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玉娟 圖/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在高齡社會的台灣,失智者人口、老老照顧的情況都愈來愈多。看著親愛的家人愈來愈衰弱,照顧者如何面對?84歲的寶蓮阿嬤,另一半阿日阿公4年前確診失智,隨著疾病與年紀,病況不可逆轉的惡化。身為照顧者的她,心境如何從沮喪、糾結,到真正能夠放下擔憂、積極把握每個當下?
「雙人行到青春嶺,鳥隻唸歌送人行」寶蓮阿嬤哼起懷舊歌曲《青春嶺》,阿日阿公隨即接著唱:「溪水清清照人影,天然合奏音樂聲」。轉頭對到眼時,兩老都笑了。
阿日阿公罹患失智症,伴隨小腦日漸萎縮,影響語言功能,現在幾乎不說話。想聽阿公的聲音,阿嬤就會唱歌。
高齡89歲(2023年)的阿日阿公,4年前確診失智症。起初經常會重複購物、忘記關瓦斯燒壞鍋子,當時寶蓮阿嬤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夫妻一起參加念佛會,阿公與人聊天,短時間內把話反覆說了3次卻渾然不知,旁人察覺有異,趕緊建議阿嬤帶阿公就醫。
寶蓮阿嬤和阿公相差5歲,自己也是高齡者,但去年底他們才請外籍看護到家裡幫忙。一直以來都是阿嬤親力親為在照顧阿公。
親愛的人失智了,怎麼面對?比起照顧的難,更害怕失去
曾有個晚輩提醒阿嬤:「失智的人都比較長壽」,要她做好心理準備。阿嬤不解道:聽到那句話,她一點都不害怕,「我不是照顧阿公很難過,我是難過阿公怎麼會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