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退休後,攝影師何經泰和從事電商業的黃宥俞,從熱鬧繁華的台北市搬到新北瑞芳,租下800坪空間,創立好好基地品牌,經營海景咖啡廳、展覽空間和民宿。為了打理這個空間,他們一刻也不得閒,常常每天一睜眼就是體力活,但兩人卻忙得很開心,因為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閒暇時到海邊的咖啡廳坐坐,聽起來悠閒又愜意,但若你是海景咖啡廳的主人,日子可能很難優雅。
退休後開海景咖啡廳 假日像打仗
和何經泰共同經營好好基地的黃宥俞形容:「假日就像打一場仗。」碰上連續假期,更常常得連續站12小時。
假日高速運轉,平日也不得閒,早上6點半,何經泰開始擦玻璃、掃地,黃宥俞負責採購、備料、煮料,常常一早就忙到汗流浹背。
好好基地是兩人退休後的新生活起點,占地800坪,規劃出3大區塊:好好玩、好好看、好好睡。好好玩是貨櫃屋咖啡廳,一、二樓都可眺望海景;好好看規劃為藝文展演空間,每年邀請一位藝術家來辦展;好好睡為睡眠空間,目前正在申請民宿執照。
「我們的運氣、緣份都不錯。」朋友在八斗子車站附近有塊地,主動問他們要不要用,兩人來了,一看,前面是海景,去哪裡找到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立刻寫了開店規劃書,承租下來。
受限於經費有限,兩人勉強先把咖啡店做起來,但也並非一步到位,而是邊做邊存錢。存了錢,才慢慢做,慢慢修。
好好基地咖啡店二樓可眺望海景。
好好基地的睡眠空間本來是廢墟,經過整修後成為舒適的房間。
一開始,兩人覺得在海邊開咖啡店應該很優雅,後來才知道,優雅的開店沒辦法支撐自己想做的事情。雖然如此,他們仍很喜歡現在的生活。「體力活有一個特點,就是跟著自然的作息。」白天四處奔忙,晚上一躺下來,很快睡著,身心得以充分休息。
以前,黃宥俞是電商業主管,工作壓力大,經常人已經躺在床上,腦袋就是停不下來。「就好像車鑰匙明明都已經拔出來了,可是引擎還在運轉。」對比於現在,今日事、今日畢,再也沒有失眠困擾。
退休後開店 成了朋友最愛的聚會基地
自從兩人在海邊有了這個基地,每個禮拜,都有朋友特地來探望。「開店4年,比上班20年見到的朋友還多。」
何經泰的朋友多數已退休,黃宥俞的朋友則多半仍處於水深火熱中。想到的時候,朋友就會來瑞芳找他們聊天,或者放空。
他們曾有個計劃「好好吃」,後來發現做吃的,沒有想像中容易。
「現在很多料理餐包,但我們的想法是吃天然跟吃季節。」兩人在台北有一群開私廚的朋友,本來想的是春夏秋冬可以邀請不同的人來當客座主廚,後來發現沒那麼容易,例如投資設備以後,如果只是做一個小空間,很難回本。另外,除非菜色很特別,不然台北就有很多厲害的私廚,客人為什麼要遠道而來?
好好基地背山面海,空間開闊,適合聚會。
後來,兩人調整想法,用心經營空間氛圍。他們曾經舉辦夜間餐會,把桌子併起來,跟左右鄰居點菜,一邊享用在地小吃,一邊欣賞漁火。
朋友相聚,就算吃得很簡單,可是吃飯的環境、同桌吃飯的人,會讓人覺得精神上的飽足感不一樣,覺得那一餐很豐富。「你會這麼遠來這裡吃飯,達到見面聊天,解決思念,比食物更重要。」
好好基地是維繫友情的基地,也是實踐理想生活的基地。兩人曾經邀請基地附近的瑞濱小學來此遠足,請孩子喝下午茶、拍照、畫畫,每年並免費提供場地讓攝影班學生在展覽空間辦攝影展。「希望對當地有一點幫助,」何經泰說:「那個幫助多大不知道,但就是做一點事情。」
清空捨不得但用不到的東西 才能留空間給自己
每年,好好基地還會舉辦春天公益市集和好好生活節。春天公益市集起源於倆人搬家後的斷捨離行動。剛開店時,何經泰和黃宥俞還住在台北,常常忙了一整天,還得開車回台北,來回奔波消耗心神,兩人決定遷居到瑞芳。
「我們搬來這裡之後,很多東西裝箱放在台北的倉庫。」後來,他們跟朋友聊起,才發現大家都有捨不得丟又用不到的東西,索興辦了公益市集,以實惠價格售出那些曾經捨不得,甚至標籤都還在的衣服、鞋子、包包。
談到斷捨離,何經泰說,以前上班得打扮,但是退休後,自己開店,不再需要領別人薪水,很多東西就不太需要了。「很多人出國會採購,買回來以後,盤子、碟子、漂亮的紀念品堆了一堆,可是都用不到,最後愈積愈多,都沒地方放。」
黃宥俞認為,捨得好東西,願意斷捨離,最重要的精神其實是清空家裡和心理。「這些捨不得的,你清出去了,才有時間跟空間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或者留給什麼都不做的自己,也可以。」
現在,黃宥俞也不染髮了。以前上班,只要白髮一冒出來,同事就會關心:「最近比較累嗎?」為了不成為別人的焦點,只好把白髮染黑。開店以後,她不再染髮,朋友看了,讚美她白得很好看!「當你接受自己,你覺得自在,就會覺得很舒服。」
做喜歡的事 別忘了財務規劃
白髮冒出後不必染,象徵了何經泰和黃宥俞現在的生活是為自己而活。
當了一輩子上班族,以前總領別人薪水,退休後,兩人決定自己開店,一間完全按照自己想法經營的店。所以,好好基地除了咖啡店、民宿,還有藝文空間。別的老闆來一看,可能說:「這個賠錢貨,做別的。」何經泰指出,但因為是自己經營,所以得以保留一些天真的、人文的想法。
不過,當老闆仍有壓力,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財務動向,為了經營好好基地,兩人申請了貸款,所以現金流更須妥善掌握。
收入足夠支撐理想嗎?「當然很辛苦,但也算打平了。」目前,咖啡廳靠假日養平日,靠春天、秋天養冬天,夏天客人多,但因冷氣電費高昂,只能打平。
黃宥俞分析,開店要看地點,在社區開店,和在風景區開店,客人需求不同。在風景區開店,景色會加分,但通常有景色的地方,就是靠天吃飯,相對冬天、下雨天就不會有人來。「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正有負。」
而且,不管生意好或壞,店還是要開,冷氣、材料還是要準備,人還是要請。所以,退休後想開店,如果沒有妥善規劃,可能被財務壓力拖垮,不快樂就容易不健康。
因此,想避免做出錯誤的財務決策,有個人可以商量,彼此互相陪伴、支持很重要。「當然相對也會有一些財務壓力,那我覺得有一些正向循環,很神奇的是,常常會有貴人出現。」
做喜歡的事,總能吸引到有相同喜好的人。「我覺得現在就是在過生活啦,以前我們會區隔上班跟生活,但是我們搬來這邊之後,工作跟生活不會切割。」何經泰認為,比起開店,更重要的是培養興趣,木工也好、煮咖啡也好,自然會湧出退休的另外一個規劃。
黃宥俞說:「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現在是這輩子最愉快的時間。」結合自己的興趣開一間店,加上妥善財務規劃,退休生活可以每天都忙得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