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想要一個有尊嚴的獨立老年,老友、老伴、老本,哪個最重要?

人一定會老,卻不一定會成熟。
人一定會老,卻不一定會成熟。
2023.03.15
193,303
作者|50+選讀,50+書摘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

人一定會老,卻不一定會成熟。

作者|50+選讀,50+書摘 2023.03.15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193,303

文章用聽的
00:00 05:21 1

文/洪蘭 攝影/日日寫真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如何尊嚴老?老後三寶老友、老伴、老本,哪個重要?洪蘭教授認為,寧可少年苦,不要老來窮,且老了要能動,像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一樣,那才叫福壽雙全。

朋友打電話來:「我決定自己上梯子換燈泡,如果你5分鐘後沒有我的消息,就幫我報警。」

原來她家客廳的燈泡壞了,但因為是挑高的建築,椅子不夠高,必須爬梯。一個坐七望八的人怎麼敢爬梯子呢?但是換燈泡是個小工程,找不到人來做,好不容易有人說「好,好,等我有空就來替你換」,她等了2週也沒等著有空的人。

無奈何,決定自己換,事前先給自己打氣:「求人不如求己,老人當自強,想當年,我是校隊。」話雖如此,今早仍然打電話來囑咐,表示還是有害怕。我幫不上忙,只能叫她梯子下面鋪點枕頭棉被,她說:「這當然,我四周已經排好沙發墊了。」

不知為何,我想起大陸文革時,傅雷夫婦不願受辱、決定上吊,他們在椅子底下墊了棉被,生怕踢翻椅子時,吵到樓下的人。這兩件事風馬牛不相及,但帶來的感覺卻是一樣辛酸。唐朝的王昌齡說「悔叫夫婿覓封侯」,現代的我們是悔讓孩子去留學。孩子書讀得好,父母面上有光,但是當年的喜卻變晚年的愁,被迫成為獨居老人了。

老友老伴老本哪個重要?富排第一

李四端先生曾在節目中問我:「老友、老伴、老本哪個重要?」不用說,當然是老本重要。《尚書洪範》中的五福是「富、壽、康寧、脩好德、考終命」。富排在第一,有錢,老了才不會討人嫌,長壽才有意義

所以老時口袋要鬆,出去吃飯老爸付錢,週末自有兒孫回來探望;嘴則要緊,孩子不問,千萬別開口,縱有萬般經驗,憋死也別說。

說到富,這是為什麼當年政府年金改革,公教人員拚死也要上街去抗爭,人最怕就是老了,做不動時,衣食無著落。身為公教人員若想有外快,多半會犯法,因此唯有靠勤儉立命,勤能有餘,儉則無匱。只是這個勤儉需從小養成,由奢入儉難,老了再來學儉是很悲慘的。看到現在年輕的月光族,不免替他們的未來擔憂,寧可少年苦,不要老來窮,年輕時沒流的汗,到老時,會變成淚流出啊!

人會老卻不一定會成熟  懂勤儉才能尊嚴老

勤儉是個好習慣,自己動手做一向是學習最快的方式,只要心態正確覺得多做是自己賺到,便不會抱怨。早期的師徒制,師傅很少把著手教,都是自己眼睛看,心中揣摩,從錯誤中學習。

從錯中學的道理法國的神經學家狄漢(S. Dehaene)在大腦中看到了,他發現當學生答錯時,他的大腦會馬上活化起來: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裡?活化程度遠比答對時還多。所以他主張錯誤要立即回饋,避免錯誤的神經迴路形成緊密的連接後改不過來。

天道酬勤,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儉是珍惜已有的,不去奢求沒有的,「窮」這個字很有意思,就是在屋頂下弓著身子,人窮志短,在人屋簷下,哪能不低頭?幸好孩子只要體驗過一次匱乏的滋味後,馬上學會節儉。

人是一定會老,卻不一定會成熟,要能有尊嚴的老,年輕時得學會勤儉,「但願少年有知」那是我們做老師的責任,「但願老者能為」,那是我們的福氣,老了要能動,考終命,像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一樣,那才叫福壽雙全。

(本文摘自洪蘭著,《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天下文化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