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家人愛,而不是苦惱!數位生前計畫Everplans:遺產、遺囑、醫療決定、喪葬意願,怎麼和家人談而不尷尬?

留給家人愛,而不是苦惱!數位生前計畫Everplans:遺產、遺囑、醫療決定、喪葬意願,怎麼和家人談而不尷尬?
2022.08.20
40,834
作者|50+書摘

作者|50+書摘 2022.08.20

40,834

文章用聽的
00:00 13:35 1

文/艾比.施奈德曼、亞當.賽佛、吉恩.紐曼 圖/Shutterstock

編按:沒人能預知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家人間若能趁早開誠布公談論身後事,可為負責處理的家人節省許多心力與時間。如果不知怎麼與家人或長輩開口談論,美國「數位生前計畫」Everplans分享如何與家人談論與錢財有關的話題,遺囑、保險、醫療決定、喪葬意願等,怎麼開口比較流暢?

家人間的談話很難不帶點情緒化,有時甚至是猜忌,地雷話題更是多到數不清。富國銀行集團(WellsFargo)的研究指出,挑戰係數最高的禁忌話題是個人財務狀況,緊追其後的是死亡、政治與宗教。有鑑於此,建議大家直接從最棘手的話題切入。

比起討論死亡,人們其實更不樂於談到與錢有關的話題,富國銀行集團發現,儘管眾人避談財務,這卻是一顆無時無刻不壓在心頭上的巨石。你可能以為和家人聊聊能減輕重擔,但對於這類話題,一般人都會選擇顧左右而言他。

在此提供一點建議,可讓家人在討嚴肅話題時,不至於變得像是在演灑狗血的宅鬥劇。首先,我們要教你一些套話的策略,目的是要以不碰觸對方敏感神經的方式提出話題。例如,以下是你想得知的資訊:

● 對方大致的財務狀況。

● 對方是否有立遺囑與授權書?

● 對方把重要文件放在哪裡?

● 對方是否有購買壽險保單,保單是否還有效?

● 若對方遭遇緊急醫療事故,你該如處理?

● 對方希望喪禮怎麼操辦?

大多數家庭沒有這麼開放,因此必須採用不同的策略來打探情報,同時避免談話氣氛逐漸毋通。

一、財務狀況  平時就要常討論、從小錢開始談

大多數人都認為財務狀況是敏感話題,因此和家人談錢的時候,結局走向大抵離不開被無視或吵起來。雅虎財經頻道指出,最好的談錢之道,就是把錢當成普通的話題來聊

關於談錢,富國銀行集團還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參與調查的成人中,有7成是從父母身上學到儲蓄的重要性。但美國僅3成6的父母會定期與子女討論到儲蓄話題;剩餘的6成4則坦言,他們和子女討論儲蓄的頻率低於每週一次,或是從不提及儲蓄」。

要如何自在地與家人談錢?每次聊到錢,總不免令人懷疑你別有用心,如果你們家之前談錢的時機,都是在重大事件發生後或某人缺錢時,那就更是如此。如果你能在對話間,以不設限的方式提到錢(也就是與你們聊的其他話題巧妙結合),尷尬程度便能下降許多。

你當然不用特地拿出銀行存簿或給出確切存款金額,只需要定期和家人分享理財訣竅與經驗即可,如此一來,錢就不再是禁忌話題。如果你們家的聊錢初體驗是討論鉅額遺產分配,那就不太妙了。我們建議從小錢開始,例如儲蓄、投資、每月預算表、家人或顧問傳授給你的理財經驗談等,等大家都習慣聊錢後,再進階到較為嚴肅的話題。

Everplans在面試過數百人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接受訪談,不論他們嘴上說自己多討厭發表意見,但其實所有人都喜歡那種被肯定及被聆聽的感覺。接受訪談的人有機會暢談自己的一切、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成功、提醒對方不要犯自己犯過的錯,並分享自己的人生觀與體悟,是多麼開心的事!名人與運動員接受訪談是家常便飯,但你的親友何曾有機會接受這樣的禮遇?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父母為自己的身後事準備了哪些文件,你只要把舞台布置好、洗耳恭聽便是。但有件事你必須謹記在心,這次談話無關金額,也不是要打聽壽險保單的理賠金有多少,更不是要得知家人可分到多少遺產,或是取得完整資產清單。你的目的是要打聽他們是否有準備相關文件、存放位置,以及其他相關計畫的進度

二、遺囑  避免浪費時間尋找不存在的文件

目標:打探受訪對象是否已立好遺囑

如果你已立好遺囑,便可在此時不經意提出:「前幾天我立好自己的遺囑了,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已個大人了。」並以此為籌碼,詢問你的受訪對象,看看他們是否也立好遺囑了。如果有,進一步尋求他們有關遺囑存放地點的建議,此時他們應該會說出自己將遺囑放在哪裡,你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如果你尚未立遺囑,你可以說:「我正在考慮寫一份遺囑,但覺得有點複雜,不知從何下手。」此時你的受訪對象幾乎都會迫不及待向你分享心得(我們不否認,每個人多少都有點好為人師的心態)。

