,只好搬家。但最後倒吃甘蔗四處雲遊,圓了阿嬤遊學夢。

獨活自得其樂!一人旅行露營吃飯成風潮

這個世界既是共生也是個體,我們自約也奔放;進步帶來疏離文明病,卻也海闊天空無遠弗屆。是因為少子高齡化吧,似乎個體生活趨勢已不可逆!

多年來,日本有個流行語就叫「ソロ活」(獨活/solo活),就像婚活(結婚活動)、就活(就職活動)那樣融入生活,還延伸出ソロ旅(一人旅)、ソロキャンプ(單人露營)、ソロ飯(一人吃飯)等語彙。

如何獨活自得其樂?這個話題,更受日本女性關注,女子專屬的ソロ商品(一人旅訂房網)蔚為風潮,如女子一人旅、ソロキャンプ女子(女子單人露營)、女子一人旅ツアー(女子一人旅行團)等,也有不少相關的書籍。

更有一部訴求單身女郎樂活之道的日劇《ソロ活女子のススメ》(獨活女子的守則)頗受歡迎,連播了3年,3季共32集。

從人口消長與習性的蛻變來看,一個人生活、一人旅,是個趨勢也是功課。

日本觀光廳、「Jalan旅遊網」2021年宿泊旅行調查,一人旅已突破2成,僅次於夫婦結伴。

日本旅遊媒體「TravelZoo」會員調查也顯示,有一人旅經驗者,29歲以下接近9成,最少的50歲以上也有7成多;而今後想繼續一人旅者,29歲以下近8成,最少的70歲以上則有4成多

可見長遠來看,團客市場將縮小,並且更加個人化,各個世代都是如此。自助旅行進階版的慢遊、Long Stay,也有一人旅的趨勢。快閃走馬看花的旅行,也會轉向長住深度旅遊。(相關閱讀:韓良憶:50歲後適合「居遊」,換個地方過家常日子

一個人去異鄉居住!練習獨力面對生命的關卡

2015年為書初版宣傳時,有聽眾問:「你這樣一個人去異鄉居住,有什麼意義?」記得那時回答,是為了圓夢勇敢踏出去,沒去思考什麼意義,我說如果問「有什麼收穫?」就是:「習慣獨處:學會一個人生活、獨處,尤其在異國」。

因為後來體會,人,終究還是要一個人面對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即使不一定是孤獨的,面對身、心、生命上一些關卡,有時再親的人都幫不上忙。在少子高齡化社會,這個問題會更深刻。

我從2007年第一次半年,2010、2011年2次各3個月,合計在日本「住」了1年,之後至今沒有做過1個月以上的定點Long Stay。雖然仍有心動想居遊之地,終究沒有付諸行動。這10幾年來,只有一個人四處慢遊巡遊。

原因其一,年紀大了,更老了,「不良老年」的流浪條件,已不像60歲前後「黃金人生」那樣俱足(哈)。

原因其二,日本很大,有不少地方還未探索,不一定要行遍東瀛,但可以分區深遊慢遊。  

我的一人旅,大多以北海道為主。北國大地寬廣,天空深邃,原始、純樸、自然、美麗,又充滿活力生機,沒有太多人、沒有太多商業氣息。對我來說,這是一種魅力,也是一種神秘。偏鄉小町,公共交通的不便,是挑戰也是風景。有時巴士電車坐著坐著,只剩我一個乘客。路上走著走著,我常是踽踽獨行的旅人。那是難於言喻的探索成就與自我享受吧!(相關閱讀:預算不多、日語不好,59歲的他如何完成京都留學夢?

起初按表操課  熟悉後隨興而為

10幾年來旅行日本主要的「戰績」有:

