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圖/林湘羚提供
編按:運動可以抗老化,是真的!國小老師林湘羚,因為喜歡運動,一週至少打羽球6小時,平時還會在家重訓。假日登山、走步道,偶爾跑步、溯溪、潛水。少坐多動的生活型態,讓她外貌看起來遠比實際年齡年輕。運動,如何讓人從生理到心理,活成一個更好的人?
俗話說,運動是免費的保養品。但若非親眼看見實例,或許很難體會此一老生常談的真意。
51歲的林湘羚是花蓮國小英文老師,也身兼多種身份:溯溪嚮導、山難搜救員、攀樹高手、業餘羽球賽事選手、潛水愛好者。每年放暑假時,她會協助經營民宿的伴侶,為遊客規劃深度戶外旅遊行程。
身為溯溪嚮導,林湘羚常為民宿的客人規劃出遊行程。
儘管常在戶外東奔西跑,素顏的她,臉上卻幾乎沒有皺紋。相差11歲的姪女、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安欣瑜,便如此形容:「歲月就這麼違反常理地靜止在阿姨臉上,甚至很多人以為她是我的同齡朋友!」
林湘羚(左)和姪女、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右)合照。熱愛運動的兩人,外表看起來比實際更年輕!
運動,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狀態。由裡到外,成為更好的人。怎麼辦到?
運動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是真的!找回運動習慣,走出憂鬱泥淖
「長大後,我才發現喜歡運動的女生出乎意料的少!有人怕曬、有人不喜歡流汗的粘膩感,都是原因。」林湘羚說。身為都市小孩的她會愛上戶外活動,和童年的特殊經歷有關。
10歲那年的夏天,林家大姐在阿里山上的里佳部落當代課老師教書。不想寫暑假作業的她,跟著上山陪讀。當年,從最近的公車站走到部落,路程長達4、5個小時。開發甚少的山區,保留了許多原始的生態。像是上課時,窗外會有過境的老鷹成群飛過;梅子盛產時,全校師生拿著水桶在樹下採摘。山上的濃霧、雲海、溪流,都是平地看不到的景色。
林湘羚回憶,僅有兩個月的山上生活,讓她深刻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我會那麼喜歡戶外活動,可能和那段生活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學生時代,她游泳、打藍球、參加體操隊,盡情享受運動的快樂。
童年時在山上的經歷,讓林湘羚愛上自然與戶外活動。
29歲時突發的產後憂鬱,是她生命中少數「不能動」的日子。新手媽媽極為忙碌,幾乎無暇照顧自己。她認為,自己生性樂觀,根本沒想過得憂鬱症的可能。然而,不對勁的感覺卻揮之不去。她察覺自己陷入一種懶洋洋的狀態,書快看完、追劇快到結局時,心情會莫名恐慌、焦慮。
有次,她讀到知名作家吳淡如的作品,提及弟弟因憂鬱症離世。書中列出憂鬱症的指標,「10項我大概中了7項,當時我赫然發現,我好符合憂鬱症的描述呀!」
為了擺脫憂鬱,她選擇了最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讓運動重回生活。一週打3、4次羽球,讓大腦分泌腦內啡,情緒也慢慢地變得穩定。她說,運動確實不輕鬆,但是辛苦到了一定門檻,大腦便會給予回饋。「那種爽快,真的是運動量要夠,才能體會到的High!」
一週運動至少6小時!以多元項目,鍛鍊身體的不同能力
「促使我去運動的動機,不是因為擅長,就是單純喜歡。」林湘羚說。她常因為朋友引介,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運動。例如,友人在健身房當教練,便跟著開始重訓。跟著朋友打羽球,自己卻成為比賽常勝軍。她笑說,「反而是當初邀我一起玩的朋友,最後熱情淡掉,不像我那麼投入。」
