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培芸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日前《50+》在FB上發問,詢問讀者:「如果可以,你最希望伴侶改變什麼?」許多留言提到:「50後怎麼可能改變對方?別傻了」、「改嫁比較快」。熟齡婚姻,常陷入這樣的窘境:看另一半不順眼,卻無法改變;真的要離婚,又讓人猶豫再三。臨床心理師洪培芸,以自己對個案的觀察解析:不管伴侶好不好,50後如何讓自己過得好?
熟年婚姻,為何容易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有句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對許多50+的夫妻而言,伴侶恐怕更像「老來絆」。特別是女性,年輕時或許為了讓孩子能有父親,或者顧及雙方年邁雙親的心情,選擇忍耐婚姻中的不愉快,而不是果斷分開。
就這樣,婚姻磨合了2、30年,倒也並非磨平了彼此的稜角或修順了兩人的脾氣,而是靠著「忍耐」二字,竟然挺過了大半輩子。
夫妻之間的差異,小則生活習慣,大則人生各方面的價值觀,戀愛時期都是「沒問題」、「你說的對」,結婚之後卻是「挑剔」及「反對」。原本以為,經過溝通後,對方能有所改變,或情況會隨孩子出生而好轉。沒想到隨時間過去,先生的脾氣卻更像大老爺,或者太太彷彿嫁入皇族的公主。就這樣靠著壓抑、安慰自己多擔待,讓婚姻維持存續。
果然!改變自己不容易,希望別人改變也好難。
早就動念分開,卻遲遲無法採取行動 踏出離婚這步,為何這麼難?
那麼,要離婚嗎?每當看到新聞報導名人離婚的消息,總不免讓離婚的念頭浮上了心頭。想想,原來神仙眷侶早已貌合神離。名人離婚的原因和普通人無異,也許是因為其中一方出軌,或者是忍耐家暴多年,又或者是債務問題、婆媳及家族問題⋯⋯。
人們看著新聞報導,也同時對照自己。婚姻中人心知肚明,在一起這麼多年,朝夕相處超過一萬個日子,要出現摩擦的機會多的是!哪裡可能只有一種原因?而且往往是一個問題帶來更多問題,原本的單一問題也隨著日積月累而益發巨大,無法收拾。
然而,離婚並非易事,至少要有雙方都有意願。只要其中一方不願意,往往就會拖延多年,甚至走上法庭相見。此外,想離婚的人,也必須認清往後的人際圈將會有大幅調整,還要做好如何告知重要親友等各種心理準備。
不離婚,伴侶又無法改變 如何「改變自己」生活才會好過?
還記得15年前,我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前,到台中新社參加十日內觀( Vipassana ),放眼望去的參與者,也可稱之為「同修」,她們都是我的姊姊或阿姨,年齡至少都長我兩輪以上,所以大家看著我的眼光充滿慈愛與熱情,也許認為這個年輕妹妹充滿慧根,又或者把我當成妹妹或女兒。在內觀十日結束後的第11天,能夠開口說話,彼此交談時,紛紛跟我分享她們的人生經。
記得其中一位姊姊是國中退休老師,身材嬌小,一頭俏麗短髮,相貌帶著優雅氣質,她對我說:人生下半場的4個關鍵:興趣、健康、友伴及經濟。這4個部分照顧好,人生沒有多餘的煩惱,也能活得比較開心。
沒想到,這4個部分竟然沒有伴侶!換言之,親密關係未必是人生下半場幸福與否的關鍵。當時我才24歲,是懂非懂。因為懂的也只是理論及表面,更多的是不經世事的天真。隨著10多年心理工作及生命經驗的展延,我才深刻體會到這位國中退休老師果然是先知,說的也是箴言。
我曾見過不少個案,因為伴侶意外或生病早逝,終生未再嫁娶;更多的是,在保有婚姻名目下,對於伴侶的觀念、習慣乃至於壞脾氣,那些與自己不相容也時常感到不愉快、不舒服的,盡可能地不正面相對,避免可能出現的衝突。他們老早就放棄溝通,因為嘗試過無效。每一次的溝通經驗,就是持續被「壓落底」(台語,被壓制之意)!日子過一天算一天,只盼望孩子能夠獨立,盡快成年。
這時候,人們才恍然大悟,難怪坊間的心理書籍都說:「你不可能改變別人,能夠改變的都是自己」。
改變行動的方針吧!從自己能夠做的部分開始著手,無需盼望、等候伴侶有朝一日能改善脾氣及調整行為。想想早年為了照顧家庭,有哪些擱淺在心中的興趣及夢想?
例如,有人想學習日語,無論能不能流利地跟外國人對答,至少開始能唱日語歌;曾經想學音樂,卻因年幼時家境不好沒有機會,如今坊間已有許多鋼琴、薩克斯風等樂器課程,隨時都能圓夢。
當你開始為了熱情學習及進修時,也減少了和伴侶大眼瞪小眼,還有頻頻摩擦的機會。將人生的重心從外在轉向內在,從伴侶的身上移到自己。
人到中年,更該讓自己有所成長!持續做喜歡的事,生活就不會是一灘死水
即使進入中年,也要繼續學習與成長。無需勉強自己去追求數字及學歷,而是讓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注入活水,找到生命的熱情。早年的學習,我們都巴望著一紙證書,為自己的價值加持;進入中年,你已經明白證書只是一張紙,用來墊便當、甚至是包廚餘還嫌太小,沒有太多的意義。
真正關鍵的是,持續探索及去做你真心喜歡的事。嘗試新鮮的事物、持續學習,會讓你結識興趣及價值觀相近的新朋友,擴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如果伴侶正好也有興趣,可以邀請他一起加入。兩個人一旦有了共同的興趣,自然也能為多年的婚姻注入新的活力、更多討論的話題。
如果伴侶興致缺缺,那也無妨。伴侶沒有改變,婚姻依舊維繫。但在學習、探索及挹注熱情的過程中,你終究照顧好了自己,讓自己朝著成長及充實的人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