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達到事業巔峰,卻過勞在家昏倒!《哈芬登郵報》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睡覺、走路、刪除,找回從容的人生

57歲達到事業巔峰,卻過勞在家昏倒!《哈芬登郵報》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睡覺、走路、刪除,找回從容的人生
2022.11.16
49,509
作者|陳莞欣
責任編輯|陳莞欣

作者|陳莞欣 2022.11.16

責任編輯|陳莞欣49,509

文章用聽的
00:00 09:52 1

編譯/陳莞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Harper's BAZAARArianna Huffington MediumThe DispatchMarie Claire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工作上的成就,一定要以失去健康、沒有自我的生活為代價嗎?《哈芬登郵報》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在事業巔峰之際,因為過勞昏倒,讓她重新審視既有的生活方式。她體悟到,有時暫停不是壞事,反而是生命的必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需求,工作表現會更好。如何在節奏快、壓力大的現代生活中,活得從容?

事業成功,卻常常忙到喘不過氣,甚至賠上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生活遇到亂流,該如何活出從容?

72歲的《哈芬登郵報》(Huffpost)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曾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也是商業雜誌《富比世》百大最有影響力女性名單中的一員。在創辦媒體以前,她就已是多本著作的暢銷作者;《哈芬登郵報》更被認為是媒體數位轉型的先驅,讓她在媒體界頗負盛名。

然而,57歲那年,事業正值顛峰的Arianna卻在自家家發生了一起嚴重意外──她在滑手機郵件時突然昏倒,撞到桌子。醒來時人在一攤血泊中,顴骨破裂。緊急送醫縫了5針、經過一系列檢查後,醫師告訴她昏倒的原因很簡單:她一天工作18小時,早已出現過勞的警訊。

這起意外,讓Arianna Huffington在日後選擇出售自己一手建立的《哈芬登郵報》,也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她坦言,現代生活很難毫無壓力,「除非你整天躺在芒果樹下靜坐。」但是,如何避免壓力長期累積,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卻是每個人都需面對的課題。當生活有沉思、充電、分享的餘裕,工作上才能有更好的表現。

不只要挺身而進,也要懂得後退一步!每天都睡好、吃好、運動,活出新人生

前Facebook營運長Sheryl Sandberg的著作《挺身而進》,曾掀起一股潮流,鼓勵女性在職場勇於接受挑戰,積極追求工作成就。但Huffington則指出,女性不只要「挺身而進」(Lean In),有時也要懂得「後退一步」(Lean Back)。

她回憶自己過去總是以工作為重,卻忘了照顧自己。意外發生後,她重新改變生活任務的優先排序。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每天至少睡足7~8小時。

諸多科學研究早已證實,一夜好眠對健康、生產力、幸福感,都有直接的幫助。然而,忙碌的上班族卻常會犧牲睡眠時間,以便完成更多的工作。Huffington的做法是為自己設下「睡眠戒律」——提早關機、洗澡放鬆,穿好睡衣。她睡前會讀些和工作無關的實體書,例如詩集、小說、哲學等,讓自己有半小時的時間轉換狀態,進入夢鄉。

在她仍是《哈芬登郵報》的老闆時,辦公室有兩間「小憩間」,讓員工可以適時休息,每週也會有放鬆身心的冥想、瑜伽課程。Huffington認為,睡好讓她成為更好的領導者,決策時的思緒更清晰,情緒也較穩定愉快。

吃好,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出生於希臘的Huffington奉行地中海飲食法:吃大量的海鮮、蔬菜、水果、堅果,以及優格和菲達起司。她也戒糖多年,不碰加工過度的精緻食物。她如此形容自己的飲食哲學:「食物和進食這件事本身,應該要帶給你喜悅。」她鼓勵人們找出自己愛吃的健康食物,畢竟勉強自己做缺乏樂趣的事,長期下來是不會成功的。

此外,她也以運動作為一天的開始。每天早上,她會先冥想20~30分鐘,以平靜的心情開始一天。接著,踏上腳踏車,邊踩邊回e-mail。有時間的話,早晨的運動儀式會以5~10分鐘的瑜伽收尾,讓她精神飽滿地前往辦公室。

除了每天晨間運動的習慣,Huffington也大力推廣走路,將之視為抗憂鬱、促進健康的秘訣。她指出,美國開國元勛傑佛遜藉由走路撫平情緒,讓沿路的風景取代盤據心中的雜念。哲學家尼采、作家海明威,也都曾提到走路是想出絕妙靈感的捷徑。Huffington自己則實行「走路會議」,讓同事邊走邊報告,比起坐在會議室討論效果更好。

她的其他生活改善方案,還包括開完壓力特大的重要會議後,給自己一點休息時間,或者放自己「焦慮假」,好好的撫平不安、驅逐腦中的負面想法。採取許多微小但正向的行動,日積月累下來,就能創造巨大的影響。

懂得刪除,才能得到幸福!重新定義成功,不必每件事都做到100分

Huffington觀察,過往人們常將「多做」視為優秀的指標。像是比起一週只工作40小時,24小時待命的工作者一定更努力。然而,是時候該重新省視成功的定義了。

每一天,她會為自己的工作設定「關機時間」。她指出,從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總是希望機器運作時間愈長愈好。如果停機,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但對人類而言,停機不是問題,而是一種生存的必要。

曾是完美主義者的她,開始學會適時放手。當然,別人的工作成果,不可能100%達到自己的期待。但那也無妨,將目光從眼前的事物移開,才能看見事物的全貌。「每個領導者都需要創新、發想創意,知道如何駛過亂流、避免鐵達尼號撞上冰山——這些都是當你精疲力竭時,無法做到的事。」

她認為,做好工作和過好生活,絕對不是兩組對立的觀念。相反的,這兩件事互為因果。能夠好好的生活,成果也會反映在工作上。「這個世界不斷告訴你要賺更多錢、爬得更高,卻沒有人提醒你要照顧自己、與人連結、停下來為思考。」Huffington說。

她也曾像許多人一樣,為自己的人生列出清單,「在OO歲之前該完成的X件事」。但是,40歲那年,她重新檢視這份清單,發現自己有許多項目不是半途而廢,就是從未開始。像是學德文、烹飪、成為優秀滑雪者……等。數不清的待辦事項,反而分散了她的精力,也成了長期的壓力。於是,她決定動手刪除,「為什麼要背著這麼多不必要的包袱?」斷捨離,也可以是一種完成。

回顧自己中年之際的昏倒意外,Huffington認為,要不是那次血淋淋的教訓,她不會全面地審視、改變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她陸續出了兩本關於身心健康的著作,《從容的力量》(Thrive)和《睡眠革命》(The Sleep Revolution),更離開《哈芬登郵報》,創辦Thrive Global推廣身心健康,再創一波新事業高峰。

從小在希臘成長的她,引用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走過意外,現在的她活得比以前更好,更正向。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