・從京都海進北海道,搭了20小時的遊輪。

・完乘「日本最長距離的普通車」,坐了8個小時的電車。

・回到初山別療癒系海岸,遇到第二位台灣醫生,坐了4個小時的巴士。

・去網走破冰、然別湖冰上村,札幌雪祭、層雲峽冰瀑祭、支笏湖冰濤祭、小樽雪燈之路等等,遍嘗冰雪大餐,2次冬遊20天。

網走破冰船。網走破冰船。

網走雪國列車。網走雪國列車。

・挑戰以巴士環遊北海道,沒有完全制霸(因部分路程還需靠鐵路銜接),花了28天。

・搭電車巡遊道東、道央、道南,去釧路、網走、札幌、旭川、函館等地21天。

・北海道之外,還做了一些本州的旅行,主要有東北奧入瀨溪流賞楓12天、富士山下河口湖等巡遊8天、四國跳島之旅奈良楓情11天等等。

上述行程安排,開始大多鉅細靡遺照表操課,後來變得只列大綱重點、預訂幾晚飯店,其他的就看天氣與興致,彈性調整行程,有時回程機票,也是旅途尾聲才買。

當然隨興也有碰到狀況時,例如有一次職棒在札幌,飯店全滿只剩貴森森的房間,鄰近的小樽、千歲也是,更遠的旭川也不樂觀,我卡在帶廣進退兩難,眼看後續行程將打掉重練,還好最後有人退訂敲到一間小資房。因為旅行的資訊與工具,變得豐富便利所致,才讓行程安排更為容易掌握與應變。

如今Long Stay難度降低  善用網路,不懂日文也能居遊

回想15年前開始Long Stay時,網路沒有這麼方便,也沒有智慧型手機、APP或QR Code,更沒有Google Maps指引迷津。雖然自助旅行已經不難,但遊學居遊的人還少,真有出門萬事難的感覺。我曾談到先要克服租屋的麻煩問題,還要擁有5大神器「廚房、網路、超市、單車、懂一點日語」,才能讓居遊如魚得水

如今,Long Stay的成熟度大升、困難度大降。這10幾年來最大的變化是,租屋找一個家,相對以前方便太多了,可說資訊、管道更加豐富,訂房網任你選,甚至於可和業主連上LINE,多數在線上按鍵就能敲定。已經不用拜託親友協尋,或者電話、E-mail來來回回的聯絡,那麼煞費周章了。(相關閱讀:56歲英文不好、換錢只會說「change」,獨遊歐洲20天!孫小敏:出門玩別老等別人邀,自己來更有成就感

至於5大神器中的「廚房、網路」,也不像以前那麼稀奇。特別是網路Wi-Fi,多數已成基本的配備,不管是飯店、民宿或公寓。而房間有廚房或迷你廚房,則是傳統飯店與商旅之外,越來越成為聚客的配備,不但是都會休閒式飯店、周月租公寓的特色,民宿與背包客棧等也以公共廚房做為賣點。另外高檔商務住宅、酒店式公寓的興起,更將廚房家電齊全的住宿需求,推上好宅旅宿的滿足點。

有趣的是,5大神器中的「懂一點日語」,雖然絕對能增加在日生活的樂趣,可是拜即時翻譯軟體進步神速之便,現在即使不懂日語也不會寸步難行了。如果懂一點,再加上即時翻譯軟體助陣,那就更讚!因應居遊生活與溝通需求,一定綽綽有餘。其實,我也是這樣子玩的,別以為我日語流利才趴趴走,錯!程度很Low!但日語說能說的、聽能聽的,肉腳還是行得通。

目前日本租屋,除了各種訂房網之外,已有月租飯店訂房網(マンスリーホテル),未來若出現Long Stay訂房網,也不足為奇吧!日本也有共享公寓(co-living)型態,到處移住Long Stay的訂房平台「ADDress」日本隨處住旅宿,月付4萬8千日圓就可住到飽,吸引不少可以線上工作、辦公度假、退休熟齡族四海為家遊歷生活。這麼容易當遊牧族,這也是過去難於想像的。

保持「三心兩意」  因緣俱足就出發

遊學中的日語學習部分,收費低或免費的公益性資源,過去比較少人運用。現在知道的人多了,有可能更加開放、更多人受惠,也有可能因場地、志工有限,少數城市對不是長住日本的老外設限,這是值得留意觀察的。

所以,想去日本Long Stay遊學的人,租屋與5大神器的難題已經大減,是否踏出去就看個人有無「三心兩意」了。那就是好奇心、玩心、信心,以及注意安康、入境問俗(隨俗)

經歷許多讀友、版友的回饋,才知想Long Stay遊學的人一拖拉庫。熟齡族說那是年輕時的夢想,青壯族說那是未來的期望,都企盼有機會圓夢。我覺得如果因緣俱足,就出發追夢吧!即使一個人也OK,如同前面所說的去學習獨活樂活,只要做好功課就可以。當然能結好伴同行也不錯,但不能時也別勉強,有人因為無緣而反目成仇,殘念啊!

一人旅,不用顧慮配合別人,往東往西隨心所欲,可能更自由愜意。就像我當年與這些年那樣,一點寂寞更多快樂!

(本文摘自吳典宜著,《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貓頭鷹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