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只吃茶與吐司的90歲奶奶失智後竟又恢復!哪些類型的失智可逆轉?
下一篇

嘉義市建構失智照護全方位策略!讓失智者安心、照顧者放心

只吃茶與吐司的90歲奶奶失智後竟又恢復!哪些類型的失智可逆轉?

你吃什麼,大腦也會受影響。

文/奧立佛.薩克斯 圖/Shutterstock

編按:失智通常被認為是無法逆轉的,但知名腦神經學家奧立佛.薩克斯則指出,有一些失智狀況嚴重到類似後期的阿茲海默症,卻有可能逆轉。飲食不當和暴露在毒素之下、甚至過量攝取類固醇,也是阻礙大腦認知功能的退化因子,值得多加留心。

泰瑞莎在1968年住進貝絲亞伯拉罕醫院時,已經90幾歲。她從90歲開始出現失智症,病程逐漸前進,但在姪女和一名探訪護理師的協助下,仍持續獨居,過著半獨立的生活。可是,她吃得很糟糕,她的姪女告訴我,她只吃「茶和吐司」。現在,她思緒混淆且出現失禁狀況,需要住進安養院。

只吃茶與吐司的90歲老奶奶  因惡性貧血造成失智

她似乎不曾出現中風或癲癇的狀況,因此預設診斷跟「老年」有關,也就是「阿茲海默老年癡呆症」(我們當時使用的術語),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無法治癒的病症。除此之外,她的一般檢查和神經檢查都沒有異常,血液常規檢查也顯示數值都介於正常範圍內。

但當我聽到她只吃茶和吐司時,我有些疑慮,便安排了一個當時不太常用的檢測,要評估她血清中的維生素B12濃度。維生素B12正常介於250到1000單位,但是泰瑞莎的血液濃度只有45。

這種狀況稱作惡性貧血,有時是自體免疫疾病所造成,但更常見的原因則是素食飲食。在過去,這種貧血的標準療法是注射肝精,因為從1920年代以來,人們就發現食用動物食品(尤其是肝臟)可預防、中止或逆轉這個被認為跟缺乏有關的疾病,雖然當時並不知道讓肉類(尤其是肝臟)這麼有成效的特殊因子是什麼。蕭伯納是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他每個月都注射肝精,因此得以活到94歲,直到最後都十分活躍、能夠創作。

學界不斷嘗試萃取出肝臟的抗貧血成分,最後終於在1948年取得成功。同一年,15歲的我因為戶外教學的緣故得以參觀從肝臟萃取、濃縮該成分(幾乎就跟從瀝青鈾礦萃取出鐳一樣)的那間實驗室。我們得知,這個成分就是維生素B12,又稱作氰鈷胺素,是一種中心有一顆鈷原子的複雜有機錯合物,跟簡單無機的鈷鹽一樣,有著美麗的玫瑰紅色澤。這項發現讓我們得以檢測病患血液裡的B12濃度,必要時使用這種「紅色維生素」治療病患。

知識廣博的神經科醫師金尼爾‧威爾遜(Kinnier Wilson)在20世紀初期發現,惡性貧血可能只會造成失智症或精神病,不會伴隨其他貧血或神經病變或脊髓退化。此外,這種失智症或精神病在注射肝精後大致上都能逆轉,和自體免疫疾病可能造成的不可逆脊髓結構變化不同

年長者胃酸含量較低  應留意是否維生素B12缺乏

這位老婦人會不會也是如此?如果給她注射維生素B12,她的失智症有沒有辦法逆轉?我們十分開心且驚訝地發現(因為我們原以為她除了缺乏B12,可能也有阿茲海默症),她在每週注射B12之後,身體慢慢好轉。

她重拾過去流暢的記憶力,開始每天去醫院的圖書館,起初是找報章雜誌來看,後來則會借閱書籍、小說和傳記,是她近5年以來第一次好好看書。她也開始重新玩自己以前很上癮的字謎。注射維生素B12 6個月後,她完全復原了,能夠處理自己的生活和事務。此時,她希望出院,回家裡住。

我們同意了,但也叮囑她要飲食均衡、定期監測B12濃度、需要時就注射B12。

出院2年後,97歲的泰瑞莎仍過得很好,但還是需要注射B12。許多年長者無論飲食如何,都是這樣的,因為他們通常胃酸含量較低(這個情況可能因服用某些藥物而變得更糟,像是治療胃酸逆流常會開立的氫離子泵抑制劑,因為它們會完全阻止胃酸分泌)

