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自然會健康,但多少劑量才夠?余家斌:4種森林療癒活動,減少憂鬱、降血壓、提升幸福感
森林,是讓人身心靈休息、恢復的地方。
文/余家斌 圖/Shutterstock
編按:接近自然可以改善健康,但要多久、到什麼程度才有效果?臺灣大學森林環資系副教授余家斌,爬梳各種研究整理出減少憂鬱、降血壓、提升幸福感的基本劑量。除了時間,在大自然裡從事森林療癒活動,大自然的好處更深刻與持久。
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要接觸自然多久才會有健康效果?也就是說,接觸自然的「劑量」應該是多少?其實科學家們對這問題也很好奇,因為不同的接觸自然時間、不同的戶外活動形式與不同的對象,所帶來的效益可能都不一樣,所以學者們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提出以下數據供大家參考:
接觸自然帶來健康效益 需要多少「劑量」?
1. 每次進行20~30分鐘的自然體驗,可以有效減少生理壓力。
2. 每週至少走入戶外綠地30分鐘,可有效減少憂鬱並降低血壓。
3. 每週逛花園或公園4~5次,減少憂鬱感的效果最佳。
4. 每週至少接觸大自然120分鐘,可以提升幸福感。
雖然很多人無法經常抽出時間到山上,不過即使每週到鄰近的森林步道或是有綠蔭的公園走走,對健康也有不錯的效果,一定比一直待在室內空間好。
對於戶外安全有基本概念後,就可以走入森林好好享受。有些森林療癒活動是有講師帶領,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讓大家沉浸在自然中,玩得開心愉快又健康。以下介紹幾個自己就能體驗的森林療癒活動,希望大家能透過這些活動好好享受自然。
一、森之呼吸 轉移焦慮情緒,舒緩身心壓力
森之呼吸並非從《鬼滅之刃》而來,只是借用動畫取個響亮的名字。它其實就是腹式呼吸法,我們常在森林療癒的活動中讓學員練習森之呼吸,可以舒緩情緒,充分享受林間的芬多精與負離子。行進間感到疲累時,操作幾次森呼吸可以讓活力充沛,回到都市感覺緊張焦慮時也可以操作練習舒緩壓力。
人的呼吸方式可以分為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大多數人使用胸式呼吸法,吸氣時大部分空氣進入肺部的上半層,吸得比較淺。腹式呼吸法則需要有意識的控制,吸氣時腹部突起,吐氣時腹部凹下,空氣可進到肺部深處。
練習腹式呼吸使得橫隔膜下壓,胸腔適度擴張,可以提升身體氧氣交換,增加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更重要的是,練習腹式呼吸法時,注意力會集中在深吸氣與深吐氣,可以轉移緊張與不安感,減輕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心理壓力降低了,身體的壓力也會降低。
而且腹式呼吸法可以增進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讓人放鬆,全身肌肉血管放鬆不緊繃,血壓也就降低了。在香港,腹式呼吸法是醫生治療高血壓患者時,降低血壓的標準放鬆練習法。
操作步驟︰
Step 1
在林間找一個舒適的地方,或坐或站,手放在腹部,閉上雙眼。
Step 2
深入而緩慢地用鼻子吸入空氣,吸氣時腹部自然膨脹。盡量吸飽氣讓胸腹鼓起,吸氣5秒鐘,吸氣時默數1秒鐘、2秒鐘、3秒鐘⋯⋯
Step 3
吸飽氣後閉氣5秒,同樣默數1秒鐘、2秒鐘、3秒鐘⋯⋯
Step 4
用口緩慢地將氣呼出,5秒鐘的時間把所有的氣盡量呼出,讓腹部凹下,同樣默數1秒鐘、2秒鐘、3秒鐘⋯⋯
Step 5
上述呼吸步驟重複練習5~10次,或練習5~10分鐘。
腹式呼吸法小訣竅︰
1. 鼻子吸氣嘴巴吐氣。
2. 吐氣時越慢越好。
3. 把肚子想像成無形氣球,吸氣時凸起,吐氣時凹下。
4. 每個呼吸步驟默數1秒鐘、2秒鐘、3秒鐘⋯⋯
二、尋找森林裡的彩虹 拍下自然色彩帶回讚嘆與平靜
