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玉玲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工作不開心,想離職?50歲前後的工作者,在職場上有大大小小的中年危機:工作太久、內容很熟悉,卻覺得缺乏變化;環境變動、和年輕的新主管不對盤、因為年資和薪水高而被盯上。想乾脆提前退休,卻又發現存款還不夠下半輩子生活。《50+》採訪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探討中年危機、培養職場韌性的解方。
在職場上打拚了大半輩子,但隨著年紀增長,不少50+卻覺得上班的日子越來越難熬。可能是與新來的年輕主管不對盤,也可能是大環境導致不景氣、被迫降職減薪。但算算自己的存款還不夠退休,若離開公司另謀他職,又怕拿不到相同等級的待遇。
當中年後的工作,變得像此階段的婚姻——遇到瓶頸、缺乏變化,卻又不敢隨便離開,該怎麼辦?《50+》採訪職涯專家,探討如何面對職場上的中年危機,並增加韌性。即使年過50歲,也不會被公司困住!
跨世代共事是中年危機最常見原因 主管比自己年輕,如何調適心態?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指出,職場上最常見的中年危機,就是跨世代的相處壓力。尤其50+在企業中多半已是主管或資深老鳥,若本身不是高階主管,很容易變成三明治夾在中間,上有高層、下有部屬,箇中壓力可想而知。
尤其不少人會遇上比自己還年輕的主管,要接受對方的領導,心態上容易出現不平衡,「憑什麼是他來管我!而不是我晉升?」只要雙方意見不合,就會產生摩擦、也會因此失去工作動能,每天上班都忿忿不平或鬱鬱寡歡。
對此,鍾文雄表示,面對比自己年輕的主管,不妨先想想,為何晉升的不是自己?是工作能力、人脈、還是領導力的問題?進一步了解原因,便能知道自己是什麼地方不足,即使對方是靠關係晉升,那也意味著自己的人脈經營仍需要提升。
他舉例,104人力銀行曾經從外頭找來一位設計長,負責公司的系統平台與網頁設計。起初,當這位設計長空降時,引發許多內部同仁不滿,紛紛反映自己在公司做10多年了,為何不能勝任這個職務?
但是,當這位設計長到職後,包括他的設計概念、系統平台使用的美感跟流暢度、甚至與國際接軌的觀點,都讓人十分驚豔。因此,底下的資深同仁便漸漸服氣,「不是你的資歷不足,而是你的競爭力不夠,所以這個位子才不是你的。」
企業裁員減薪,「三高」職員最危險 資深不一定能安穩到老,如何居安思危?
50+在職場上要面對的另一個危機,是「三高」所帶來的風險——平時薪資高、年資高、以及職位高,但當大環境不景氣、或遇上公司經營困難,「三高」族群往往就是第一波被裁員減薪的對象!
即便在公司德高望重、曾立下許多豐功偉業,但鍾文雄提醒,50+一定要常常思考自己對公司的價值及貢獻度,並確保自己在這一行是否還有競爭力,別認為資深就能安穩到老。「你要想想,如果現在50歲,距離退休還有15年的時間。除非你存款已經足夠,不然這15年想要平庸過日子,風險是很大的。」
鍾文雄以近期的事件為例,肆虐多年的新冠疫情、烏俄戰爭、以及嚴重的物價通膨⋯⋯等,大環境的瞬息萬變,讓許多行業措手不及,甚至因此倒閉。航空、觀光業歷經了史上最黑暗的3年,但誰都不曉得未來還會發生什麼事。因此,若沒有危機意識,認為自己可以在公司安穩直至退休,可是大錯特錯!
