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髮、在陽台打造如森林般的野花園 景觀設計師王文心:不用力的美,才能舒服維持

不染髮、在陽台打造如森林般的野花園  景觀設計師王文心:不用力的美,才能舒服維持
2023.01.12
63,234
作者|林芳如

作者|林芳如 2023.01.12

63,234

文章用聽的
00:00 08:20 1

文/林芳如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景觀設計師王文心工作室陽台上有個迷你野花園,她把不同的植物種在一起,光一個盆栽就種了10種植物。她說,這是模仿自然機制而來,如同走到森林裡,不會有太過用力的痕跡,可是一走進去就讓人很放鬆。

景觀設計師王文心的工作室有一個小小的野花園,她在0.6坪的陽台種了許多植物,其中一個架子上,擺了幾個20x20公分的不織布盆栽。每個盆栽裡面,都種了大約10種植物,有會開藍紫色小花的向天盞,也有會長出紅色小果實的蛇莓。「每一種植物開花的季節不太一樣,可以就近觀察,營造出四季不同的感覺。」

景觀設計師王文心工作室陽台上的野花園,左圖黑色盆栽大約20 x 20公分,每個盆栽種了大約10種植物,使用不織布是考慮到它的透水性比較好。景觀設計師王文心工作室陽台上的野花園,左圖黑色盆栽大約20 x 20公分,每個盆栽種了大約10種植物,使用不織布是考慮到它的透水性比較好。

「這是新竹油菊,這是斑葉金絲草,這是毛胡枝子,冬天會開花……。」為了介紹野花園,王文心帶《50+》走出工作室,繞進台北捷運中山站附近一條巷子,抵達她認養、維護的野花園。她運用果皮、枯枝增加土壤肥沃度,再在這片土地上種植多種植物,增加植物多樣性,同時吸引不同的動植物。

其實,台北植物園也有一個野花園,裡面種植台灣瀕危植物,或者是研究人員採集到的物種。「發起人是林試所植物園組助理研究員伍淑惠,他們花很多年做這些事情,和我合作只是藉助景觀設計把這些東西呈現給大家看。」

聽到野花園3個字,你覺得是「野.花園」,還是「野花.園」?

王文心常常問人這個問題。她說,野花園開放後,有人去參觀,期待看到很多野花,但其實,野花園的「野」字,在這裡既是形容詞,也是動詞,意思是用接近自然的方式,呈現植物生長的樣子。「對我們來講,植物是會流動的生命體,因為是生命,所以它自己會改變,春、夏、秋、冬有它自己的節奏,我們會因為它的改變,而在設計上做出思考跟整理。」

一般人理解的花園是園藝性的,花開的時候,看到這片花海,但是花期過了之後,就把花拿走換新的,可是野花園的概念不是這樣。「我們希望大家看到植物的週期、消長,也希望用接近自然的方式去種植,雖然仍有美學考量,會搭配顏色、質感,但是源於對植物的理解,希望把維護管理降到最低。」

不用力的美  看起來更舒服、放鬆

野花園的概念,其實是模仿森林裡植物的生長機制而來。

如果有機會走進森林,蹲下來仔細看腳邊的植物,常常會發現植物旁邊挨著另一種植物,以混植的方式生長,或者有高低不同層次,比如高的植物下面長著耐陰植物。

「我們希望模仿野外植物的生長機制,讓野花園接近平時在野外看到的樣子,這樣的景觀相對放鬆、舒服。」

野花園讓人放鬆,因為不刻意。「你不會覺得它待在那邊是一件很突兀的事情,或者說它不會一直要讓你看到『我我我』。」

王文心說,在城市裡,建築有不同屬性,有些建築物就安安靜靜待在那個地方,有些建築物會一直告訴你:「That’s ME(那是我),你來看我!」

野花園就像前者,但是會相對細緻一點,它希望你進到這個空間,好像它原來就在那裡,跟外面吵雜、喧鬧的氣氛不太一樣,就像走到森林裡或自然環境,不需要美麗到不行,或者是有太過用力的痕跡在裡頭,可是一看到它,你就會覺得很放鬆,因為有種熟悉感,或者說親密感。

「就像你回到家裡很放鬆,不是因為家裡有多美,是因為你很熟悉家裡的東西,那些東西依照你平常生活作息和狀況呈現出來。」王文心指出,她的工作就是把這樣的熟悉感精緻化,再透過理解跟學習呈現給大家看。

如果你也想擁有自己的野花園,王文心建議幾個大原則:

喜歡陽光的植物可以放在一起,如新竹油菊、馬祖油菊、馬蹄金、印度黃芩。

喜歡陽光的植物下面可以放耐陰植物,如蛇莓。

家裡陽光不足,可以種耐陰植物,如龜背芋。

其實要種東西,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在自家附近走一圈,觀察附近有什麼。我常常發現A在這邊B就會跟著出現,像蛇莓跟馬蹄金常常會黏在一起生長。」

接受事物本來的樣貌就是美  手上有的就是最好的

一如面對野花園,王文心不過度用力的態度,也展現在打扮上。

這幾年白髮冒出來之後,她順著自己的個性,沒有染髮。「我覺得原來的狀況是最舒服的,染髮有外力進來,不是不好,只是每個人覺得最舒服的樣子不同,而且我理解自己的個性跟時間安排,知道自己沒辦法持續染髮。」

不過,不染髮並非不整理,每隔2、3個月,王文心會修剪一次短髮,請設計師幫她剪一個好整理的髮型,平常則抹一點簡單的髮品,讓頭髮看起來健康有光澤。「看起來舒服,就可以和它和平相處。自己看了順眼,別人看了也會順眼。」

日常穿衣,王文心也講究舒服。「衣櫃有這麼多衣服,你今天從裡面選一件穿出來,它必須要是能讓你最舒服的狀態,但你要接受自己,才會覺得舒服,再來是你可以很自在的把你跟外在的穿著一起呈現出來。你不一定要表現,但是可以讓自己跟它是很貼近的狀態。」

植物、髮色、衣著,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王文心重視舒服,但這種舒服不是刻意營造氛圍來享受,而是試著接受事物本來的面貌。

有一次,王文心去佈展,需要幫忙刷油漆,但她手上只有一把舊刷子,那把刷子看起來用了很久,刷沒幾下,刷毛還會掉下來。

「沒得選,我就告訴自己:這是我最好的刷子。」慢慢的,工作變得愈來愈順利,一切都變好了。「如果我埋怨刷子不夠好,就會有愈來愈多埋怨,很多時候其實是心情影響狀態。以前我會覺得怎麼會這樣,現在我知道,只要把手上有的東西,當成最好的東西,事情可能就會慢慢變好。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