泰瑞莎雖然是第一人,但是我後來又在不少年長者身上看過因為維生素B12缺乏所造成的困惑和失智症狀,而這些不一定能夠逆轉。泰瑞莎很幸運,她說:「紅色維生素救了我一命。」

吃類固醇感到回春的72歲K先生  竟擅自增5倍劑量

72歲的K先生,是個聰明又有素養的人,在時尚界頗有成就,身體大致上都很健康。不過,在2000年的9月,也就是他第一次來找我的2年前,K先生的關節痛了起來,醫師判定他得到風濕性多肌痛症,給他開了普賴鬆(Prednisone),每日2次、每次10毫克。不出幾天,疼痛和僵硬感不見了,K先生感覺自己的身心狀態非常棒—可能有點棒過頭了。

他後來告訴我,這種類固醇藥物「讓我感覺活力極為充沛。我原本走起路來像個90歲的老頭,現在走路卻好像要飛起來似的。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感覺這麼健康。」之後的幾個月,他的「狂喜感」(他事後這麼形容這種感受)愈來愈明顯,他變得更善於交際,做起生意也更大膽。他和身邊的人都覺得,他的心情似乎高昂無比。

他在2001年的3月到巴黎出差時,不對勁的地方才終於顯現出來。在準備這趟旅程時,他就出現一些沒有秩序和興奮異常的徵兆。在巴黎,這些症狀全面爆發:他忘了重要的約定(這引起了他的家人的注意);買了價值超過10萬元的藝術書籍;跟飯店員工起爭執;在羅浮宮攻擊一名警察。

這導致他被迫住進法國的一間精神科醫院。在那裡,他看起來「高高在上、肆無忌憚」,並坦承自己之前偷偷將普賴鬆的劑量增加5倍,沒有告知任何人。他這樣服用普賴鬆至少3個月的時間。顯然,高劑量的普賴鬆造成了所謂的「類固醇精神病」,K先生的狀況被診斷為「帶有精神病特徵的躁狂發作」。

他服用了鎮靜劑,普賴鬆的劑量也降到原本的每日2次、每次10毫克。然而,這樣做的效果不大,他在法國醫院吵吵鬧鬧、行為脫序了幾天後,便在一位醫師陪同下,於2001年4月30日返回紐約。

回到紐約之後,K先生又住進精神科病房,他的類固醇劑量雖然大幅降低,他卻仍有精神病症狀,思維非常混亂。神經心理測驗顯示,他原本卓越的智商、記憶、語言和視覺空間功能都退步了。

由於沒有證據顯示他這持久的認知缺陷具有任何感染、發炎或中毒性代謝的成因,他的醫師覺得除了類固醇精神病外,他肯定也得了某種進程快速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類固醇精神病可能讓他容易出現這種病,或是這種病是因為他得到類固醇精神病而被釋放出來)。醫師認為他有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或額顳葉失智症。

核磁共振與正子斷層造影顯示,K先生的大腦兩側代謝減弱,這雖然不是確切的證據,但是跟他的神經心理測驗結果一起來看,確實符合早期失智的標準。

K先生住院6個星期,終於在6月初出院回家,但是卻變得比之前更躁動混亂,有一次甚至攻擊自己的妻子。他現在需要有人隨時隨地監督,因此住進了一間封閉的阿茲海默症機構。在那裡,情況迅速惡化。他開始囤積食物、偷其他病友的東西、變得又骯髒又邋遢,完全不像以前那個穿著時髦的他。

停用類固醇後認知功能進步了  但無法確定原因為何

他的妻子看著丈夫快速崩壞,7月中焦急地徵詢另一個神經科醫師的意見。K先生的新醫師做了更多檢測,並開始逐漸減少他的普賴鬆劑量。

到了2001年的9月,也就是他連續服用普賴鬆一年之後,他終於完全停用類固醇。他混亂的精神狀態幾乎馬上就停止了。這在9月中的一場婚禮上表現得非常明顯:K先生恢復昔日時髦的裝扮,也認得大部分的賓客,還跟他們打招呼聊天,是一個月前他嚴重失智時絕對做不到的。

