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台灣山林生態紀錄30年,導演麥覺明:人生如登山,不會永遠在高峰,但也永遠充滿驚喜
大自然充滿寶藏,也是最好的老師。
文/蔣德誼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提供/大麥影像
編按:以知名行腳節目《MIT台灣誌》多次獲得金鐘獎的導演及製作人麥覺明,30多年來走遍台灣各地山岳,為台灣許多珍貴自然生態留下影像紀錄。今(2023)年他推出耗時17年拍攝完成的生態電影《山椒魚來了》,記錄下這群有「活化石」之稱的台灣特有種生物。
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將近300座海拔高度超過3千公尺的高山,造就豐富的山岳之美之餘,也蘊含許多珍貴的自然環境與動植物生態。
被許多粉絲、觀眾暱稱為「麥導」的麥覺明,多年來製作過許多以台灣自然生態為主題的影像作品,近年來更隨著研究團隊,紀錄各種台灣特有種生物的生命故事,陸續推出幾部生態電影如《黑熊來了》、《山椒魚來了》,以影像為牠們的美麗身影留下見證。
麥覺明是台灣知名的生態影像紀錄工作者,多年來留下許多珍貴的山岳動植物影像。
拍野生動物不比演員拍電影,需要長期蹲點紀錄才能成就一部有足夠完成度的影像作品。《黑熊來了》讓他花了11年「追熊」,《山椒魚來了》更耗時17年才製作完成。
雖然在旁人眼中看起來辛苦,但對於麥覺明而言,卻是甘之如飴。
深入高山拍攝難度高 不能洗澡、沒水喝是家常便飯
在山上的拍攝工作,不比攝影棚內作業或是一般出外景,氣候和環境的變幻莫測是一大挑戰,有時遇到颱風或颳風下雨、甚至下冰雹,也得繼續移動或進行拍攝紀錄,考驗著意志力與耐性。「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連換個鏡頭都很麻煩,這種時候更要沉得住氣,心情不能浮躁。」
2023/02/10
Info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