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到普拿疼怎麼辦?解熱、止痛這兩種成分藥品可替代

買不到普拿疼怎麼辦?解熱、止痛這兩種成分藥品可替代
2023.01.10
26,596
作者|吳丹華

作者|吳丹華 2023.01.10

26,596

文章用聽的
00:00 05:18 1

文/50+編輯部整理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編按:2023年初,疫情再度升溫,偏偏民眾最熟悉的止痛藥普拿疼傳出缺貨消息。買不到普拿疼怎麼辦?常見解熱止痛藥不一定要認品牌,看得懂成分、買正確成分的解熱止痛藥也有效。當然該看醫師、諮詢藥師時還是要做,而對單次用量有所概念,也可以避免誤用而傷肝傷腎。

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同時天氣變化也使感冒的人數增加,也常常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確診新冠肺炎、流感還是一般感冒?

感冒、流感、COVID-19不易區分  若有疑慮應快篩

一般感冒:症狀通常較輕微,包括喉嚨痛、鼻塞或流鼻涕和咳嗽。

流感:症狀輕重較不一定,可能會突然發燒,喉嚨痛、頭痛、乾咳和身體痠痛

COVID-19:當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鼻塞或流鼻涕、疲倦感、失去味/嗅覺等症狀時,可能為COVID-19的前兆,應該考慮快篩並盡快就醫

許多人習慣到藥局購買備用藥品,以緩解輕微不適的症狀,其中又以解熱止痛藥最為常見。但是解熱止痛藥種類繁多,針對不同病症和個別身體狀況的差異有不同選擇。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藥品在分級上可分為處方藥不需醫師處方的指示藥品和成藥;處方藥藥效強烈,須經醫師開立處方並由藥事人員親自調劑交付;指示藥及成藥屬非經醫師處方用藥,民眾可於合法之實體藥局、藥粧店通路經藥師或藥劑生指示下購買使用,並於使用前仔細閱讀產品所附之說明書及仿單。

止痛藥分2類:Acetaminophen、NSAIDs

常見的解熱止痛藥主要分為兩類: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其中含乙醯胺酚解熱鎮痛藥主要用於減輕疼痛和退燒治療,過量使用會有損傷風險;而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用於減輕疼痛和消炎,易有腸胃腎臟損傷風險。

兩類止痛藥皆有指示藥品的選項,可在藥局及藥粧店諮詢專業藥師後購買作為居家常備藥,並按仿單(說明書)或藥盒的指示服用藥品,於就醫或購買時,要告知醫師或藥師,是否曾對此類藥物過敏,並依照醫師、藥師所給予資訊用藥,若有任何不適症狀,像是:過敏反應、尿量減少、四肢腫脹等,請與您的醫師、藥師聯絡並儘快就醫

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  應避免與綜合感冒藥併服

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或退燒藥中,常含有乙醯胺酚,單次用藥含量大約介於250~500mg之間,若同時與其他綜合感冒藥併服,可能會有過量問題。以一顆500mg的乙醯胺酚止痛藥來說,健康成人一天最多不超過8顆,單次使用不超過2顆,若同時使用感冒藥水或其他退燒藥就可能過量,因此不宜併用此類藥物;也不要同時服用2種以上含乙醯胺酚藥品,以避免過量使用會造成肝損害。

我國核准之退燒、感冒藥品,無論國產、輸入藥品,品質、安全、適應症皆相類似且具有效期,民眾購買指示藥品應適量,切勿過度用藥也無需囤積藥品。

另民眾使用解熱止痛藥時,須特別注意5要原則「要知道、要看標示、要告知、要遵醫囑、要問專業」及五不原則「不喝酒、不併用、不空腹、不亂買、不過量」,並落實「生病找醫師、用藥找藥師」的正確觀念,倘有身體不適或有醫療需求應先行就醫,以免耽誤病情。民眾如有藥物或醫療相關問題,歡迎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