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任何時刻,學習都能忘憂!簡靜惠:81歲還能走、能睡、能學,就是富有
生命能持續成長,就不需畏懼年紀增長。
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提供/出自《植栽一座文化森林》,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編按:多數人不愛談「老」,但偏偏年齡增長又是無法逆轉的趨勢,怎麼辦?臺灣松下電器創辦人洪建全的長媳、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認為,唯有學習、成長,可以讓人不怕老。她在多年前便號召親友組成讀書會,大家一起學、一起玩,在共老的路上陪伴彼此。逆齡不是青春永駐,而是一種永保熱情、持續成長的生活態度。
理想的老年,是什麼樣的境界?對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而言,幸福的老年很簡單:走得動、睡得著、能學習。身體健康又精神豐富,就是人生最大的資產。
人稱「簡老師」的她,今(2022)年81歲了,但說起近日讀的小說、參加的讀書會,語氣中仍有孩子般的興奮。「我很愛學習,學習讓生活有希望!」
成長於世代經商的家族,簡靜惠回憶,童年最快樂的事,便是拿著零用錢到租書店看書。她最愛小說,有時還一邊讀課本,同時翻看兩本小說。在那個物資相對貧乏的年代,父母並未因為她是女兒便少了栽培。「在我們家,小孩會讀書你就盡量讀。」
27歲,她和國際牌創辦人洪建全的長子洪敏隆結婚(編按:國際牌後與日本松下合資成立台灣松下電器,即今日大眾熟知的Panasonic)。婚後,她擔任公司的財務經理,也同時出任洪建全基金會的執行長。自1970年代以來,基金會創辦書評刊物、贊助藝文團體、成立視聽圖書館、發起讀書會,在台灣藝文發展史上扮演重要的推手。
由簡靜惠主導的洪建全基金會曾創辦刊物、成立視聽圖書館,對台灣藝文發展有重要貢獻。
對簡靜惠而言,學習是一生的志業。學習,為什麼如此好玩,讓人的心靈保鮮?
成為大家族長媳、先生卻中年過世 成長是走出傷痛的力量
主責家族企業財務,又要扮演好大家族長媳的角色,簡靜惠坦言,年輕時於公於私,她的壓力並不小。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之間,學習總是她最大的支持力量。她的學習既非目標導向,也不拘泥形式,「沒有動機跟目的,我才會那麼自如、快樂。」
簡靜惠坦言,在家族企業內擔任財務工作,長媳、家庭的責任也不能偏廢,並不容易。
在簡靜惠50歲那年,先生洪敏隆因肝癌過世,享年僅52歲。夫妻倆當年奉媒妁之言成婚,但婚後感情甚篤。先生的離開,讓她心情低落不已。當時,19歲的大兒子洪裕鈞遠在國外讀書,家族事業又因接班問題,時有紛擾。
簡靜惠回憶,那樣諸事煩心、百無聊賴的日子,持續了好一段時間。她開始學做拼布,藉由打毛線、做沙包,讓自己的心思專注在針線之間,轉移注意力。此外,參加讀書會、和朋友一起學習,亦是她少數能放下心事的時刻。
1987年,簡靜惠隨著洪敏隆赴日參加由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所發起的「PHP北海道大會」,深受感動。回台後,她便成立「PHP素直友會」,起初以學習日文、閱讀《PHP月刊》為主,後來發展為各具特色的讀書會,在全台遍地開花。
「冥冥中,敏隆似乎早在生前,就已引導我走在一條可以陪伴我後半生的路上了!」在她所著的《植栽一座文化森林》一書中,簡靜惠如此描述參加讀書會的喜悅,「我可以不去管什麼執行長、媳婦或媽媽的頭銜與角色,回歸自己的本然。」學習,給予低潮中的人一份正向寄託。讓自己成長,才能走出傷痛。
簡靜惠和友人共讀,多年來讀書會始終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愛學習也愛遊戲的讀書會 50後的學習少了壓力,更多快樂
說起學習,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過往苦讀、應付考試的慘綠記憶。簡靜惠記得,當她和身邊的親友提出組讀書會的想法時,大家紛紛表示:「已經讀了那麼多年書,好不容易才要退休,還要我們組讀書會讀書?」
她解釋,讀書會的型態可以很活潑而多元。不只讀書,看一場表演、聽一首歌,甚至是一起出遊、吃美食,只要是共同研究一個主題,都可以是讀書會的內容。「學習是輕鬆、快樂的,不是叫大家回家寫論文跟讀書心得,那好可怕!」
