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長輩做得到的建議,防臥床、少吃藥?藥師胡廷岳:沒有任何遺憾,比臥床更讓人後悔
減少臥床,就是減少家人負擔。
文/蔣德誼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胡廷岳提供
編按:據統計,台灣人在死前平均臥床時間約8年,所耗費的龐大照顧成本,對於患者、照顧者和家庭都是沉重負擔。原本擔任醫院藥師的胡廷岳因為爸媽生病的親身經驗,認為現行的醫療和衛教宣導過於僵化,因而開啟了環島公益演講行動,推廣用長輩們「聽得懂、作得到」的健康建議,希望藉此達到人人能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吃藥的目標。
你我身邊,是否曾有過這樣的親友或長輩?儘管已經有「三高」等慢性病,卻還是不做飲食控制或運動,或是不好好依照醫囑服藥,卻相信LINE群組裡轉傳的錯誤訊息,甚至是各種偏方療法,結果反而讓健康狀況更惡化。
或者是其實大多數人都明白該怎麼做可以讓自己更健康,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只好放棄,繼續讓不良的生活習慣消耗身體。
從3年前開始提倡「低門檻、做得到的健康建議」行動的藥師胡廷岳,之所以體認到光靠醫療專業,或許不足以解決許多人的健康困擾,其實源自於家人生病、照顧臥床長輩的親身經驗。
照顧家中生病長輩 一度成為讓媽媽病倒的沉重負擔
胡廷岳的奶奶在他18歲的時候生病,臥床了6、7年才離開,而照顧奶奶的責任就落在媽媽身上。最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奶奶床頭有一個呼叫鈴,有事的時候就按一下。「到後來她常常是有點不舒服、甚至因為神智不清楚按了又按,照顧的人根本沒辦法好好休息。」
2023/04/2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