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蔣德誼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Science Daily、National Geographic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我們都知道親近大自然有益健康,但具體而言,究竟要多久才有效果?有研究發現,其實每週最低只需處在自然環境中20分鐘,體內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醇」就會顯著降低,還能抑制沮喪、焦慮情緒,提升幸福感,是最好的抗憂鬱「自然藥丸」。
「我們知道身處在大自然中可以減輕壓力,但過去我們可能不清楚多少時間才足夠,多久做一次,甚至什麼樣的自然體驗會對我們有益。」
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瑪莉.杭特(Mary Hunter)表示,根據發表在心理學雜誌《 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研究結果指出,只要每周3次、每次花20~30分鐘,身處在一個具有自然感的地方,就能有效地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含量。
在現代人的忙碌生活步調中,這樣的「自然藥丸」不但效果顯著,且不限地點、時間都能發揮作用。
大自然能降低壓力賀爾蒙 增強免疫力
在這項研究計畫中,他們邀請了參與者參加為期8週的測試,要求他們每週至少前往一處「具有自然感」的地點,可以是真正的大自然,也可以是城市裡的森林3次,每次至少停留10分鐘。此外,活動必須在白天進行,並盡量避免使用社交媒體、電話和閱讀等活動。
而測試結果顯示,只需要待在自然環境中20分鐘,就能顯著降低體內的皮質醇含量。如果再多花點時間至30分鐘,皮質醇就會以更高速度下降,超過這個臨界點後,雖然也能持續降低壓力,提升幅度就相對較有限。
身處在森林環境中,對人體的諸多好處,也已經有許多研究得以證實。根據日本農林水產部曾在2004~2006年針對森林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森林浴有降低血壓、降低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副交感神經活動、提升有助於免疫系統的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活性等多種功效,並且能維持7天、甚至30天之久。
也就是說,只要每個月到森林裡走一趟,就可以有效提升身體免疫力、舒緩身心,甚至增進心血管健康的功能。
處理太多瑣碎事務會疲乏! 親近自然,讓大腦真正休息
美國猶他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大衛.史特雷耶(David Strayer)則曾經提出一個名為「三日效應」的理論。他認為,人腦經過日常處理各種狀況與資訊,久而久之容易疲乏,這時候,若是能夠將步調放慢,停止瑣碎的事務:像是看手機、檢查電子郵件等工作,並身處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不僅能恢復元氣,還有增強腦力與反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