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自選棺木遺照,連樂隊費用都備好的啟示!羅文嘉、劉昭儀:如何不給孩子添煩惱只留下愛?
想留給孩子愛,而不是煩惱。
文/陳怡如 圖/劉昭儀提供
編按:羅文嘉與劉昭儀曾陪伴彼此走過至親離開,自己把後事交辦好的羅老先生,與劉昭儀不想插管最後卻插了管的母親,都用他們的故事啟示著我們。
曾身處政界、媒體界的忙碌喧囂,如今羅文嘉和劉昭儀回歸簡單生活,經營著書店和小農市集。從交往、結婚到成為一雙兒女的父母,他們已共度27個年頭,曾陪伴彼此走過至親離開,也都影響了他們對生死的看法,不希望孩子再重蹈過去的糾結時刻。
發現肝癌到病逝約一年半 老父親快樂過活,遺照棺木都親自選好
2010年,羅文嘉的父親因肝癌離世。父親在發現得了肝癌後,當時醫生直言動刀不一定成功,復發機率也大,父親乾脆坦然不進醫院,也不做任何治療,「我爸常說,人終歸要回去,該回去就回去,因此非常達觀看待自己要死亡這件事。」羅文嘉回憶道。
在人生最後的時間,父親約朋友見面、找親戚敘舊,滿足心中所念,盡量不留遺憾。直到最後快要昏迷才送去醫院,只住了兩晚便離世,「從發現腫瘤到離開,大概有一年半的時間,但最後這段時間他過得滿快樂的。」
父親走後,羅文嘉發現他把身後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後事要在家裡辦,按照傳統習俗,選好墓地方位,找好樂隊、棺木,甚至遺照都是自己選好並親自去相片行放大、做框,「他用一張十行紙把一切寫得一清二楚,就連費用都準備好了,給樂隊、給棺木……每個都裝好,連最愛的狗都留給牠15萬。」
父親的舉動對羅文嘉影響很大,「我看待自己的死亡也是類似態度。第一,這是人生課程之一;第二,這堂課不知道什麼時候下課鐘會響,為避免徒增子孫困擾,最好自己能夠做好安排。」早在十多年前,夫妻倆有了孩子後,就寫過一次遺囑,以防兩人突然不在,孩子們措手不及。
為家人決定是否插管其實很痛苦 清楚寫下決定不讓孩子苦惱
時間推移到2019年,劉昭儀75歲的母親突然腦溢血倒下,送進醫院後,就再也沒有醒來,從昏迷到離開大概3個月。平日裡,她的父母都曾交代對方,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事,千萬不要插管,「但事情發生時還是會想救她,當時醫生說要插管,我們馬上說好。」
雖然維持了母親的生命跡象,但對她的身體卻是極大折磨。母親是料理高手,更愛吃美食,「但插管插到最後,媽媽的嘴巴爛掉,牙齒也掉,身體是腫的,我不想媽媽變成這個樣子,」家人曾討論是否要拔管,但在最後一刻,「弟弟說捨不得,我非常能夠理解,也覺得一定要尊重他。」
這段煎熬歷程影響劉昭儀良多,「我爸為太太做插管決定時非常痛苦。我當下就覺得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一定要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下來,希望類似的事情不要發生在我們孩子身上。」
生命不在長而在精采 身體還行時積極改善、時候到了則不勉強
對於該如何度過生命的最後一哩路,羅文嘉想得透澈。
首先,如果是完全無意識,無法和家人溝通說話,他會選擇放棄,「生命不只是活,要能動。如果我都沒意識,只是躺著靠儀器維持呼吸,代表生命該結束了。」
第二,如果是腫瘤,能做的治療他會配合,盡人事卻不勉強,「勉強到生命最後,每天都只是進出醫院,把自己弄得很辛苦,就沒有意義了。像我爸到最後就過得滿快樂的,我想生命不在長,而是如何在有限時間裡過得精采。」
第三,這樣看待死亡,並非消極,「積極應該是用在身體還可以的狀態下,如何透過檢查和運動去維持健康。」
現在預防醫學愈來愈進步,大多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了解身體狀況,去年羅文嘉就是因為健康檢查發現有條血管堵塞,隨即動了心臟手術,也讓他開始正視日常的運動和飲食習慣,這一年多來保持規律運動,每天日行萬步,忌口油炸食物,讓指數回歸正常。
對於後事,兩人早有一切從簡的共識,像是兩人的骨灰不用特別保存,埋在山上農場的樹下即可,羅文嘉說:「以後孩子們就來樹下野餐,知道我們在、有想到我們就好了。」劉昭儀甚至連治喪委員會的主任委員都找好了,還跟女兒說:「不要拜傳統東西,那些我沒有很愛吃,如果真的要拜,每天早上一杯咖啡就好了。」她笑著說。
與孩子共創美好回憶 當肉體不再,愛會一直陪伴
如今一轉眼,孩子們都長大了,其實在他們小時候,夫妻倆就會不經意談論生死話題,家裡並不避諱。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有次把媽媽畫得很漂亮,並說「媽媽妳以後死了就拿這張(當遺照)!」「我都不知道該不該稱讚他。」她哭笑不得地說。直到現在,12歲的兒子已經會超齡地應答:「爸,你放心,家裡的樹不能砍,田不能賣,山也會幫你好好管……我知道,你講很多遍了。」
比起死後,夫妻倆更重視在活著的時候,為孩子創造更多可以想念的回憶,「家人一起旅行就是我們很重要的回憶!」羅文嘉分享,在疫情前,每年全家至少一次國外旅行、一次去花東騎單車,「因為回憶這件事,首先要創造活動,再把這些活動重複一遍,才叫回憶。如果活動發生了,卻再也沒提過,那就不是回憶了。」
直到現在,全家不時都會聊起,有年暑假姊姊去紐約念書,一家人住在很小的公寓,要爬很高的樓梯,第一次去法國玩、第一次看到雪、小時候長達一週的父子檔南部之旅,還有每天全家人難得可以共聚的晚餐時刻、逢年過節的慶祝儀式……都是一家人共享的珍貴回憶。
「我希望他們保留爸媽給他們的很多愛,因為擁有那麼多的愛,就可以繼續快樂幸福的生活,也可以分給其他更多需要愛的人。」對羅嘉文與劉昭儀而言,即便有形的肉體不在,但無形的愛和回憶仍會留存,陪伴心愛的孩子們繼續活出幸福人生。
(本文轉載自安寧照顧基金會,原文標題為〈羅文嘉與劉昭儀|安排好後事 不讓孩子糾結煎熬〉)
2023/01/10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