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圖/王南琦提供
編按:疫情下,如何保持身心狀態安穩?今(2022)年以來,作家王南琦陸續經歷在芬蘭留學的女兒確診、自己也一度和確診者密切接觸。有過忐忑、不安,但她明白只要做好準備,無需太過恐懼。「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
每天看著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逐漸增加、身邊已有親友染疫,心情浮躁不安?作家王南琦的女兒小乖,今年1月在芬蘭確診。在台灣的她雖然心急,卻也只能遠端關心。幸好,女兒在經過2週的休養後,現已完全康復。陪伴女兒走過確診後的忐忑,面對如今台灣升溫的疫情,她更能做好準備、平靜以待。
女兒在異國確診,媽媽幫不上忙怎麼辦?放下焦慮,幫自己找事做
相較於台灣的確診人數在今(2022)年4月才急速上升,芬蘭在過去3年間,已爆發過數波確診潮。去(2021)年12月的耶誕節假期過後,今年初Omicron確診人數更是大幅上升。
王南琦坦言,想到女兒孤身在異國的大學宿舍發高燒,「第一時間真的很想飛到芬蘭照顧她。」但冷靜想想,女兒已經20歲了,該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若她飛到芬蘭後也確診,只會造成女兒的負擔。
女兒出國留學前,她事先準備了血氧機、體溫計,以及退燒藥、止咳藥等常備藥品。而在發病前的週末,女兒剛好燉了一大鍋何首烏雞湯,足以作為一週的存糧。期間住在同一樓層、不同套房的室友也會幫她買菜、快篩放在門口,發揮互助的力量。
芬蘭的雞腿很便宜,友善環境的雞腿8支不到新台幣90元。確診前燉的一大鍋雞湯,為病中的女兒補給能量。
剛發病的第一週,女兒持續高燒、昏睡,靠著服用退燒藥、喝水、喝雞湯和吃維他命C發泡錠緩解症狀。期間也持續監測體溫、血氧,每天傳訊息向人在台灣的父母報平安。
到了第二週,女兒的病情好轉許多,雖然仍有低燒,但已能夠和父母視訊。王南琦笑說,父母雖然知道要放下,但說來容易做到難。那段時間,她刻意找些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例如幫朋友安排旅遊行程、為高雄燈會寫文章等。「我相信自己做好事,會回饋到女兒身上,不然可能擔心到恐慌。」收到女兒快篩陰性照片那個晚上,她才鬆了一口氣。
陪女兒走過這一遭,也讓她有不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