他指出,在一間公司待久了,難免會出現工作倦怠。當意識到自己未來不太可能繼續升官、加薪,就容易缺乏拚勁,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方面,可能是公司對員工的職涯發展沒有良好的規劃,導致員工無法看見未來;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員工沒意識到自己停滯不前、已經與外界脫軌。
鍾文雄建議,上班族可以用現有資歷去外頭「試試水溫」,透過人力銀行或獵人頭公司,測試一下自己在業內是否仍有競爭力、能否能談到同樣等級的薪資待遇;此外,也可以透過每年考績或年終,衡量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度。職場上的老鳥,一定要保持警覺,才能避免自己成為待宰羔羊。
另外,50+上班族也必須特別注意健康問題。尤其這個時期,經濟、家庭都背負不少責任,長期疲勞加上心理壓力,都容易導致健康出狀況、甚至疾病纏身。一旦健康亮紅燈,在職涯發展上的包袱也更重,因此務必要小心照顧自己的身體。
想提前退休離職,存款足夠嗎?做好準備,別「裸辭」讓自己陷入財務危機
在台灣,退休年齡普遍為65歲,而根據專家推估,退休後為了兼顧生活品質及潛在的醫療照護支出,至少要存1000萬的退休金才夠,甚至受到通膨影響,1200萬才是更保險的數字。然而,許多上班族的存款和這個數字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鍾文雄認為,上班族一定要提早規劃退休金,除了固定薪水,相關保險、投資理財等也很重要。另一個選項是勞退自提,除了雇主每月提撥的6%外,建議自己也提撥6%、作為強制儲蓄,也是對未來的一個保障。
此外,若50+考慮要離職,鍾文雄不建議「裸退」,也就是還沒找到工作就先離職,畢竟這個年紀經濟壓力不小,除了要養家,還可能有貸款沒繳完。若真要離職,一定要做好周全打算,避免因一時衝動讓自己陷入困境。
若對現有工作不滿意,想要轉業或跳槽、甚至自己創業,鍾文雄也建議,最好能利用自己過去所累積的人脈或經驗,從熟悉的領域下手,讓上一份工作成為自己的優勢,比較容易成功。
他舉例,104人力銀行內有位女性資訊工程師,前一份工作是在其他公司擔任人資副理。儘管已經是高階主管,但她認為行政職容易被取代、發展也有限制。相對的,資訊工程師前景好、薪資待遇也不錯,她經過考慮,決定在中年辭去工作,自掏腰包到資策會上課一年,學習程式設計。
後來,她成為104的系統導入工程師,儘管薪水比過去少一點,但她運用自己在人資上的專業,設計出更符合企業求才的產品。結合兩份專長,這位女性工程師不僅成功轉業,更建立了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還有一位60多歲的男性,曾擔任進口汽車保養廠廠長及經銷總經理,是汽車業的白領菁英。但他63歲退休後,因為個性好動、又不想與社會脫節,便決定重返職場,卻怎麼樣都找不到工作。他曾到全聯當了1個月的收銀員,但月薪僅僅1.2萬,最終仍是透過先前人脈,重返熟悉的汽車業。目前,他在專門代理義大利超跑的公司擔任資深協理,月薪高達6位數。
在一家公司待久了,不敢隨便離開?培養職場上的韌性,才能不被公司困住
在一間公司待久了,不滿意現況卻又不敢隨便離開,怎麼辦?鍾文雄建議,平時就要多培養在職場上的韌性,能屈能伸,才不會被公司綁住、動彈不得。
1. 要有危機意識
保持憂患意識、隨時掌握市場動態、並維持自己的職場競爭力。除了不定時「試水溫」外,也可以幫自己設定階段性目標,比方在50歲、55歲或60歲時要存到多少錢?要當到哪個職位?年薪要達到多少?提早做好規劃,才能替未來的退休生活爭取更多籌碼。
2. 要懂得投資自己
不論自己的工作上是否需要,鍾文雄認為,每個上班族都要懂得投資自己,培養第二專長。尤其是語文能力及資訊科技,這兩者特別重要,無論要轉行或創業,結合自己的專長或興趣,都可能開創出意想不到的事業第二春。
3. 一定要開拓人脈
鍾文雄表示,台灣的職場,尤其是高階主管,無論跳槽或轉職,大多都是靠人脈介紹。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積極拓展自己的人脈,可以參加專業協會或學會、非營利組織、甚至是宗教聚會。這些地方往往臥虎藏龍,而許多工作機會,就在廣闊的人脈中悄悄萌芽!
最後,鍾文雄提醒,若真的到了中年被資遣,也不用太沮喪。畢竟工作了大半輩子,就當作是上天的安排,利用6個月可領失業給付的時間,好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趁自己身體還健康的時候,實現夢想或陪伴家人,沉澱一段時間後,重新再出發。「尤其現在中高齡就業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危機可能就是轉機,只要準備好,職場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