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活好自在!獨居12年失智者的喜悅清單:沒閒工夫去管無謂的事,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人的內心深處,存在著對獨處的渴望。
文/鎌田實 圖/Shutterstock
編按:長壽人生時代,日本醫師作家鎌田實非常推薦獨身自立的生活,他認為心甘情願的孤獨是對孤獨抱持正面的態度,認為「雖然無法跟別人見面會有點寂寞,卻也相對獲得自由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以一位獨居失智者的故事,呈現一個人生活的快樂。
無論是誰都懷有渴望孤獨的心,我想這也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如果總想著「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特別孤獨」的話,與其說是孤獨,不如說是落入孤立的陷阱之中,導致自我毀滅。雖然人生是一場與孤獨的戰鬥,但是人的內心深處還是存在著對孤獨的渴望,所以才會覺得這麼難以應付。教給我這些的,是我多年來的朋友S先生。
罹阿茲海默症12年的失智者 細數一個人獨居的喜悅
S在55歲時,被診斷出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直到目前60多歲,他持續在一邊利用看護服務的同時,一邊過著獨居生活。身為失智症的患者,他也曾經參與過相關主題的演講。
最近,我收到他傳來一封標題為「我的喜悅」的電子郵件,裡面條列出幾件事項。
我一邊點頭認同,覺得:「沒錯啊,就是這樣。」一邊又想著:「如果是我的話,可能就不會這麼想吧。」同時又被內容吸引著繼續讀下去。S是這麼寫的:
一、不受任何人制約,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二、除了失智症和糖尿病之外沒有其他疾病,非常健康。
如果患有失智症或糖尿病的話,很容易就會為此苦惱,但是S非常樂觀。我想,把目光放在自己「沒有患上的疾病」這件事上面,便能帶來自我認同感吧。
三、能夠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四、能夠對活著這件事表達感謝。
S讓我明白,對那些微小的喜悅表示感謝的重要性。就像食物很好吃,或是能去想去的地方,這些事情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五、受到很多人的關照。
一個人生活的他,受到許多人的照顧。他很喜歡去美術館,所以會請同樣喜歡美術館的朋友陪他一起去。雖然也有些人會認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但是他會積極地與人交流,在必要的時候也會接受他人的幫助。
六、有非常多能夠透過電子郵件連絡的朋友。
七、自己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八、覺得未來是光明的。
他有時候會把浴缸的水放到溢出來,有時候也會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他每天都還是持續在挑戰,看看患有失智症的自己究竟還能做到哪些事情。
我也收過他傳來一封寫著「達成200萬步了」的電子郵件。除了附上圖片,他還寫道:「5月的目標是15萬步,但是我多走了5萬步,總共走了20萬步,我努力做到了。」
寫下來 提升獨活能力、面對自己的幾個方法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壓力,可能導致我們的心靈變得更脆弱。要是能像S一樣保持積極的心態,試著寫下「自己的喜悅」,或許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就算碰壁,也能藉由領略其中的喜悅,來產生克服危機的力量。
即便患有失智症和糖尿病,S也因為「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疾病而感到開心」。如果能像這樣想,人生就會變得更加光明。
寫下「為誰而做的3件事」也不錯。像是我正透過這樣的形式幫助他人,或是今後想成為一名有用的人等等。試著列舉出3個項目,也許就能從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或者,試著寫下「能夠讓自己在孤獨中活下去的3個武器」也不錯。例如,「擁有強大的自我」。當大家都在揣測周遭氣氛時,如果有人能夠說出「我就是我」,那他對孤獨的忍耐力應該就會更強大才對。不與他人相比的能力,也是提升獨活能力的最佳方法。
老年能獨身自立超棒 提升獨活能力的3個思考
作為參考,我再分享S寄給我的另外一封信吧。內容是「最近在思考的事」。這些應該對增強孤獨的忍耐力,以及提升獨活能力都很有幫助。
一、不要干預那些有的沒的事,只要管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好。
二、沒有閒工夫去管那些無謂的事,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三、停止對他人寄予過多的期待吧,他們不是為了我而活的。
不覺得老年的獨身自立很棒嗎?雖然大家普遍認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惡化速度很快,但是從他被診斷患病後,早已經過去12年之久。在有必要的時候,就去依靠他人。我想,獨身自立就好像在支撐著他的人生一樣。
或許,珍惜獨處時光這件事,就是為了更了解自己而展開的一場訓練。我們現在身處在一個混亂到必須進行意識改革的社會,為了在這樣的社會之中也能明確自我所在的位置,我們也有必要進行獨活。
(本文摘自鎌田實著,《剛剛好的孤獨:培養獨活能力,與別人保持無負擔的聯繫,想要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沒問題》,木馬文化出版)
2022/11/2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