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圖/Shutterstock
編按:處理缺牙時,植牙、活動假牙、固定假牙這些常見的治療方式,優缺點和費用差別為何?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當年長者因口腔健康惡化、保不住真牙,假牙該如何選擇?
恩主公醫院牙科部主任范綱信說明,目前假牙可以分為3種形式,包括植牙、固定假牙和傳統的活動假牙。3者的製作流程、優缺點與費用(以下費用僅為預估,實際費用依各醫療院所、實際療程而定)比較如下:
1. 植牙
植牙原理是將人工牙根「種」在齒槽骨上,再放置假牙。
植牙屬於固定假牙的一種,其原理是將人工牙根「種」在齒槽骨上,再放置假牙。有些人缺牙的位置在後排,或者一次缺牙不只一顆,較難以傳統的固定式假牙處理時,建議考慮植牙。相較於固定式假牙,目前植牙成功率可達9成以上。
不過,植牙雖具功能較佳、咀嚼力道較大等優點,費用也較為高昂。單顆植牙費用可達7~8萬元,甚至更高。
2. 固定式假牙
固定式假牙即大眾熟知的「缺1顆牙要做3顆牙」。
傳統固定式假牙的作法是,將缺牙處兩邊的牙齒略為削磨,製作3顆相連的牙橋。由於前後都有支柱,固定式假牙就像架橋一樣,可以使用較長的時間。根據研究顯示,固定式假牙的成功率約為8成,使用壽命約10年。但如果習慣咀嚼較硬的食物,固定式假牙的負擔增加,使用壽命可能縮短。
固定假牙的費用同樣以「顆」計算,且缺一顆牙齒,要做3顆相連的牙橋,因此費用也會乘以3倍。例如,每顆固定假牙花費1萬元,則總花費為3萬元。
3. 活動式假牙
活動式假牙可全口取下,具有方便清潔的優點,但咀嚼效率較差。
活動式假牙即民眾最熟悉的「可全口取下」的假牙。活動假牙的咀嚼力道基本上由牙肉支撐,一般人在無缺牙的前提下,咀嚼力量約為20公斤,但缺牙的老年人咀嚼力道僅有3~4公斤,咀嚼效率也會因此降低,往往需要30~40分鐘才能吃完一餐。
不過,雖然咀嚼力道不如植牙和固定式假牙,活動式假牙因為可以拆卸清洗,相對容易清潔。此外,活動假牙的費用是以「一組」計算。例如,上顎一組、下顎一組假牙各3~4萬元。做全口活動假牙的費用約6~8萬元,實際費用視各醫療院所而定。
植牙、固定式假牙、活動式假牙,該怎麼選?范綱信分析,從營養攝取、使用年限等角度分析,植牙優於固定式假牙,固定式假牙又優於活動式假牙。當然,植牙的費用也高於後兩者。民眾可以衡量預算、需求,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可以的話,趁早注意口腔健康,老後就不必為缺牙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