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圖/意萍如喜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為了讓40年老屋住起來更舒適,整理師意萍和先生花了2年時間慢慢改造。拆除、漏水處理加上油漆、家具、家電等,共花費約42萬元,比起動輒上百萬的老屋改造費用實惠許多,他們如何辦到?
整理師意萍和先生住在台北一間屋齡40年的36坪老屋,入住後,兩人前後花費約2年時間DIY,慢慢把老屋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1個動作 老舊家具變身時尚歐風
老屋改造第一步,通常是拆除、捨棄與修補,意萍和先生也不例外。為了杜絕白蟻,他們拆除木地板,替換成帶有木質調的塑膠地板;為了讓動線更順暢,他們拆除廚房入口處的吧檯,並另外請師傅修補老屋管線生鏽破裂的一面牆;為了引進光線、讓空間寬敞,他們拆除和室;客廳燈光則改成可視需要自由移動照射角度的軌道燈。另外,他們還從老屋中,清出好幾大袋的舊物,或丟棄、或送人,盡量讓家淨空。「我常形容我們家是留白空氣宅,東西變少,空間就很通透。」
不過,斷捨離過程中,他們並非一味捨棄,而是適度保留。例如,意萍現在使用的梳妝台,就是舊家具改造而成。那個梳妝檯,本來是沉重的木色,和白色牆面很不搭,所以意萍決定自己油漆,刷上灰白色。「整個變得好歐風,坐在那裡心情都不一樣。」
區隔空間又想保有通透感 推薦棉麻布料
拆掉廚房吧檯後,廚房和客廳的分野變得模糊,為了區隔兩個空間,意萍到永樂市場買布、請師傅縫製成門簾,掛在廚房入口。她選用的棉麻材質布料能讓光線從客廳穿透到廚房,帶有通透感,在隔開空間的同時,又不會生硬的切掉兩個空間,避免縮小視覺的樣貌。
掌握配色法則,是讓家看起來有質感的要訣。
通透感是意萍和先生的居家關鍵字,這份通透感不只呈現在挑選布料上,就連家具也不例外——他們大量使用懸空家具,包括層架、掛衣桿,一方面是為了減輕視覺負擔,一方面也是為了設計無障礙空間。「家裡有狗和貓,狗去年當小天使,他之前白內障,很容易不小心撞到桌角。」愛犬過世後,懸空層架成了受貓歡迎的跳台。
以層板取代櫃子,形成寵物友善無障礙空間,視覺也更清爽。
就連五斗櫃,意萍也刻意選擇底部略為懸空的款式,一來看起來比較不會那麼有壓迫感,二來掃地機器人也有空間鑽進底部清理。而大約位在腰部的大檯面,則方便摺疊衣服。
油漆光看色票不準 一定要現場試色
想讓空間看起來簡約,不只物品必須適度減量,占據大面積視覺的牆面油漆也很重要。本業是設計師的她,一開始曾把牆面漆成帶有法式風格的深黃色,刷完之後,她突然覺得整個空間變得好小、好壓抑,後來又刷回白色。「我可能喜歡去這樣的餐廳用餐,可是不一定喜歡住在裡面。」
意萍提醒,若想省錢,小範圍油漆如門片可以自己刷,但大範圍如全室油漆還是交給專業的師傅。請專業油漆師傅不僅省時省力,師傅還可以現場幫忙調色、試色,避免刷完以後感覺不對。「一開始我們是去特力屋看色票,可是想像中跟刷出來的顏色在陽光照映下會不同,油漆師傅現場刷,可以很準確的判斷喜不喜歡。」
和全部裝修好才入住不同,意萍認為,改造居家空間不需要給自己那麼大壓力,認為一定要什麼時候完成,陸陸續續在生活過程中想像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家具,一步一步堆疊就會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和先生同樣從事設計工作,意萍曾經希望家中掛滿自己的作品,嘗試後,才覺得豐富的就留在外面,家裡盡量簡單。「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發現原來我喜歡很安靜的空間,不要有太多裝飾。」以後看到家中每一個角落,都會想起美好的故事,而且還不必一次就拿出一大筆錢,對有預算考量的人相對友善。
