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手續費、基金由專家挑選!金管會力推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怎麼幫不會理財的人存退休金?

不用手續費、基金由專家挑選!金管會力推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怎麼幫不會理財的人存退休金?
2023.02.23
43,582
作者|陳莞欣

作者|陳莞欣 2023.02.23

43,582

文章用聽的
00:00 10:34 1

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不懂理財,退休金怎麼存?為了落實普惠金融的理念,由金管會指導、台灣集保結算所主辦、投信投顧公會、證基會、壽險公會協辦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在2021年上線,希望提供民眾經產官學專家挑選過、適合退休理財的基金商品。好好退休準備平台有哪些基金?如何以退休計算機挑出適合自己的標的?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通膨持續,只存錢不投資,很難累積足夠的退休金。然而,投資有一定的知識門檻。不擅長理財的人若是將錢放在不適當的標的,沒賺到錢事小,還可能糊里糊塗地賠掉退休金。

2021年,由金管會指導、台灣集保結算所主辦、投信投顧公會、證基會、壽險公會協辦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上線。在這個具有官方色彩的平台上,民眾可以買到產官學界專家挑選過、低管理費,適合作為退休理財標的的基金。此外,購買平台上所有基金都不需手續費,大幅降低投資門檻。

買基金無須手續費、管理費又低至1%,幾乎只要市面上同類產品的一半。這樣的「佛心」條件,平台如何營利?

負責執行此專案的基富通證券副總經理鄧卉婷指出,推出好好退休準備平台的最大目標,正是為了實踐普惠金融的理想──投資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人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即使是對理財毫無概念的人,也可以在平台上買基金,因為專家已經幫你挑好了。」

好好退休準備平台有哪些基金、如何挑選?目標日期基金是什麼?

目前在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上,約有40幾檔基金可供選購。儘管數量不多,但能上架的基金都由專家篩選過,符合長期績效表現不錯、風險相對低、規模大、晨星星等評級至少3星以上等條件。

鄧卉婷解釋,以累積退休金為目標的基金標的,績效表現不像股票型基金,會隨景氣暴漲、暴跌,波動相對平穩。舉例而言,2022年受戰爭、升息、通膨等因素影響,全球股市跌幅高達20%。但以好好退休準備平台而言,定期定額投資人一年平均報酬率約為-3.6%,跌幅不只低於大盤,甚至也低於公債等保守型的投資商品。

「買一檔基金,等於風險平均分配在30~50檔股票上;再加上定期定額購買,又分散了進場時間的風險。」鄧卉婷指出,平台上的基金依照風險分為積極、穩健、保守等類型。民眾可以先用「退休計算機」,填入預計退休的年齡、預計退休每月花費、期待投資報酬率等資訊,平台就會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基金。

但鄧卉婷也提醒,期待報酬率愈高,未來需要承受的波動風險也愈大。如果無法判斷自己的風險屬性,平台上另有目標日期基金,讓投資人依據自己距離退休的年限做選擇。鄧卉婷比喻,這種商品就像「裝上自動導航功能」。距離到期日愈久,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策略愈積極,追求資產成長。而隨著到期日愈來愈近,操作方向就會轉向穩健和保守,例如以債券取代股票,作為基金主要的投資標的。

基金績效不佳怎麼辦?市場波動時自問2問題,做出更好的決定

如果在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上申購的基金獲利不佳,怎麼辦?鄧卉婷說明,投資審議委員會每半年會檢視一次各檔基金的表現。如果超過3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一檔基金的績效、規模、晨星星等評級、理柏的保本能力評級皆未達標準,或者在同一類型中連續數年排名都在後1/2,就可能從平台下架。已申購該檔基金的民眾可繼續持有,或者贖回、轉換標的。

不過,鄧卉婷也強調,近幾年國際市場波動極大,景氣循環週期已縮短至3~5年一輪。只因短期績效不佳就急著出場,很可能錯過獲利的時機。她建議,投資人在手上的部位虧損時,應該先問自己2個問題:日常生活是否因此受到影響、急需用錢?想出場,是否有更好的標的可轉換?

若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不妨多點耐心,持續定期定額投資。她舉例,2020年Covid-19疫情剛爆發,國際股市暴跌。當時好好退休準備平台的前身「好享退」專案,亦有多檔基金報酬由正轉負。但市場隨後很快反彈,持續定期定額扣款的投資人也因此有更大的獲利空間。

「退休金累積動輒20、30年,真的不用因為1~2年表現不佳就贖回或轉換。」鄧卉婷認為,除非基金持有5年或更長時間後,表現仍無明顯改善,她才建議投資人可考慮轉換標的,否則退休投資屬於長期規劃,不需頻繁買賣。

但民眾需留意的是,儘管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上架的基金已經產官學專家篩選、定期審視,在此平台申購的基金如同坊間商品,不保證報酬率。民眾在申購基金前仍應評估個人可承受的風險、閱讀基金月報等資料,自負盈虧。

此外,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並非新制勞工退休金自選投資方案,民眾需以自有資金投資平台上的基金,且並無稅負優惠。

40、50、60的退休理財怎麼做?退休累積期宜選「不配息」基金

人生各階段,退休準備怎麼做?鄧卉婷從40、50、60歲3個不同世代分析:

40世代,上有老下有小,背負著家庭的經濟重擔。但此族群優勢在於薪資仍持續成長、距離退休還有近20年的時間,應以壯大退休金為目標積極投資。建議每月定期定額投資至少5000~1萬元,選擇積極型的基金。若有特定目的的用錢需求,例如出國旅遊、子女教育基金等,亦可以投資基金的方式累積資本,達到預算目標就贖回。

50世代進入退休倒數階段,孩子也大多邁向成年,經濟重擔逐漸減輕。此時期是退休金準備的最後衝刺期,手邊可動用的資金也較為充足。建議一個月定期定額投資的金額可拉高至1萬以上,加速累積退休金。

到了60~65歲,多數人已是「準退休族」或已退休。因為少了固定收入,可承受的投資風險變低,不適合將大筆資金投入單一標的。此時期的目標是創造穩定現金流,可考慮將先前累積的資產投入配息型商品,用以支應日常開銷。

鄧卉婷指出,台灣投資人相當青睞配息型的金融商品。不過,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上的基金皆為累積型基金,沒有配息型基金。因為,在退休金累積的階段領配息,無法達到讓本金成長的目的。若以股神巴菲特的「雪球理論」比喻,「一直挖雪,那顆雪球滾不大。」

她特別提醒,投資配息型產品需注意含息報酬率是否低於年化配息率。舉例來說,一檔基金宣稱年化配息率6%,含息報酬率卻只有5%,代表其中1%的配息來自投資人的本金。「這是觀察的重點。不要一直拿自己的錢配給自己!」

在超高齡時代,即使退休,人生仍可能有30年以上的歲月。掌握正確的理財觀念、及早規律地投資,才能為自己的老後創造穩定的收入!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