K先生回到商場,幾週後進行的神經心理測驗也顯示他幾乎所有的認知功能都有很大的進步,雖然還是有一點衝動、持續言語和智商缺失的跡象。

這一切雖然令人安心,卻也叫人疑惑,因為阿茲海默症或額顳葉失智症等疾病是會愈來愈惡化的,不會一夕之間消失。然而,曾經有可能餘生都要被關在阿茲海默症機構的K先生,現在卻回到家人身邊,也回到商場和日常生活,就好像突然從一場持續數個月的惡夢中驚醒似的(他的太太寫了一篇敘事描述這一切,題名為〈在地獄走一遭的旅程〉)。

我大約在6個月後、也就是2002年的3月第一次見到K先生。他是一個高大、和藹可親、很會打扮、友善健談的人,以理性連貫的方式述說自己的故事,但是很會岔題(我看不出來這些經歷有多少是他自己回想,又有多少是聽別人講的,但是因為重複很多遍,所以現在說得很流暢)。他說話很有說服力,且充滿魅力,也會大方談論他人生中的其他面向,像是他對藝術很有興趣,希望寫一本書介紹100多間歐洲較少人知道的美術館,把它們的館藏製作成線上虛擬博物館。

他在說這些事時充滿活力、口若懸河,讓我不禁心想他的思維是不是帶有一絲衝動和「額葉」的屬性,是初期的額顳葉失智症可能出現的症狀。但是,沒有深入認識病患更久的時間,我無法確定;或許,就像他太太堅稱的那樣,他本來就是這麼生氣蓬勃。

最近一次的神經行為測試顯示,他仍具有持續言語、衝動、無法專注、記憶擷取困難等傾向,可能是輕微的額葉和海馬迴功能異常,但無法確定

我對K先生進行神經檢查,除了發現他左手會顫抖之外,沒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他現在已經停止所有藥物好幾個星期,輕微的帕金森氏症幾乎完全消失。然而,他和他的太太顯然非常擔心其他醫師表達出來,以及他們自己也感受到的不確定性。

在衰老過程中有些失智可逆轉  幾個值得留心的危險因子

K先生說:「希望那真的是類固醇精神病,但也有可能是其他深層的原因,例如阿茲海默症的初期症狀。令我擔憂的是,沒有一個肯定的診斷。到底只是類固醇,還是有更嚴重的疾病會發生?」假如他真的罹患神經性疾病,因為服用類固醇而暫時揭露或釋放出來,那這個病不就還沒治好,只是等著之後帶來更無法挽回的失智症?他們夫妻二人都使用了「潛伏」一詞,想知道還能做些什麼讓他們安心或提供更明確的診斷。

我無法給他們想要的肯定答案,因為這整件事實在很怪異。神經醫學的相關文獻對於「類固醇引起之失智症」這種東西是否存在具有很大的爭議,就算真的存在,也不知道這種病有什麼預後—有些案例復原了,有些卻沒有

我沒辦法給K先生一個確定的診斷,但是對他顯現的進步感到有信心,於是便建議他繼續做他平常會做的活動,希望他的工作因為常常要出差、做出複雜的決策與協商,可以讓他安心一點,同時找回自我認同和樂觀。6個月後,我又見到他,他說他很努力工作:「我的病讓我損失不少生意,所以我正努力讓它重上軌道。」

我後來陸陸續續都有追蹤K先生。2006年的5月,也就是他突然失智5年後,他在各種心理功能的檢測中都得到非常優異的分數。他告訴我,他最近剛從歐洲和土耳其回來,打算在杜拜開店。他用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告訴我皮草貿易的簡史,並說他希望實行線上博物館的計畫。

他說:「我完全沒有受到過去的影響,彷彿那一切從不曾發生過。」

失智通常被認為是無法逆轉的,而在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脈絡下的確有可能如此。但是,也有一些失智狀況嚴重到類似後期的阿茲海默症,卻有可能逆轉。這在衰老的過程中並不少見,因為飲食不當和維生素B12缺乏有可能導致神經退化。這類可逆轉的失智症有許多可能的成因,包括代謝和毒素障礙、營養不均,甚至心理壓力;過量攝取類固醇也必須加進這份清單。類固醇可能讓人感覺自己極度健康,就像K先生很快就察覺卻無力抗拒的那種狂喜感,而這說不定就是危險的徵兆。

(本文摘自奧立佛.薩克斯著,《初戀和最後的故事:關於大腦、生命和愛,奧立佛.薩克斯的記憶之書(《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作者最後遺作)》,三民出版)

2023/04/1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嘉義市建構失智照護全方位策略!讓失智者安心、照顧者放心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