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殺了我」社會事件省思!尚瑞君:不要用毀滅自己,報復不在乎你的人
尊重彼此的界線,相處才自在。
文/尚瑞君 圖/Shutterstock
編按:2020年有個「我的婆婆殺了我」社會事件,引起大眾對姻親干涉婚姻當事人議題的討論,甚至有網友提議姻親專法,建議直接明定姻親如公婆、伯叔妯娌等不該做的行為有哪些。親職作家尚瑞君則著眼於,千萬別用自我毀滅來報復不在乎的人。
在2020年,台北市爆發了「我的婆婆殺了我」的新聞,震驚了整個社會,也有一些讀者問我的看法與想法。但在媒體報導上娘家與夫家各執一詞,我們畢竟不是當事人,很難看到全貌與理解箇中的委屈或是苦楚。
「我的婆婆殺了我」社會事件省思:別用自我毀滅來報復
逝者已矣,生者痛或不痛呢?不管你在婚姻裡有多痛苦,都不要用毀滅自己報復不在乎你的人。
在這個案例之中,當事人住進婆家8年,在輕生前曾向先生透露跟婆婆衝突想輕生,但先生沒有積極防範或關心開導。而在跟婆婆的衝突中有曝光的音檔顯示婆媳發生口角後,婆婆態度十分強勢,死者在短短17分鐘內道歉了高達20次。
更悲傷的是,在媳婦過世後,婆家並沒有通知娘家,娘家人是透過看到死者的臉書驚覺有異聯絡婆家才知道發生憾事。甚至死者的遺物,娘家人要看手機還需要寫借據。種種不合常理的事,讓娘家人想討一個公道而訴諸法律。
隔年法院的判決,說明當初娘家告婆婆、丈夫有過失致死、幫助自殺等諸多罪嫌,因為證據不足,最終予以不起訴處分。
當時網友提案的「姻親專法」 追求的是「尊重」2字
沒有一個死者可以為自己辯護,言語霸凌也很難蒐集證據。但在這個事件後,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提出「姻親專法」,盼能立法禁止或限制姻親干涉婚姻當事人,而該提案也通過附議。(50+補註:「姻親專法」2020/10/25以5375人通過附議,2020/12/23法務部回應:未予採納。)
「姻親專法」提議者列出8點關於「話語行為」的內容條例,認為這是對婚姻當事人個體缺乏尊重、忽視婚姻當事人對小家庭的自主權:
1. 姻親不得以話語、行為干涉婚姻當事人的婚姻內事務,舉凡「未來規劃、居住地、家務、工作、日常作息、生活習慣、休閒喜好」皆在婚姻事務範圍內。
2. 姻親不得要求婚姻當事人執行任何非份內家事及勞動。
3. 姻親不得以話語、行為干涉婚姻當事人對其小孩的日常教養過程。
4. 姻親不得以話語直接或間接貶低、嘲弄婚姻當事人及其家人。
5. 姻親不得以話語、行為干涉婚姻當事人及其小孩於任何時間點返回其原生家庭。
6. 未事先告知婚姻當事人,禁止姻親擅入其共同居所或房間。
7. 未經婚姻當事人同意,禁止姻親擅自翻閱、拿取婚姻當事人私有物。
8. 未經婚姻當事人同意,禁止姻親擅自決定婚姻當事人小孩的姓名命名。
以及2點有關「傳統婚禮習俗」的部分:
9. 姻親不得收取婚姻當事人的聘金、嫁妝等任何金錢、財物。
10. 姻親不得要求婚姻當事人進行歧視婚姻當事人的傳統婚禮儀式。
其實仔細研究這個內容,就是要把姻親跟結婚當事人用「尊重」來把生活界線劃分清楚,所以結了婚的人有人喊好,也有人覺得很可笑,連這些生活細節都不能相互尊重,那也不需要結婚了!而你怎麼看呢?
離開不健康的婚姻不是失敗 把自己過得更好才是超完美報復
婚姻不是終身監禁,如果你在婚姻裡過不下去,多的是逃離的方法,千萬不要用毀滅自己報復不在乎你的人。
選擇結婚,不是女生簽下賣身契,我們真的要盡量在外面自己組織小家庭,而不需委屈跟著先生的原生家庭一起生活。因為婚後還住在原生家庭的男人,根本就不需要、甚至也不想做任何改變,這樣男人很難真的長大獨立。
當妳和他的家人而發生衝突時,他們是一家人,只有妳是外人,妳說他們會向著誰的機會比較多呢?妳這個外人要在人家的生活環境中創造出自己想要的幸福婚姻,難度是不是也太大了點?
就像這個案例中婆家都說平常他們相處沒問題,是媳婦自己有問題。這個已經死掉的媳婦還能再幫自己辯解嗎?
其實一起生活難免會有口角或摩擦,但重點在於是否帶著惡意的嘲諷或是羞辱。沒有人被罵一次就會想不開,往往是長期霸凌才會讓人走上絕路。
如果婚後丈夫的家人或先生對你暴力相向,不管是言語還是肢體暴力,都是家暴的一種,不要忍氣吞聲,要蒐集證據報警尋求保護,因為文明已經走到21世紀了,不應該讓家暴的爛戲還不下檔。選擇離開一段不健康的婚姻不是失敗,只是結束了一段關係,這總比為了報復別人而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得更正確。
在現代社會,離婚已經不是什麼見不得人或丟臉的事,求助更不是不勇敢。
為了孩子,女人往往會堅強;為了自己,更應該勇敢拒絕暴力。每對夫妻在婚姻的道路上,都走得戰戰兢兢,要一邊學習與一邊磨合,才可能找到比較好的相處之道,如果婚姻無法再走下去,就停損認賠出場,千萬不要毀滅自己去報復不在乎妳的人。
如果妳真的想報復不在乎與不珍惜妳付出的人,那就是離開他,且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比對方還幸福自在,這才是超完美的報復。
(本文摘自尚瑞君著,《剛剛好的溫度:面對多重角色的平衡之道,讓愛擁有恰到好處的溫暖》,時報出版)
2023/07/09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