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生日提離職,重當學生考上律師!李佩縈:往後10年不想做相同工作,如何重新創造自己的舞台?

50歲生日提離職,重當學生考上律師!李佩縈:往後10年不想做相同工作,如何重新創造自己的舞台?
2023.06.28
99,465

2023.06.28

99,465

文章用聽的
00:00 08:22 1

文/林芳如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在科技業任職逾20年,50歲生日那天,李佩縈向公司提辭職,回到交大科法所念書,並花1年準備律師考試,最後順利上榜。重回學校讀書不只讓她再過一次年輕的生活,也讓她找到中年轉職的新方向。

這輩子,除了當子女、父母、員工,盡了應盡的責任,你想留下什麼?在科技業任職超過20年的李佩縈,擔任財務長、發言人、公司董事等職務,有一天她猛然驚覺:「我要50歲了,往後10年,還要做一樣的工作嗎?」

人生只有一次,每步都該有意義  50歲生日提辭職

同樣的工作做了20年,有人認為很輕鬆、很舒服,而且產業前景仍佳,安穩地做到退休,不是很好嗎?但李佩縈心想,人生只有一次,眼睛閉起來,就什麼都沒有了,一定要從一而終嗎?

此外,李佩縈預估自己頂多做到60歲。屆時退休,有了大把時間,雖可遊山玩水,也不太可能填滿所有時間,且閒情逸致的小日子,也不符合自己的個性。

人生下半場該做什麼,內心才穩定?思索之際,有一天,李佩縈看到一篇專訪,提及成功人生的3個定義,一是能夠主導自己的人生,二是不斷學習新知,三是能夠改變世界。

「我看了很shock(震驚)。」李佩縈身處資本市場,工作模式不得不配合周遭期待,不斷追求營收、獲利、股價成長,眼裡只剩數字。每天都有人來問:「這個月會賺多少錢?股價多少?」她想:「這真的是我來世界上唯一能做的事嗎?」

遍覽群書,想了很久,李佩縈想到,自己雖然擁有產業知識和財務背景,卻缺乏法律知識,如果能夠學習法學,加上自己在企業的歷練和會計師執照,將可幫助更多人,發揮影響力,也是一種改變世界的方式。

一開始,她先到交大科法所讀學分班,半年後,確認自己想深入學習法律,才在50歲生日那天,向公司提出辭職申請,並預留1年時間交接,一邊進入交大科法所碩士在職專班就讀,一邊打理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

從學分班到碩專班,2年半時間,李佩縈修了69個學分,以第1名成績畢業。「人生只有一次,躺下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希望走過的每一個步都有它的意義存在。」

誰說50後頭腦比較差?律師考試一次上榜的讀書秘訣

畢業後,李佩縈決定挑戰律師考試,她買了函授課程,以2倍速快轉聽課,邊聽邊做筆記。律師考試範圍大,將近2/3的內容,她都是第一次讀。「有些科目真的是鬼打牆,不知道在講什麼。」碰到不懂的內容,她就上Google或YouTube搜尋,看看其它老師怎麼解釋某個法律概念,聽了1、2位老師解釋,再重讀函授講義,困難通常能迎刃而解。

很多人準備考試時,認為應該背憲字第幾號或最高法院哪一年、哪一次決議。但李佩縈說,考量時間有限,她決定放掉這些,作答時提到相關見解,均以「根據大法官解釋」帶過。

比起背誦字號,她認為,更重要的是法體系,比如看到一個題目,要能馬上聯想到它關乎《憲法》的哪些權利、《行政法》的哪些規則、是否牽扯《民法》《刑法》等。

又比如,考題常請考生分別舉出學說、實務見解,再論述自己的觀點。學說可能有甲說、乙說、丙說,實務見解可能有肯定說、否定說,所以必須掌握法體系,了解重要法條分別有哪些學說。「重複看,看久了,腦海裡會有印象。」另外,也要記得寫考古題。

求學加上準備律師考試,將近4年來,除了除夕、大年初一和父母生日聚餐,李佩縈幾乎放棄所有假日,全心念書。不過,注重健康的她,每個禮拜仍抽出5天跳倫巴(Rumba),每次跳1小時,舒緩身心壓力。

李佩縈平均每天花3小時工作,晚上回到家,即使已經疲憊不堪,9點一到,仍坐在書桌前看書,直到12點才睡。「當然眼力、體力都比較差,可是我覺得就是看你有沒有這個決心。因為我時間愈來愈少了,必須趁頭腦、身體還可以的時候,挑戰看看。」

去(2022)年12月14日放榜,李佩縈得知自己上榜後,緊接而來的是律訓和實習,生活忙碌而充滿新鮮感。

學習再過一次年輕生活  用新的眼光看世界

憶起當初走下華麗的舞台,不再是財務長、不再是高階經理人,李佩縈也懷疑自己的價值:「我還剩下什麼?」當她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時,持續學習,讓她找到第三人生的方向。

「我那時候不是真的要退休,只是希望先走下舞台,放掉一切,再重新創造一個新的、自己可以發揮的空間。」

剛退休時,李佩縈很擔心自己只懂會計、財務,沒有學新的東西,只是在消耗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很容易受限於過去的思維。她決定回學校念書,從原來的「我」挪出空間,放進新元素,再將新元素融合過去知識、經驗,重組後,產生新思維。「再學習,再過一次年輕的生活,把原來的我打掉,學沒學過的法學,用法學豐富我,讓我重新看這個世界。」

在科技業,到了一定年齡,通常會希望盡早交棒給年輕一代;但在法學領域,累積的經驗愈多,寶藏愈多,可以傳承的東西也愈多,這份工作累積的價值,可以一輩子都帶著走。

憑藉持續學習,李佩縈創造了一個新的、自己可以發揮的空間。這個空間屬於她,不會再受制於人,也不會有人告訴她:「佩縈,你該退休了。」因為,她已經成了自己的主人,什麼時候退休,由自己決定。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