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容易關節痛?專家:運動預防效果勝過進補,常做4件事避免緊繃與疼痛

天氣冷容易關節痛?專家:運動預防效果勝過進補,常做4件事避免緊繃與疼痛
2022.12.15
63,331
作者|元氣網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作者|元氣網 2022.12.15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63,331

文章用聽的
00:00 08:01 1

文/修瑞瑩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天氣冷關節特別容易痠痛?氣壓、氣溫變化會影響大腦對關節的冷痛覺與壓痛覺,加上天氣冷會使血液循環變差,更易感受到筋骨僵硬。本文分享預防之道。並提供關節已有輕度退化或嚴重退化者相關運動建議。

時序入冬,關節痠痛,低溫加上疼痛,讓人更不愛動,形成肌力衰退、關節卡卡的惡性循環。專家建議,拚命補冬不如維持規律運動、吃抗發炎食物,雙腿有強健的肌肉,才能支撐保護關節,維持行動力。

為什麼冬天容易關節疼痛?天氣影響大腦與血管收縮

有些特別容易關節痠痛的人,身體就像「氣象台」,一變天就痛到不行,為何冬天容易痠痛?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龍指出,研究顯示,當外界的氣壓、溫度改變時,人類大腦對於疼痛的閥值也會不同,尤其是關節的冷痛覺與壓痛覺。許多相關理論也被提出,例如天氣冷影響周邊血管收縮,循環變差,組織代謝修復能力差,容易產生發炎疼痛。

天氣也影響大腦皮質、視丘主管疼痛的區域,疼痛抑制的訊息減弱,交感神經興奮,組織神經纖維敏感,導致原本不覺得痛的地方也痛起來。加上天氣冷容易使關節僵硬,壓力上升、肌肉緊繃、體能下降,這些狀況使關節更容易疼痛。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丁滎隍表示,《黃帝內經》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說的是湖水結冰、土地乾裂,萬物的陽氣閉藏,人的身體也同樣會隨著氣候變化有所反應,如血管收縮、新陳代謝減緩等,以降低能量散失。

而隨著氣血運行的效率下降,關節有宿疾舊病的患者容易在冬天感覺到疼痛加劇、筋骨僵硬、屈伸不利等不舒服的情形,在中醫稱為「痺症」。

如何預防天氣變化引起關節疼痛?把握4大重點

丁滎隍建議以下幾種方式可預防變天引起的關節痛。

1. 注意保暖

‧ 衣物保暖:最直接簡單的方式就是穿著長袖衣物、鞋襪手套,幫關節保暖。

‧ 曬曬太陽:戶外有溫暖的陽光時,建議出門曬曬背部,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約10到20分鐘即可。

‧ 熱敷關節:針對疼痛不適的關節熱敷,也可緩解關節疼痛,用暖暖包或熱水袋隔著毛巾或衣物進行熱敷,每天1到3次,每次約10分鐘。但感覺異常(中風或糖尿病等)或是血液循環機能異常(雷諾氏症等)病人,務必隨時注意避免燙傷。

2. 調整室內溫濕度

一般室內溫度可設定在19到24度,不高於室外5度,避免氣血上衝引起頭暈,相對濕度則控制在40%到60%為宜。

3. 適度的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基礎代謝,增加人體對抗風寒的能力。

‧ 輕度退化者:對於膝蓋未過度退化的人來說,最好的運動是健走,行走速度比平時走路再稍快一點,每天一次,每次持續45到60分鐘。健走時須注意選擇安全平坦的場地(公園或學校操場等),穿柔軟舒適的運動鞋或是護膝等。

‧ 嚴重退化者:若因膝蓋嚴重退化、行走有劇烈疼痛,可選擇溫水游泳等膝蓋負擔較低的運動。此外,運動前的熱身與運動後的緩和運動也很重要,適度的拉筋伸展也可以舒緩肌肉緊繃,降低關節疼痛。

4. 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飲食

‧ 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白天的疲勞,放鬆身體緊繃的肌肉,讓過度使用受損的關節進入修復狀態。

‧ 避免生冷或刺激性飲食:平時應避免生冷或刺激性飲食,不過度飲酒;痛風患者應避免飲酒與高普林飲食。

‧ 適度飲用溫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使血液循環順暢。

‧ 多吃新鮮蔬菜:如胡蘿蔔、番茄、青花菜等抗發炎食物,可降低關節發炎疼痛的機會。

關節疼痛該怎麼辦?針對膝、踝、肘、腕關節疼痛的建議穴道

1. 熱敷改善關節僵硬

李佳龍表示,冬天除了疼痛的閥值下降之外,不當的使用或是傷害導致關節及周邊組織的發炎,也是疼痛的來源。除了就醫檢查及藥物消炎止痛治療之外,透過簡單的熱療也能緩解疼痛、改善組織修復,例如溫毯熱敷、泡熱水、遠紅外線儀等方式,建議每次15到20分鐘即可,每日2至3次,可在關節特別僵硬時,或是睡前氣溫驟降時熱敷關節。熱敷加上按摩,也能和緩關節僵硬所造成的疼痛。

2. 按摩穴道緩解疼痛

丁滎隍建議,可針對關節附近穴道進行按摩,能預防和緩解疼痛。膝關節疼痛可按摩血海、梁丘、陽陵泉、足三里、陰陵泉等穴道;踝關節可按摩商丘、解谿、丘墟、崑崙、太谿等穴道;肘關節疼痛可按摩曲池、手三里、手五里、少海等穴道;腕關節疼痛可按摩陽谿、陽池、腕骨、大陵等穴道。

3. 針刺或艾灸治療

急性關節疼痛發作時的中醫治療,可於上述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治療,也可使用「天灸療法」改善及預防冬天關節疼痛。「天灸療法」選在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日子,對特定穴道貼敷辛溫助陽的中藥如白芥子、延胡索、細辛、附子等研粉加入薑汁製成的藥餅,可達到行氣活血、疏經活絡、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效果。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原文標題為〈為何天氣冷容易關節疼痛?醫教4招預防、3招緩解〉)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