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琢琪醫師:如何從身心關係著手,根治慢性疼痛?凡渡飲食法可緩解疼痛,怎麼吃?

身體是夥伴,需要你溫柔對待。
身體是夥伴,需要你溫柔對待。
2023.04.08
25,270
作者|顏理謙
責任編輯|陳莞欣

身體是夥伴,需要你溫柔對待。

作者|顏理謙 2023.04.08

責任編輯|陳莞欣25,270

文/顏理謙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疼痛不只是因疾病而產生的症狀,更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前馬偕醫院麻醉科、疼痛科主治醫師楊琢琪整合疼痛醫學、現代心理學、身心學等跨領域知識,與物理治療師和身心動作教育老師一起合作,為病患找出解決疼痛的根本之道。他也提出抗痛營養法則「凡渡飲食法 」,吃好也能舒緩慢性疼痛。

身體是我們重要的夥伴,活在世上的每一天,都需要靠身體協助我們走過千山萬水,完成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任務。然而,當身體感受到不舒服,並且對你發出求救訊號時,你是否能正確解讀並做出適當的回應?

疼痛科醫師楊琢琪是前馬偕醫院麻醉科、疼痛科主治醫師,譯有《釋放疼痛》一書。現於台北開設疼痛專科門診,處理運動傷害後遺症、關節退化、會陰疼痛與其他長期疼痛問題。他透過跨領域知識結合,除了幫助病患處理疼痛,也以講座和運動教育推廣慢性疼痛的自癒和整合照護。

楊琢琪表示,一般來說,女性比較有「照顧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識,因此在疼痛門診接觸到的病人也以女性為主,大約佔6到7成。而在這群女性遇到的疼痛問題上,前3名原因分別為下背痛、膝蓋和肩頸痛。楊琢琪指出,現代人的生活相對單調,不論是肌力不足或是生活步調緊繃等,都使這3處首當其衝。由於擁有疼痛醫學、現代心理學、身心學整合背景,他更能理解病患的痛苦,並且對症下藥。

他分享,過去曾有一位剛從職場退休、60多歲的女性病患因背痛前來就診。「她剛開始來的時候,對身體有一種埋怨的感覺,認為自己好不容易可以休息,身體卻在這個時候讓自己不舒服,沒辦法享受退休生活。」

從病患的描述裡,楊琢琪感受到對方對身體態度並不友善。為了讓治療順利進行,他鼓勵病患換個角度思考。「我告訴她,其實你的身體很願意等待你。」他對病患說:「過去這段時間,你都在忙家裡、忙工作,但你的身體很體諒你,一直等到你擁有了自己的時間之後,才來對你說『你可不可以分一點時間來照顧我』。」

這位病患聽了之後,彷彿突然被點醒,對身體的態度也由對立轉為善意。「她會開始想,之前的確是辛苦你(身體)了,謝謝你這樣配合我。」從此以後,更願意聽從醫師建議,認真投入運動治療,積極改善身體狀況。

「運動治療其實是一種對身體的付出但在一開始,這位女性只是很單純地希望有人能讓她的身體不要痛、不要吵就好。」楊琢琪說:「大多數人剛開始面臨疼痛的時候,都是這樣的。」

文未完!免費加入會員觀看

加入《50+》會員,3大好康免費升級

  • 讀好文:閱讀會員限定文章
  • 玩活動:參加會員限定活動
  • 學知識:《50+生活百科》熟齡知識庫免費看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