若你發現受訪對象還沒有立遺囑,請打聽原因。有可能他們不明白立遺囑的好處;也有可能他們覺得,如果家人不能和平友好地決定如何畫分剩餘資產,那就讓大家爭個頭破血流吧。不論原因為何,至少你知道自己不用在他們過世後,浪費時間尋找一份根本就不存在的文件

三、人壽保險  了解基本資訊,不打探保單價值

目標:打聽受訪對象是否有購買人壽保險,保單是否還有效,以及保險公司名稱。

你的目的是要確認對方是否有購買保單。如果沒有,或者是保單已經過期,那將來你也不用浪費時間尋找,企圖領回一筆根本不存在的理賠金。如果對方持有有效保單,就要接著打聽保險公司名稱與文件位置。你可採用下列兩種方式開啟話題。

如果你自己有買人壽保險

告訴對方你最近才繳了保費,連帶提到保險公司名稱與保單內容,受訪對象通常會順口說出他們的保險公司是哪家。接著,請告訴他們你把保單放在哪裡,以備不時之需。你可以說你本來放在辦公桌抽屜裡,但最近正在考慮入手一個防火保險箱;也有可能你立的是電子遺囑,必須印成紙本才具法律效力。說完自己的狀況後,你可以問對方:「你們有什麼好建議嗎?」這樣一來,你既可得到實用的建議,也能得知爸媽把遺囑放在哪裡,真是個一石二鳥的好方法,對吧?

如果你沒有買人壽保險

告訴對方你上班的公司有提供壽險福利,但承保範圍太小,你正考慮購買保障較多的人壽保險。此時,對方通常願意開口提供建議:你可能會得知爺爺買了一份保期20年的定期型壽險,而且早在兒孫長大成人前就過期了;你也有可能被告知,你爸爸早在年輕時就買了一份高額的終身型壽險。請乘勝追擊,繼續詢問他們是向哪間保險公司買的,以及相關文件位置

請記住,人壽保險不在禁忌話題之列,但請勿刻意打探保單價值

四、醫療決定  了解實情並協助預立

目標:得知受訪對象的醫療意願,是否有(或有意願)預立醫囑。

不要讓對話內容圍繞對方的身體狀況打轉,這樣很容易引發爭端,雖然你可能對家人的生活方式頗有微詞,但批判他們的生活習慣(例如暴飲暴食、抽菸、飲酒、不愛運動)無助於達成目標。

請把重點放在責任與文件上,告訴他們,假設發生緊急事故,毫無準備的你會被嚇得不知所措。接著,讓他們知道你已立好預立醫囑,順便問問他們是否也準備好了。如果沒有,你可以主動協助,因為你已有經驗。或是告訴爸媽,你常為了他們考量臨終前的搶救措施半夜睡不著覺,擔心自己會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決定,並永遠背負著個錯誤活下去。

讓你的受訪對象看看你的預立醫囑,可能你指定的健康照護代理人正好是你的受訪對象,或是當天也在場的家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你已替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整理,只要他們願意,也可以跟你一樣。你也可以先下載預立醫囑表格,協助他們填寫。

五、喪葬意願  讓長輩透露內心的想望

目標:得知受訪對象死後想土葬、火葬、捐給醫學機構、投射至外太空,或是進行其他合法且合理的處置。此外,調查他們是否已經買好墓地,並預先付清所有喪葬儀式款項(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極少部分的人會提前計畫自己的喪事,但大多數人都將此事留給家人操心。無論對方選擇哪一種,只要預先讓家人知道他們的決定,就不會有問題。這點尤其重要,因為萬一你的受訪對象明明買好了墓地,但你卻因為不知情而多買了一塊,那就尷尬了。

假設你們家近幾年才痛失親人,或是你的受訪對象才剛參加完某人的喪禮,不妨把握機會,聊聊自己對喪禮的規畫。雖然突然聊起喪禮有點奇怪,但請盡量維持輕鬆的語氣,讓他們一起討論,也別忘了把話題裡的時間點,設定為「不久的將來」。

若一切發展順利,你的受訪對象應該會突然蹦出一句「你們把我埋進土裡就好了」,或是「我要辦一場超級風光的喪禮」。話雖如此,你還是要拿捏好分寸,因為死亡在禁忌話題排行榜上的位置僅次於金錢,所以用詞盡量不要太露骨。

若你的受訪對象會定期造訪某人的墓地,留意一下他們都帶哪種花過去。你也可以詢問受訪對象,家裡是否有家族墓地,或是另外預購別的墓地比較划算?並觀察他們對此的看法。只要你能讓受訪對象透露自己的想法或內心的願望,就算是達成目標。

(本文轉載自艾比.施奈德曼、亞當.賽佛、吉恩.紐曼著,《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三階段守護你的財富,留給家人永恆的遺愛,而不是遺憾或遺恨》,方言文化)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