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娟專欄|照顧者不用回顧過往,也別寄望未來!珍惜當下「這樣就很好了」,日子會好過許多
不管是怎樣的現在,都是好的。
文/張曼娟 攝影/張國耀
編按:張曼娟做為獨力照顧者,細細體會著照顧的日常。為何她會說「這樣就很好了」,僅僅一句話,能讓照顧者的日子好過許多?
「那裡有椅子耶,我們要不要坐一下?」「妳才剛剛起來,怎麼又要坐?我們不是出來運動的嗎?」「好吧。再走一走。」
這是我和媽媽出門走路時的尋常對話。不滿一個小時的行程中,類似對話出現十幾次,我有時讓她坐下休息,有時不肯讓她坐下。所幸她都願意配合。
照顧自己很重要 卻是照顧者最難做到的事
當我的健康檢查報告出現許多紅字,醫生對我說:「妳的壓力太大了,至少可以讓自己運動起來,照顧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啊。」我知道照顧自己可能是照顧者最重要的任務,但也是最難做到的事。
被醫生耳提面命的那天晚上,我穿上運動鞋去河堤上快走了一個半小時,將近萬步。太久沒有運動,果然覺得吃力,但是我告訴自己,只要持之以恆,我可以把體能練回來的。
然而,第二天,當我準備出門時,母親企盼的眼神望著我:「我也想去河堤,我也想要出去走走。」前一晚她已經提出過這樣的要求,但被我忽略了,這一晚,我還是帶上了她。
母親的步履緩滯,行走時慣常勾住我的手臂,將身體重量壓過來,於是我也變得蹣跚,舉步維艱。這不就是親力親為的照顧者寫照──馱負著年長者的重量,寸步難行。
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著眼當下「這樣就很好了」
但是,想起半年前,或許因為疫苗的副作用,母親狀況急轉直下,她整日臥床,完全無法起身、站立或行走,無法進食,認不得人,便溺也無能自理,和那段彷彿將要失去她的日子相比,拿著一支手杖,就能正常行走,這樣就很好了。
「這樣就很好了」,像一句咒語,讓我的日子好過許多。雖然作為獨力照顧者,有時候覺得孤單疲憊,但是,可以全權處理許多事,不用受到干擾,這樣就很好了。
照顧者不用回顧過往,總想著被照顧者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已經過去了;也不用期待被照顧者以後也許會有進步,變得更健康,這是個微乎其微的美夢,與其醒來後覺得失望痛苦,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入夢。
照顧是最現實的一件事,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所以我們才說「這樣」就很好了。不管是怎樣的現在,都是好的,因為之後可能變得不好,甚至更壞。
為了讓母親練習行走,我鬆開她的手,讓她在我面前慢慢走著。月光照亮了她的一頭銀髮,散發著柔和的光澤。剛剛走上橋,母親就停下來了,她指引我看天上的月亮:「妳看,月亮好圓好亮啊。」
真的,如果不是母親,我可能不會發覺,農曆十四的月亮原來也這麼美。於是,我們母女二人便佇立在橋上,抬頭看天上的月亮,低頭看溪水中的月亮。也許十五的月亮更圓更美,但是今晚的月亮是我和母親的,可以和她一起看月亮,這樣就很好了,這樣真的很好。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2022/9月號,原文標題為〈這樣就很好了〉)
2022/09/2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