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想去住養老院,一個月要3~6萬!理財作家朱國鳳:用3個帳戶存這筆錢,創造穩定現金流

(張國耀攝,僅為示意)
(張國耀攝,僅為示意)
2023.05.09
115,924
作者|顏理謙
責任編輯|陳莞欣

(張國耀攝,僅為示意)

作者|顏理謙 2023.05.09

責任編輯|陳莞欣115,924

文章用聽的
00:00 10:51 1

編按:許多人嚮往退休後搬到養生村、樂齡宅,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好好生活、交友,並且不會麻煩下一代的方法。不過,很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住養老院1個月要多少錢?事實上,這類住宅的費用不低,如果以入住養生村為目標,事先如何做好財務規劃?理財作家朱國鳳建議,50+讀者可以準備好「3個帳戶」,讓養老費用來源穩定又持久。

退休後,如果能挑選一個喜歡又舒適的場所,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陪伴、享受生活有多好?許多50後族群對於養生村、樂齡宅等居住方式很感興趣,但是稍有規模的養生村、樂齡宅往往所費不貲。如何提早準備這筆費用,迎向理想的生活?(相關閱讀:老後想住養老院,一個月要花多少錢?全台5家養生村、樂齡宅特色與費用一覽

「不論是不是住養生村,養老費用最重要的就是來源一定要『穩定』跟『持久』。」理財作家朱國鳳說。

身為資深財金媒體人的朱國鳳指出,退休後的現金流來源可能是利息、股息、債息、房租、養老險、老年年金等,大部分都是靠儲蓄或是投資而來。不過,50+族群是三明治世代,上有需要照顧的父母、下有經濟尚未完全獨立的子女,所得結餘有限。另一方面,投資要選擇時機和標的,一般人在工作之餘,多半難以騰出時間研究。真的要從收入裡提撥一筆款項,專門用來投資,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或許較難實行。

因此,她建議讀者可以學習「國稅局」的概念,在不知不覺中,以被動提撥方式存退休金。也就是一邊工作,一邊透過勞保老年給付和勞工退休金這兩個帳戶,用相對無痛的方式存下最基本的退休費用。

朱國鳳解釋,勞保老年分為兩種。首先,投保在公司的受雇者自行提撥比例為20%,政府提撥10%、企業提撥70%。如果是投保在職業工會,自行提撥比例則是60%、政府提撥40%。「在職期間,其實雇主已經幫你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存這筆錢了。」

至於勞工退休金,若以勞退新制的提撥比例來看,共分為兩部分。首先,雇主須要按月提繳不低於每月工資6%的勞工退休金,此外,勞工也可以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另行提繳退休金。「很多人會說不要自提,但這是因為他們可以把這6%創造出更高收益。但如果你沒有這個能耐,可以擇時、擇標的,那就要善用被動的力量。」因此,她建議,不論未來想要住養生村,或是單純想存養老金,都可以把主力放在「養」這兩個帳戶上。

退休金帳戶怎麼養?專家分析公式精隨

以一般上班族來說,該如何養自己的退休金帳戶?最後可以領到多少金額?朱國鳳以勞保老年給付為例解釋。(相關閱讀:退休後,勞保、勞退、國民年金可領多少錢?請領資格與試算實例一次看懂

勞保老年給付若採年金方式按月請領,勞保局會用以下兩套公式分別試算之後,再擇優發給。

A式:最高60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投保年資*0.775%+3000

B式:最高60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投保年資*1.55%

若以投保薪資45,800元來試算,勞工從25歲開始工作到60歲,年資為35年,便可得出每月請領金額為24,846。

45,800*35*1.55%=24,846

「這還只是勞保,還沒算勞退。勞退也可以用年金的方式領。」朱國鳳說,之所以強調「年金」,是因為入住養生村需要持續的收入來源,不能時多時少、時有時無,所以只有透過年金方式領取才符合標準。她指出,雖然大家對勞改有疑慮,擔心未來規則可能會從最高60個月變成120個月,但是在職期間,盡量衝高薪資對自己還是有好處。此外,延長投保年資,也就是延長工作時間則是另一個關鍵。

朱國鳳以位在新北三芝的雙連安養中心為例說明。雙連安養中心共有安養、養護和失智三種居住服務類型,安養服務提供給60歲以上、生活可自理之長者,養護服務提供給60歲以上、需他人照顧或需鼻胃管、導尿管、胃造廔口服務的長者,失智服務則是提供給60歲以上、經醫師診斷為失智症中度以上、具行動能力且需照顧之長者。如果想節省預算,還可以考慮選擇雙人房。

老後想去住養老院,一個月要3~6萬!理財作家朱國鳳:用3個帳戶存這筆錢,創造穩定現金流_img_1

如果要入住安養中心,光是勞保老年年金就差不多(可以負擔)了,還沒有加上勞退。」她指出,退休金就像是一個水池,就職期間要盡量讓水量保持豐沛,退休時,建議以年金方式請領,避免過早花完。

盡早開設「第3個帳戶」  主動提撥退休金

除了以上兩個被動提撥的帳戶,朱國鳳建議,可以盡早開設主動提撥帳戶,善用時間複利。

她以許多50+讀者熟悉的元大台灣50 ETF(0050)為例說明。假設有一位讀者在0050當初掛牌的2003年,以40多元買入一張。截至2023年,光是配息就累計46元。「這代表我每年累積下來的利息,已經把之前40多塊錢的成本cover掉了,也就是零成本持有。」

當然,這種作法對大部分人來說比較困難,因此她提出另一種假設。

假如另一位讀者從2003年起,每年都用當年的平均價買入兩張0050,每年平均成本約14.3萬元。累積到今年總共存了38張,投入總成本為2,732,600元。平均現金股利為2.3元,領取股息共87,400元,等於平均每個月的收入又多了7,283元。

1,000*38*2.3=87,400

87,400/12=7,283

這筆收入就可做為居住養生村時的額外開銷準備金,例如入住後,發現自己不習慣與人同住,想從雙人房換去單人房,或是因失能、失智而提高居住費用等。

除了存錢  財務以外的準備更重要

「其實要住養生村,非財務的準備可能比財務準備更重要。」朱國鳳說,自己曾聽過一個令人深思的案例。有位女性長輩長年住在美國,她評估自己在美國的養老金足以負擔養生村費用,因此決定回台,入住一間知名養生村。不過入住後才發現,美國家中有突發狀況,需要她以養老金支應。此外,疫情期間,為了保護長者的健康安全,養生村也不讓長者外出。「因此她真真實實感受到『類禁足』的狀況,而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是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另一方面,由於當初為了節省預算而選擇雙人房,必須學習與陌生室友相處,適應彼此的生活習慣。再加上不時目睹村內其他長者離世,讓這位女性長輩內心受到衝擊,最後選擇搬離。

朱國鳳表示,養生村有許多優點,但入住前,也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她建議,假如是欠缺社會網絡,例如不婚、不生、單身在台等狀況;希望多參與團體活動、以延緩老化;不喜歡自己準備三餐和家務,希望交給專業人士者,相對來說就比較適合養生村的生活環境。事先詳盡調查、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並做好財務與非財務的準備,才能迎向美好舒適的退休生活。

相關閱讀:朱國鳳著,《沒想到…我會變得這麼弱》,時報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