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0萬夢碎,卻靠投資年領500萬股利!陳重銘:3方法以錢賺錢,不靠死薪水過活
早點開始,讓複利的力量在你人生中出現。
文/陳重銘、吳淡如 圖/Shutterstock 內文圖片/時報出版提供
編按:想開除老闆財富自由,是許多上班族的夢想。但現實總是殘酷,即使平均年薪100萬,工作30年,雖能賺3000萬,但扣除吃喝等生活費,還剩多少錢可以買房?理財作家陳重銘年輕時也曾是辛苦領薪水的公務員,他是如何讓自己後來能年領500萬股利,甚至從學校離職,過上財富自由的生活?
假設你在35歲時成為一個公務員,開始年薪80萬,你可以猜猜看,如果你一直工作到65歲退休,30年來你能積累多少財富呢?
這個問題是源自於我2001年考上三重商工後開始思考的。當時剛成為一個公務員,手捧著一個所謂的「鐵飯碗」,我好奇,假如一直教書到65歲退休的話,能累積多少財富?
公務員30年總收入3千萬 不吃不喝也不一定買得到房
於是我去問資深老師,到退休前應該可以拿到120萬的年薪,所以我30年公務員生涯的平均年薪是100萬,30年的總收入就是3千萬。3千萬很多嗎?請注意,那是不吃不喝才會有!在我開始計算時已經不一定夠買好房子,就算不吃不喝把錢都存下來,等我65歲能有3千萬買房時,3千萬可能已經買不到台北小套房。
而且我是一個公務員,受到法令限制無法兼差賺錢,就算我再有本事也無法增加收入,加上物價、房價年年上漲,我的薪水收入夠用嗎?雪上加霜的是2017年公務員啟動年金改革,將來我的退休金又更少了。無法增加收入、物價上漲、退休金變少,我應該要如何因應呢?
100位50+就有5人財務自由 不靠死薪水讓房產股票為他賺錢
年輕時我當過5年的流浪教師,還要養3個小孩,我一直夢想可以拿到200萬的年薪,但是身為公立學校教師的我,薪水永遠達不到200萬。山不轉就路轉,我開始認真學習投資理財,讓錢自己流進我的口袋。2022年我可以領到500萬的股利,而且在2019年就從學校離職,我再也不需要那一份薪水跟退休金,不用再被工作綁到65歲,我可以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國外曾經做過一個統計,每100個50歲以上的中年人,有高達95個人仍需要辛勤工作,天天為了繳帳單而忙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只有一份薪資收入;然而也有5個人達到財務自由而不用工作,因為他們有許多的資產,譬如:房屋、股票⋯⋯等在幫他賺錢。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開除工作,自由自在地過生活,但是你要先達到財務自由。
我在教書時,一直拿「只要有展翅的本事,就會有飛翔的空間」這句話來勉勵學生,每個人頭頂的天空都無窮大,誰願意平平凡凡的過一生呢?只是光靠一份死薪水,真的很難成為有錢人,如果想要展翅高飛,投資理財就是你最需要的那一對翅膀。
別只依賴個人的時間與精力 要善用金錢賺取更多金錢
想像一下,你有一群無時無刻不在為你努力工作的員工,他們不需要休息,不需要吃飯,不會生病,也不會請假。他們默默地、堅定地,為你賺取財富。聽起來如何?可能聽起來像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但這不僅僅是可能的,而且是所有富人都已經在實踐的策略。他們認為,富人明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他們會將金錢視作工人,幫他們賺取更多的財富。
例如中信金在2018~2022年間,平均每股配發1.08元的股息。如果富人購買了1,000張股票,他們每年就能收到108萬元的收入,而這些錢,完全不需要他們親自去工作賺取,因為中信金的員工會為他們默默地賺取這些財富。所以,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這種策略,試圖理解這個「賺錢工人」的工作方式,並揭示如何利用這個策略,不再依賴個人的時間和精力,而是利用金錢去賺取更多的金錢。
3方法打破薪水框架 晉身錢滾錢一族
有不少網友說他也想要投資股票,但是薪水就只有那麼多,扣掉生活費後所剩無幾,要怎麼辦呢?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投資股票的第一要點就是要有錢,重點是「開源」跟「節流」,然後靠著「股利」自動累積資產。
1. 開源
又可以分成「本業」跟「業外」,在本業上要盡量精進,謀取將來加薪或跳槽的機會。假日也可以兼差來增加業外收入,但是會讓你更累也會壓縮休閒的時間,所以不要將業外當成長期的收入。
2. 節流
以「需要」來替代「想要」,戒菸、戒酒、戒飲料,不但可以省錢還賺到身體健康。盡量帶便當來當成上班的午餐,並避免下班後的聚餐。在都會區就盡量搭乘公車跟捷運,可以減少買車跟養車的開銷。
3. 股利買回:逆流成長,讓資產在正循環中飛躍
開源跟節流下來的錢其實也不會太多,所以更要做好妥善的運用,例如買進好公司的股票,就可以長長久久的領股利。每年領到股利之後也要持續買回,你的股票就會越來越多,將來可以領到更多的股利,再買回更多的股票⋯⋯,這就是一個讓資產不斷成長的「正循環」。
啟動財富正循環 和巴菲特一樣善用複利的力量
觀察全球富人的訣竅,不論是企業大佬、房地產大亨、投資大戶⋯⋯,都是擁有一個正循環在幫他賺錢,而且資產還會自動的「一暝大一寸」。小資族或許覺得就算再怎樣努力開源節流,辛苦幾年也只能存到幾10萬,這個正循環會不會太小呢?
其實正循環的重點是:「開始,越早越好」。愛因斯坦說:「複利的威力大於原子彈。」正循環就是複利,就算剛開始的時候比較小也沒關係,能夠早一點開始是最好,複利的威力就會在你的人生中出現,一點一滴的改變你的將來。
巴菲特說:「我一生99%的財富,都是我50歲之後獲得!」用現在往前推,巴菲特90%的財富都在他85歲之後獲得!所以你還很年輕!複利作用撐越久越強,請一定要現在開始理財。我們就用這張圖表當句點,一起展望吧!(相關閱讀:巴菲特的資產9成是50後才賺到!如何讓財富像雪球,活愈久滾愈多?)
(本文摘自陳重銘、吳淡如著,《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時報出版)
2023/08/0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