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萱專欄|老同事、摯友壯年猝逝後登玉山!人生該活成這樣:縱使驟然離世,也不留太多遺憾
有夢就追,隨緣而做。
文、圖/蘭萱
編按:你登過玉山嗎?資深媒體人蘭萱分享她登玉山的心境,以及在經歷摯友壯年猝逝後,對人生重新配速的思考。人生如登山,你也攀登了內心的那座山了嗎?
玉山歸來,重返煙火人間,回到軌道生活,匆匆也一段時間了。
忙碌的工作空檔,稍微停下來時,層層疊疊綿延天際的青色群峰、鑽出雲霧打亮臉龐的金色朝陽、瞬間湧現白浪翻騰,彷彿有神仙住在裡面的美麗雲海……,玉山景致像是一張張投影片般,猶在腦中不斷播放。
也彷彿夢境。因為太美,美得如夢;因為太短,轉眼夢醒,頗有惆悵。
出發前,我曾在直播節目裡和觀眾朋友開玩笑說,下週再見面,我就是個「登過玉山的人了」。
企製妹妹聽了有趣,節目後笑問,「登過玉山的人,是什麼概念?」
不追求此生必去 樂在隨緣即做
當時,我其實沒有清楚的答案。脫口而出是隱然感覺,一個人若能花上來回10幾小時,負重走過21.8公里路,經歷最後200公尺人稱修羅場、唯有抓緊鐵鍊直上的陡坡險途,只為站在台灣最高點,雲霧之上、品味壯闊、俯瞰人間,於心靈於精神,都該像是經歷某種洗禮,很不一樣吧。
而今,模模糊糊的不一樣,在心頭漸漸明晰了起來。「登過玉山的人」,原來是不知不覺把自己一小部分的心,遺留在玉山上的人吧。沿途厚齒鞋底踩過的岩塊碎石、手心滑過的虬勁蒼挺鐵杉樹幹、指尖輕觸過峭壁縫隙鑽出生命力旺盛的各種小花們,一草一木一石一雲,都讓你和這座山之間,從此產生無形卻有感的心的連結。
當我開始在粉絲頁貼文,分享為了準備爬玉山的各項山訓,以及抽中排雲山莊的喜悅,不少留言祝福&恭喜我「一償宿願」。
事實上,2個月前,玉山和我,幾乎沒有太多關聯。我和玉山的約定,並沒有很「宿」。
我是個不太愛湊熱鬧、一窩蜂的人。對於此生必去、必看、必吃這類打卡集點話題瘋潮,還挺免疫的,如果想做,一定是喜歡。所以,「台灣人此生必做3件事」的「立志行為」,和此行並無太大關聯;想爬玉山,純粹是和前年去蘇帆中心學划獨木舟,因景怡姐和媒體朋友玉嘉、麗惠重逢的緣分有關。
在那趟雙槳划向太平洋,傍著清水斷崖下方迎接日出的迷人共遊後,他們說,接下來想登記抽籤爬玉山,愛自然美景的我眼睛眨也沒眨地說,算我一個吧。就這樣,他們記著了,沒有立志必做的壓力,而有隨緣即做的幸運,前年埋下的玉山種子,去年槓龜,今年發芽開花。
摯友接連壯年驟逝 體悟人生應多峰多軌
我在《重新愛上你—這一代的幸福與焦慮》書中有一篇關於人生半途「重新配速」的文章(原刊載於50+)。那是短短一兩年間,昔日同事、摯友接連於壯盛之年猝逝,退出人生賽道後,很深很痛的省悟。
意外成為長壽世代的我們,人生不再只是一次登頂下坡便耗盡所有的「單攻曲線」,也不該只是工作佔據所有的一條「單軌跑道」。
我們需要很有意識的重新配速。而且觀念改變還不夠,難的是行動要跟上,才能活出多峰多軌的人生新風景。
於是幾年下來,我改變不少,更加即知即行,有夢就追、想飛趁現在。
我希望,把自己過得豐富飽滿,縱使明日驟然離世也不留太多遺憾;而一個人的步伐,若能走出兩個人的精采,我想,對於來不及圓夢、完整自己人生的摯友,應該是更好的紀念方式吧。
登玉山,恰恰吻合這樣的態度和過程。因為光是立志許願沒用,除非單攻不夜宿,否則命運之神是否眷顧,抽不抽得到與抽中什麼時候的排雲山莊床位,絕對是個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關鍵。萬一幸運中籤卻是週間有事的日子,去或不去,都是挑戰追夢決心、價值取捨的抉擇。
一旦決定依約前行,所有過程的種種,不管是風是雨,起濃霧出大景,既然無從改變,就當它是最好的安排,苦甜起落榮枯,正是一道道人生風景。
玉山登頂歸途的山徑上,竟有位粉絲特地扛器材爬山來煮咖啡向蘭萱報恩:感謝讓他透過節目粉絲會的安排,一圓參觀李家維玻璃屋的夢想。
爬山攻頂也像是向內探索 你是否攀越了心中那座山?
事實也是如此。前一天遠遠的颱風外圍環流帶來陣陣雨勢,雨霧中的玉山或別有風情,對於登頂與日出,無疑慿添難度和變數。當日凌晨1點摸黑起床,天空竟清朗無雲,2點半眾人在寥寥星光下就著頭燈列隊夜行。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貼壁緩進,偶爾一陣強風、幾聲落石,增添闐暗中潛伏不安的危險氣息;適時一雙大手、相互打氣,穩住手拉鐵鏈腳踏峭壁時那顆戒慎的心;最終,清晨5點在天光微亮時登頂,玉山若有神,祂的心情變幻之快,著實讓人目不睱給,也真的給了我們一行人超級棒的安排。
先是迷霧般白牆罩八方,嗟嘆之聲四起,然則轉瞬之間,霞光、日出、雲海、觀音圈……,幾乎所有大景一一出現,從厚雲彈跳而出的旭日以金光掃去登山客的滿臉失落,比蘋果光還厲害地打亮每個人的笑靨。
那是很難言說的讚嘆和感動,一種胸口鼓脹澎湃的油然喜悅,隨著360度飽覽玉山巔上,層巒疊翠光影變幻壯麗雲海而起伏充滿。
最後,當不得不一步一回首地把極致絕美攝入腦中,萬般不捨告別山頂大景準備下山回返時,看著日光照亮群山縱谷,所有人不免一陣驚呼,天哪,這是今晨我們摸黑走的來時路嗎?!
巨石嶙峋的斷崖絕壁,碎石滿佈的滑坡險徑,路好窄、山好陡,連整片的圓柏也只能彎腰匍匐在峭壁上向玉山臣服。
重點是,我們竟然就這樣走過來了……。
行筆至此,怎麼描述「爬過玉山的人」,我想,是為了體驗、豐富此生的美好,有夢就追、隨緣即做,因每一腳步都專注當下,終於圓夢而微笑的人吧!
當然,這對於登過玉山的人,其實也不重要了。幾乎每個登上玉山峰巔的,都在還沒離開前就開始思索,下一座山在哪裡?
只因,爬山,會上癮。
一次次攀登巔峰克服艱辛的外在過程,從為何而來、何苦來哉,到尋著答案、吟嘨徐行,其實都是一次次向內在探索、求自我圓滿的歷程。微冷,山頭斜照笑相迎,回首,無風無雨也無晴。當心境來到這樣的體會,那不只是你走向山,向自然萬物感恩、臣服,山駐進你,我們也攀越了心中那座山。
不論之前是不是,從此,就是個愛山的人了。和山對話久了,慢慢的,將會是能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人。
2023/08/17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