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離世,仍能為親愛家人盡點力!IG百萬追蹤大腸癌友Deborah James:別等罹癌才懂,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在人生變故中,練習順勢而為。
文/黛博拉.詹姆斯 圖/出自IG@bowelbabe
編按:教育工作者黛博拉.詹姆斯(Deborah James),35歲被診斷出罹患第四期大腸癌,醫生宣判無法治癒,活過5年的機率僅有8%。她開始寫部落格「大腸寶貝」,IG(@bowelbabe)也贏得100多萬粉絲的支持。她在這篇文章分享,即將離世的人,其實仍有能力為親愛家人做一點事,那便是……。
史丹佛心理學家勞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指出,一個人對剩下多少生命的認知,遠比單純看年紀,更能準確預測他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
年輕時,多數人認為自己的壽命會落在平均値─英國人平均是81歲多一點(編按:台灣人是80歲多)。這種剩餘時間感對於我們的人生態度有深遠的影響。
光譜兩端顯然存在例外情況,但一般而言,年輕人比較不會意識到時光的流逝,較能敞開心胸接受新的經驗,認識更多新朋友,吸收更多新知識;年長者則比較重視幸福感,追求更深刻、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和體驗。
這個說法多少可以解釋為何年輕人和年長者自認的整體幸福程度相去不遠。年長者的社交網絡或許比較窄,但相較於喜歡拓展視野的年輕人,他們能從有限的事情得到更大的滿足感。
這個過程雖然隨著年齡增長自然發生,但卡斯滕森告訴我們─只要對生命的脆弱有更深的體認,不論在哪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價值觀的改變。
別等到罹癌才懂 什麼是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
以我自己來說,罹癌就是一個價値觀的分水嶺,我最在意的事變成好好活著,跟小孩、家人以及所愛的人建立更有意義的關係。如果可以,我多希望不必經歷這場惡夢就能覺悟到這一點。親愛的讀者,請時常提醒自己時間有限,你永遠無法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覺悟到時間寶貴,才能在當下活出更豐富、更有意義的生命。
黛博拉在IG上分享日常,在漂亮洋裝下,有護士們幫她裝上的引流管,而有時也必須待在醫院進行各種治療。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可能發生很糟糕或讓你措手不及的事情─失業、生重病、失去所愛之人等等。當這些變故讓你茫然失措到陷入憂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習順勢而為─適應、改變、挺過來,然後重新戴上微笑。
罹癌,是我人生的重大變故;但在這之前,我也曾經歷其他轉折。24歲時,我在沒有計畫之下發現自己懷孕了(生下如今已是靑少年的兒子雨果)。雖然事後證明,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當時卻打亂了一切,我從來沒有規劃這麼早當媽媽。
另外,我在20年前告別了親愛的表妹,她在車禍中喪生(當時年僅17歲)。我會去思索每一次經歷的背後意義,讓它成為我生命的養分,做出選擇和犧牲(且一路持續做下去)。
不要枯等死亡 用僅存的時間好好活
每當病情有所進步,我便祈願剩餘的人生可以延長一點點。2022年1月,我以為自己活不過5月,但後來我挺過了5月,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裡度過。這段時間十足煎熬,我必須學習活在殘餘的生命裡,而不是枯等死亡的降臨。這實在太艱難了,你必須見證到生機才會有力氣想要活,但連續幾週困在醫院裡,要消磨掉你的求生意志是如此輕而易舉。我試著創造一種良性循環,珍惜剩餘的生命,直到最後幾天、幾分、幾秒。
我自從生病後,就很努力創造值得保存的回憶,尤其當我清楚意識到生命開始進入倒數。我在罹癌之後經歷了很多美好事物─上電視、寫專欄、錄podcast、參加倫敦馬拉松、參觀切爾西花卉展看到一種玫瑰以我為名。但對我最重要的,莫過於跟小孩、家人、朋友共同創造的回憶。我和瑞秋、蓋比等人的患難情誼,甚至勝過原本的老朋友。
創造回憶 是為自己和所愛的人所盡的最後一點力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後來搬到父母家裡進行安寧照護。大約待了1個月後,我的睡眠時間愈來愈長,體力每況愈下,已經不太能離開家,甚至無法獨力下床。我感到很低落。妹妹莎拉建議全家族舉辦一次留宿派對。我不確定自己有興致參與,因為幾乎都處於很疲倦的狀態,情緒很複雜。
但當他們用輪椅推著我進入房間,映入眼簾的是圓錐形小帳篷、彩色小燈和許多繽紛裝飾,我的眼淚不禁奔流而出。
「我現在只能在睡覺和副作用之間,抓到一些非常短暫的時間,來創造回憶。」黛博拉在IG上分享這個聚會的幕後故事。
家中的女孩們(我弟弟班那晚是很稱職的「姊妹淘」)一起依偎在墊子上的毯子裡,觀看《灰姑娘》,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5歲,發自內心地露出燦爛笑容─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柴郡貓─我知道,我們都會珍藏這段記憶,尤其是我的媽媽、弟弟、妹妹和我女兒埃洛伊絲。後來,我是帶著笑意入眠,回味著這一個珍貴夜晚。
我們應該多多創造這樣的回憶,不但幫助自己度過難熬時刻,也讓留下來的人有美好回憶可以珍藏。對我來說,這就是把握每一天的最好方式。
(本文摘自黛博拉.詹姆斯著,《閉上眼之前,為自己按個讚:被醫生宣判死刑後的美麗人生》,時報出版)
2023/06/29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