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髮、在陽台打造如森林般的野花園 景觀設計師王文心:不用力的美,才能舒服維持
手上有的,就是最好的。
文/林芳如 攝影/影巷26號
編按:景觀設計師王文心工作室陽台上有個迷你野花園,她把不同的植物種在一起,光一個盆栽就種了10種植物。她說,這是模仿自然機制而來,如同走到森林裡,不會有太過用力的痕跡,可是一走進去就讓人很放鬆。
景觀設計師王文心的工作室有一個小小的野花園,她在0.6坪的陽台種了許多植物,其中一個架子上,擺了幾個20x20公分的不織布盆栽。每個盆栽裡面,都種了大約10種植物,有會開藍紫色小花的向天盞,也有會長出紅色小果實的蛇莓。「每一種植物開花的季節不太一樣,可以就近觀察,營造出四季不同的感覺。」
景觀設計師王文心工作室陽台上的野花園,左圖黑色盆栽大約20 x 20公分,每個盆栽種了大約10種植物,使用不織布是考慮到它的透水性比較好。
「這是新竹油菊,這是斑葉金絲草,這是毛胡枝子,冬天會開花……。」為了介紹野花園,王文心帶《50+》走出工作室,繞進台北捷運中山站附近一條巷子,抵達她認養、維護的野花園。她運用果皮、枯枝增加土壤肥沃度,再在這片土地上種植多種植物,增加植物多樣性,同時吸引不同的動植物。
其實,台北植物園也有一個野花園,裡面種植台灣瀕危植物,或者是研究人員採集到的物種。「發起人是林試所植物園組助理研究員伍淑惠,他們花很多年做這些事情,和我合作只是藉助景觀設計把這些東西呈現給大家看。」
聽到野花園3個字,你覺得是「野.花園」,還是「野花.園」?
王文心常常問人這個問題。她說,野花園開放後,有人去參觀,期待看到很多野花,但其實,野花園的「野」字,在這裡既是形容詞,也是動詞,意思是用接近自然的方式,呈現植物生長的樣子。「對我們來講,植物是會流動的生命體,因為是生命,所以它自己會改變,春、夏、秋、冬有它自己的節奏,我們會因為它的改變,而在設計上做出思考跟整理。」
一般人理解的花園是園藝性的,花開的時候,看到這片花海,但是花期過了之後,就把花拿走換新的,可是野花園的概念不是這樣。「我們希望大家看到植物的週期、消長,也希望用接近自然的方式去種植,雖然仍有美學考量,會搭配顏色、質感,但是源於對植物的理解,希望把維護管理降到最低。」
不用力的美 看起來更舒服、放鬆
野花園的概念,其實是模仿森林裡植物的生長機制而來。
2023/01/1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