在森林療癒的活動中,講師希望學員盡量遠離3C產品,好好沉浸在自然當中。然而這對已經習慣使用手機的現代人並不容易,所以活動中我們將手機轉化成森林療癒體驗的好幫手。講師指導學員尋找森林中紅、橙、黃、綠、藍、靛、紫各種顏色,並拍攝下來跟其他學員分享。
森林中並非只有綠色跟咖啡色,而且即便是綠色也有很多種不同的層次,相當令人驚豔。有時候講師也會安排難題,像是找「金色」或是「黑色」這種不容易在森林中看到的顏色,可以鼓勵學員打開眼睛專心尋找。某次在富源森林遊樂區的森林療癒活動中,我們就發現了一個金色的蝴蝶蛹,跟金子一模一樣的顏色,令人驚訝大自然的神奇。
我們也進一步邀請學員分享心情,譬如找到漂亮的淡綠色時,感覺到安詳、沉靜,之後回到都市,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不順遂或壓力大的時候,可以打開手機看一下這樣的淡綠色,回想當時的平靜感,重振精神。這個活動也很適合自行體驗。
三、聲音地圖 聽覺饗宴一直都在,只是過去不曾留心
森林中存在蟲鳴、鳥叫、溪水聲、風吹過樹梢等各種不同的聲音,卻常常被匆忙的人們所忽略。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在《自然就該這樣玩︰深度自然體驗》(Deep Nature Play:A Guide to Wholeness, Aliveness,Creativity, and Inspired Learning)中曾介紹一個叫做「聲音地圖」的小遊戲,簡單又有趣,我們也常常在森林療癒活動中帶領這個活動。
先請學員找到一席之地坐下,閉上眼睛聆聽森林裡的聲音,然後將不同的聲源畫下來。這個活動也相當適合在森林中自行體驗,可以增進自己對自然環境的覺察力。
操作步驟︰
Step 1
在林間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坐下,閉上雙眼。
Step 2
拿起一張紙、一支筆,想像自己身在紙張的正中央。
Step 3
仔細聆聽附近的聲音,在紙上標註聽到的聲音。
Step 4
標註顯示聲音的來源方向,以及跟自己的相對距離。不需要太精美的圖示,像是聽到正前方有風吹樹梢的聲音,就簡單地畫一棵樹與幾條線代表風的聲音,或是右後方有鳥叫,就在紙張的右下方簡單畫隻鳥。
Step 5
仔細聆聽5~10分鐘,紙上的聲音會越來越豐富。
四、北歐式健走 不只練腿還練到上半身,行走更穩定
北歐式健走是有益於樂齡長者的戶外休閒方式,尤其在林間平緩步道或是草地上進行最是愜意。操作方式是雙手拿著兩支健走杖,一面步行一面利用雙手帶動健走杖往前行動。
這樣的健行散步活動訓練到上半身肩部、手臂、核心肌群和下半身臀部與腿部肌肉,可以燃燒更多的卡路里、增強肌力、讓心肺健康;使用兩支健走杖輔助可以避免跌倒,減少關節的磨損並維持骨骼健康,也訓練協調性。
操作步驟︰
Step 1
立正站好,握住手柄,杖尖觸地,調整健走杖的長度,與手肘成90度。
Step 2
繫好腕帶。
Step 3
自然行走,拖行健走杖。
Step 4
手臂自然擺動,手肘往後時將健走杖往後伸直,手肘往前時則放鬆健走杖。
Step 5
習慣上一步驟後再慢慢大步向前。
看了這麼多森林療癒活動,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要走入森林?非常鼓勵大家走進大自然找到健康,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中生命便覺完整。體驗自然有很多種方式,我認為從知識分享去讓人喜愛大自然,可以影響一小部分的人;從自然體驗去感動人喜愛大自然,才能影響大部分的人。
愛上大自然的人會過得很健康,也會想去照顧大自然,然後我們的環境也會愈來愈健康,森林療癒其實就是使人與環境一起變健康的過程。這種正向的循環才是人與環境共存之道。
(本文轉載自余家斌著,《森林療癒力【附《一個人的森活指南》別冊】:forest, for + rest,走進森林讓身心靈休息、讓健康永續》,聯經出版)
2022/09/0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