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安無事20多年,為何中年想離婚?陳名珉分享過來人經驗:再親密的關係,愛與忍讓也非理所當然
婚姻容器裡,能否給彼此一點容身之地。
文/陳名珉 圖/Shutterstock
編按:中年離婚、熟年卒婚的故事並不少見,失婚者很容易脫口說出「我們20多年來不都是這樣嗎?你以前都讓我,為什麼現在不讓了?」真的是這樣嗎?《媽,別鬧了!》作者陳名珉分享2則友人中年離婚的故事,在婚姻、親密關係裡面,有哪些容易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的事?
今天早上和很久不見的朋友聚餐,聽她講這幾年發生的故事,散會後回家的路上想著她說的話,感慨萬千。
我這個朋友人挺好的,就是嘴巴控制不住,嘮叨、愛抱怨。她以前就是這樣一個人,每次朋友聚會、在她家吃飯,她就各種嘮嘮叨叨的說她先生「懶啊,說一聲動一下,不說不念就當沒看到」、「不會說話啊,跟同事主管相處不來」、「膽子小啊,只能守成不敢冒險」……
她先生確實是個木訥害羞的人,但是並不壞,該怎麼說呢……就是個反應慢很多拍的人,沒有我朋友那種機敏且靈活多變的反應。
每次被老婆念,他就呵呵笑,要是被念得厲害了,有點尷尬,他就說:「我改我改,我一直在改。」
剛開始我們覺得這也是一種夫妻相處模式,畢竟他們從交往開始就是這樣,女強男弱的個性。她先生隨和好相處,我朋友也是知道的,每次念歸念,但念完之後她總是自己補一句:其實他也沒有那麼糟,他的好處也不少……
但因為好強,我朋友在責怪她丈夫時總是聲音很大,但讚揚她先生時總是低聲兩三句帶過就算了。
然後20年過去了。
去年,我朋友離婚了,是她先生提出來的。
相處20年、孩子大了可享福 為何偏要中年離婚?
傳統習慣,我們是勸和不勸離的。雙方家庭、親友團都來勸別離婚,但沒有用,她先生意志堅定。
也不是在外面有人了,也沒有什麼家庭或工作方面的特殊改變,就是再也不能忍耐,到了極點,失去一切也沒關係,再也不能原諒了。
我朋友起先滿固執,仍然覺得自己沒錯,提出很多要求,想要讓他先生知道如果在沒有錯的狀況下,主動提出離婚的這一方會失去很多,希望把他逼回來,但她先生居然都答應……
後來有一個心理調解的過程(朋友說,現在走調解真的很多流程),他們能坐下來面對諮商師互相談談。
我朋友覺得這可能是他們最後機會。就在那個調解過程中寫了一封信跟她先生說,她知道錯了,會改,為什麼非得離婚呢?他們相處了超過20年,孩子好不容易都拉拔大了,正是該享受生活的時候,況且除了自己嘴巴壞這個缺點,她沒有什麼不好的(她丈夫也承認這一點),兩人互相讓讓,沒有什麼真的過不去的地方吧?難道他真的外頭有人了嗎?
若婚姻是容器 能否同時容得下自己與另一半?
她先生說,婚是一定要離的。什麼也不要也得離。不管親友孩子怎麼說都得離婚。就算她(我朋友)說破嘴也得離。因為他知道,她是不會改的,即使改了,她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非改不可,她會覺得「我老公突然發瘋了」、「好好的鬧這一場」,把這件事情當成是他一個人的錯來看待。
他說,一段關係20幾年,就意味著很多都是習慣。婚姻是一個可以塑形的容器,每個人都試著改變這個容器成為自己喜歡的形狀,但也要給對方一點空間,不能只顧著自己好。
他說,我的婚姻裡沒有我容身的地方,以前沒有,現在沒有,以後也沒有。他不奢望調整好,到了這個年紀誰調整都很難。不如放棄了。
我朋友終於意識到這件事情不如她和其他人想得那麼簡單了。
她說好多話都是有口無心的,她就是……一時氣話,久而久之……她問她先生:到底是哪句話惹得你再也忍受不了了呢?我回頭想了又想,我真的不記得那天自己說了什麼都特別嚴重的,我的就是家常囉唆,我們20多年來不都是這樣嗎?你以前都讓我,為什麼現在不讓了?
對方說:確實不是為了哪一句話而決定離婚,是為了全部的話。在妳來說是20年的理所當然,但那一天我問我自己,我為什麼能忍受這個人20幾年呢?我還能再忍受她20幾年嗎?我覺得我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我們一定得分開,我已經到達極限了。
再親密的關係 也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
起初丈夫要離婚,家裡所有人都反對。他們有2個孩子,一個剛考上大學,一個還在讀高中,都不願意父母離婚,但聽到爸爸的意思之後,孩子們反而贊成了。原因是他們回想起來,爸爸媽媽確實一直都是這樣單方面傷害、單方面容忍地過日子,現在想想,他們的爸爸每次處於尷尬下不了台的狀況,實在很可憐。
孩子們說,因為爸爸從沒有說,只是微笑,所以他們一直以為爸爸是接受媽媽的脾氣的……
我朋友最後同意了離婚,財產分得很公平,並沒有多拿一分錢。她說:我是真的錯了。
她跟我們吃飯時,感慨萬千地說,是自己親手毀掉自己這段婚姻……狂風暴雨不及滴水穿石,她用20多年的時間逼著一個耐心溫和的好人對家庭對婚姻都絕望了。這件事情不能怪別人,只怪自己。
我們問朋友,雙方還見面不?她說為了孩子的事總要碰面的。現在見面真的就像很好的朋友一樣,無話不談,而且她再也沒有嘮叨抱怨埋怨他了。
她說為什麼親密關係會賦予我覺得這一切理所當然呢?我的理所當然能說,他理所當然應該要答應?
然後她說上次和前夫碰面時她曾很含蓄暗示:如果我們能用現在這樣的方式相處,就不致於過不下去。
她說,她前夫同意了這句話,但也表示了自己的想法:我已經看到婚姻關係裡最糟的那一段,我好不容易脫身出來,我是再也不會回去了。
我朋友說她把這個故事講給我們聽,也沒有什麼,就是「你們不要學我啊」。
婚姻除了包容與成全 對等尊重才可能長久
我回來的路上想起另外一個朋友也是去年離婚,她完全是反向的問題,她就拚命捧著她丈夫,說他非常好、非常優秀,她先生怎樣都行,她百依百順。
後來他們遭遇了經濟和外在現實的打擊,她先生在現實中摔得頭昏眼花,但挫折之後就廢了,直接躺平,然後把害自己躺平的責任都怪在社會環境和運氣還有老婆不好上頭……
抱怨多了,最後真的認為是老婆不好,厭惡起妻子來,冷暴力什麼的都來,最終離婚。
我朋友為此哭得唏哩嘩啦,她怎麼也沒法理解全心全意付出快20年,永遠捧著丈夫,拚命給他做面子,處處讓他無後顧之憂,結果丈夫變成這樣……還覺得一切都是我的朋友的錯。
我父母那個年代講究婚姻裡要忍耐要包容要成全,但現在這個年代的婚姻在包容成全之前,還是有一個對等關係存在,完全的包容、完全的體諒、完全的忍耐與犧牲,未必能堅持下去吧。
對等尊重,好像不管在哪種關係裡都一樣。(除了貓,我的貓完全不尊重我。)
(本文轉載自「我媽的異國婚姻—隱時說故事」FB)
2023/04/2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