現在,她一週至少打3次羽球,每次2個小時。假日會和家人出門爬山、走花蓮的健行步道或溯溪。平時在家,也會自己深蹲、拿壺鈴重訓。再加上每週慢跑1~2次,以多元的運動項目,全面地鍛鍊體能。
不同類型的運動,帶給身體的好處也不同。林湘羚以羽球為例,想贏球的人,除了要懂得發球、擊球,還要預測對手下一步的動作。甚至自己也得做「假動作」,誘導對手誤判。打羽球,就像動態的棋局,腦筋動得快才會贏。醫學研究也顯示,打羽球等開放式運動,會刺激大腦中主掌複雜思考的前額葉,有預防失智的效果。
經常參加羽球競賽、不斷精進自我。學習,也是抗老化的良方。
林湘羚也笑說,為了在羽球比賽中拿到更好的成績、爬上風景更好的大山,她願意規律地進行重訓、跑步等看似不太「有趣」的運動。提升肌耐力、心肺耐力,加強身體素質,才能邁向更進階的挑戰。「運動會愈做愈多,因為喜歡上一個項目,你就需要更多基本功以支持自己。」
動起來才能看到的美麗風景!在自然環境中運動,讓快樂加倍
2年前,林湘羚和伴侶從台中移居花蓮。在這座東岸的城市,不論想上山下海,都只要10幾分鐘的車程。她回憶某次旅行,因為訂不到飯店,乾脆在海邊露營。「早上起床,看到日出從海上升起,那景象實在太美了!怎麼會有這麼幸福的事?」
美麗的風景,是讓人更愛運動的動力之一。林湘羚笑說,在眾多運動中,她對跑步最無感。但在伴侶經營的民宿旁,就是遼闊的太平洋。為了這片漂亮的海,她願意早上起床慢跑。
夏天時,她喜歡溯溪、潛水。一般人較為陌生的溯溪,其實和登山有些相似。上山要走山路,溯溪則是走水路,沿著溪流的流向,往上、下游前行。除了消暑外,溯溪的目的地往往是深山中的瀑布、深潭。因為人跡罕至,保留了未被人為破壞的風景。她形容,「那種美,真的是遺世獨立的美。」
溯溪,可以深入探索山谷中遺世獨立的美景。
潛水,則是探索水底的風光。林湘羚笑說,人在海中,原本喧鬧的世界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和眼前的魚。那種曼妙的感覺,幾乎就像禪修,能讓心徹底地安靜下來,達到深層的療癒。
她提到,台灣是海島國家,有不少知名的潛水水域,像是東北角、綠島、蘭嶼、墾丁、澎湖等。不同的水域,都有各自的獨特風景。例如綠島有壯麗的珊瑚礁群;在小琉球潛水時,可以看到綠蠵龜迎面而來⋯⋯。「你彷彿真的是到一個像外太空的世界。」
絢麗的水底世界,讓人愛上潛水。
不過,儘管戶外活動充滿魅力,林湘羚也提醒,千萬不要忽略自然環境的風險。擔任山難搜救員、溯溪嚮導這幾年來,她看過有人和網友揪團上山,卻因體力不佳被丟包落單;也有人穿著拖鞋走入野溪秘境,經過岩壁時跌落溪底溺水而亡,再也回不了家。
「風景那麼漂亮,卻發生可怕的意外。玩戶外活動,不要拿自己的運氣去賭。」林湘羚建議,喜歡一項運動,就該有充分的了解。不論登山、溯溪、潛水,都有相關課程可以進修。新手也可找專業教練、嚮導帶領,而不是一無所知的出發。「花點小錢保護自己的命,是很划算的!」
人生下半場,讓自己活得更好!運動是免費的保養品和抗憂鬱劑
雖然沒有刻意測量身體年齡,對林湘羚而言,運動帶來的正面影響是無庸置疑的。除了外表凍齡、腳步輕快,情緒也較為快樂。她笑說,雖然不得不承認自己實際年齡已超過50歲,「但我可以很自信的說,我的身體狀態還是30多歲!」
這樣的活力,也會感染身邊的親友。林湘羚舉例,原本不上健身房的二姐,受她影響開始練重訓。她也曾邀請不愛運動、怕曬太陽的朋友一起到安全的溪流水域體驗溯溪。從此,朋友為了踏訪更多溪流美景,也開始走步道、練體能。「很多秘境,只有徒步登山旅行才能看見。想看這些美景,運動健身就必須是生活的日常。」林湘羚說。
她指出,「運動不只改變自己,周圍的人也會受益。」隨時開始,都不嫌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