掛衣桿取代衣帽架,用來放置穿過但還不需要洗的衣物。
素色單品如何提升質感?參考黃金配色法則
想讓家看起來簡約有質感,除了物品適度減量,另一個關鍵是色系統一。意萍說,在配色法則中,有一組黃金色彩比例,分別是主色、輔色和點綴色各占60:30:10。如果主色是白色,輔色可以選擇和白色相近的顏色如杏色,點綴色就是比較跳、比較花的顏色,如紅色。她建議,居家空間盡量選擇低彩度、低飽和度的顏色,看起來比較放鬆。
「獨特的單品要搭起來不容易,所以我都走安全牌路線,愈單純愈好,這也是近幾年來流行的簡約風。」所以,即使買一雙室內拖鞋,她也不會想:「這雙拖鞋好有特色!」而是會思考:它跟我家地板搭嗎?它跟我的睡衣搭嗎?很多東西單看不起眼,但在意萍家卻變得很有質感,關鍵就是因為彼此是「一家人」。「因為它跟其它東西是一家人,當它們成為一家人的時候,你會看到一片和諧的風景。」
雖然喜歡簡約風,但意萍強調,簡約並不是東西少就是好,而是必須根據居住環境來考量,住起來才舒服。例如,她住在台北市區,附近有圖書館、大賣場,想看書只要上網預約,再選擇離家最近的分館取書,想採買生活用品,走出門不遠就是賣場,不必囤貨。「我都把賣場當成倉庫。」不過,她的朋友住在偏遠地區,採買不方便,這時候多預備一些物資,生活就會便利許多。
7個祕訣 花小錢讓家看起來有新感覺
整個老屋改造過程,含拆除、清運、家電、家具等,意萍和先生約花費42萬元,相比於動輒好幾百萬的費用實惠許多。意萍透露,她運用了許多低成本改造秘訣,包括:
1. 低成本改造就靠斷捨離
「東西變少,空間就很通透。」逛街時,意萍偏好逛衣服很少的店,因為這會讓空間看起來舒服、有質感,覺得可以好好欣賞每樣物品。同樣的,住家空間想變得有質感,第一步絕對是斷捨離,先把已經不再使用的物品請出家門。
2. 植物可以讓空間變得有生命力
「我之前買了一盆金狗毛蕨,放在角落,空間突然變得很有質感。」空間中稍微點綴植物,會讓人覺得很放鬆,如果是植物殺手,可以試試看乾燥花。買一束鮮花,乾燥之後用漂亮的花器裝飾,會形成空間中特別的風景。
綠色植物能瞬間提升居家空間活力。
3. 舊家具別丟!油漆改色帶來新風格
油漆是改造風格的好點子,意萍現在使用的歐風梳妝檯,就是從沉重的木色舊家具改造而來。
照片左邊的梳妝台本來是木頭色系,改成白色後,不僅洋溢歐風,和空間也更融合。
4. 平價面紙套瞬間提升空間質感
選擇和空間同色系、不帶複雜花紋的面紙套,能立刻提升空間質感。
5. 別忘了換床單
以前,意萍也買有圖案的床單,後來她發現,床單就像臥室裡的一片海,占據大片視覺,選擇安靜的色調比較放鬆好入眠。雖然她喜歡白色,但白色容易髒,所以她推薦灰色、杏色。
6. 去包裝讓視覺更乾淨
不同商品有不同包裝,買回家之後,把包裝拆除,視覺看起來比較舒適,但要記得另外註明保存期限。另外,也可嘗試換掉沐浴乳、洗髮精的罐子。
7. 櫥櫃換把手,氣氛立即升級
意萍家中的櫥櫃金屬把手已經生鏽,因此她把把手換成木把手,一個38元,卻能立刻升級氣氛。家中的衣櫃、抽屜,如果有舊把手,不妨也試著替換看看!
改造居家空間不一定要花大錢,花點心思布置,就能立刻提升家的質感,同時擁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