時至今日,讀書會仍是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最近,她和朋友一起到林家花園,舉辦「歡唱讀書會」。大家先練唱英文老歌〈Summer Time〉(夏日),再各自以此為題寫一段短文,抒發個人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夏日回憶。一次聚會,可以練習英文、唱歌、進行文字創作,有學又有玩。
「女生的聚會,常是大家帶甜點茶食,吃吃喝喝就沒了。我喜歡遊戲中有一點學習,活動中有一點小嚴肅,從生活中提煉出精華。」簡靜惠笑說。
她的學習主題從不設限,也因此充滿趣味,今天聽佛經,明日賞歌劇。幾年前因為愛追韓劇,她甚至試著學韓文、記40音字母。近來小孫女學鋼琴,她也跟著練,最後比孫女還投入。「我跟老師說,以後你就單獨來幫我上課,學費我自己付!」
在知識面前,她始終是謙卑的。「年紀大、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大家認為他什麼都懂,他們自己也會有傲慢感。其實,很多事情我們不懂。」她不怕自己學得慢,也不怕人笑。
以學琴為例,同樣一首曲子,孫女彈10次就能上手,她彈超過20幾次仍然不熟。但學習本身就能創造快樂。有回,她彈琴時忘了關門,路過的女婿聽到,稱讚曲子好聽。她才突然意識到,原本只能彈幾個音的自己真有進步,會彈一首曲子了!「超過80歲,沒人會要求你在時間內要完成進度,開心就好。」
簡靜惠不只好學,也喜歡和年輕世代學習。兒子洪裕鈞(左三)、媳婦張淑征(左一)的工業設計與建築背景,為洪建全基金會帶來不少新的想法。張淑征及基金會團隊共同策畫「覓計畫」,贊助年輕的藝術新秀,也讓簡靜惠接觸許多新潮的藝術文化。
把老年當成一門功課認真研究!逆齡不是青春永駐,是一種生活態度
多數人怕談老,但早在10幾年前,剛跨過65歲的「法定老年」門檻時,簡靜惠便認真思索老年生活的課題。
當時,她的婆婆、洪建全夫人洪游勉已89歲,身邊有一群陪伴多年的好姐妹。簡靜惠每個月陪婆婆參加「十二姊妹會」,聽長輩們分享人生故事。在她眼中,諸位阿姨儘管年事已高,卻氣質高雅、充滿智慧,是理想老年的典範。她明白,阿姨們現在的生活,就是她日後將走上的路,「現在,我可以做什麼?」
氣質高雅的婆婆洪游勉(前排黑衣者)與友人,是簡靜惠心中的熟年典範。
剛好,身邊幾位同齡朋友也有相同的困惑。很少人喜歡變老,但年紀增長又是不可逆的趨勢。一次出遊,她提議以讀書會既有的組織為基礎,推動「成功老化」關懷計劃。大家共同讀書、舉辦教育講座,認識熟齡階段該有的健康、生活規劃等新觀念。
「自己真的老了,就會知道這樣的狀態需要一點精神、一點意志力去支撐。」2021年,簡靜惠卸下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將經營工作交棒給下一代。步入退休生活的她,生活極為規律。晚上9:30就寢,早上5:30起床讀書至少一小時,吸收新知。她笑說,「我人退休,讀書不退休的。」
眼看身邊不少朋友上了年紀後常跑醫院,她也深知運動強身的重要性。早年,她游泳、打太極拳、高爾夫球。80歲後,則以快走為主,也會找教練進行柔和的「老人健身」,在不受傷的前提下維持肌肉量。
洪建全基金會研發長曾文娟指出,簡靜惠很懂得將運動融入生活。例如,每回聚會,若她覺得午餐吃多了,便會提早下車走路回家。前陣子,簡靜惠讀了前財政部長李國鼎的著作,得知他怕出門麻煩隨扈,常在家裡繞圈子走路。走一圈放一顆圍棋,10顆圍棋換一顆核桃。疫情期間不便出門,她也如法泡製,維持運動習慣。
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充實的精神生活,讓簡靜惠對「老」處之泰然。幾年前,她不再戴髮片,以一頭白髮造型示人。不過,在坦然面對歲月痕跡的同時,她也接受孫女建議,幾撮髮絲挑染為藍紫色。她認為,逆齡不是青春永駐,而是一種態度。永遠抱持著對生活的熱情,年齡就真的只是個數字。
年輕的時候,常有人勸簡靜惠買地置產,為自己累積財富。但她始終志不在此,「我對買土地真的沒興趣,我什麼都有了呀!」簡靜惠笑說。活過80載的她,如此定義富有的人生:「每天吃好睡好,有朋友可以交談,還可以享受學習的快樂,就很滿足了。我不投資,可是很有財富!」
2022/09/1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