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曾一天確診10萬人,日本如何在3個月內從焦慮到恢復正常生活?在日台人經驗分享
下一篇

COVID-19康復後有什麼後遺症?平日生活的應對建議

曾一天確診10萬人,日本如何在3個月內從焦慮到恢復正常生活?在日台人經驗分享

謹慎但不恐懼,生活才能如常。

文/陳莞欣 圖/Vicky提供

編按:一個社會,如何走向與病毒共存?留學生Vicky在日本經歷過兩波確診人數暴增,現已幾乎恢復疫情前的生活型態。她分享自身的觀察,面對疫情應該謹慎,但無須恐慌。

2022年4月以來,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逐日增加,單日確診人數已破萬。抗疫進入第3年,社會該如何與病毒共存,找回正常的生活?國外的經驗,或許能做為借鏡。

目前正在日本東京就讀碩士班的留學生Vicky,2021年夏天抵達日本時,正好是Delta變種病毒盛行、疫情爆發之際。她在東京將近一年的時間,經歷了Delta、Omicron變種病毒所引發的大規模疫情,現在生活已逐漸恢復常軌。面對疫情,社會大眾如何從焦慮不安到平常心以待?以下是她的第一人稱回顧。

大眾從焦慮到淡定  長者施打疫苗率高、死亡率下降是關鍵

我去(2021)年6月時抵達日本,Delta變種病毒就有點山雨欲來的趨勢,確診人數逐漸攀升。7、8月大概是民眾最焦慮的時刻,新聞常常報導醫療體系崩潰、確診者求助無門,有染疫者在家死亡。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孕婦確診,卻找不到願意收治的醫院,最後她只好在家生產,小孩出生不久後就過世了。

9月,確診人數逐漸下降,情況逐漸好轉。但到了2021年12月,日本出現了海外移入的Omicron變種病毒確診者,民眾又開始擔心。因為這個新的變種病毒似乎傳染力很強,大家也不確定它的症狀跟先前的變種病毒有何差異。當時剛上任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還一度發布近似鎖國的規定,連在海外的日本人都不能回國,引發很大的反彈。

2022年1、2月,日本Omicron疫情爆發。確診人數最高峰的時候,全國一天會有9、10萬人感染,一個月有將近5千人死亡。剛開始,確診人數暴增的確造成混亂,大家覺得政府指示不夠明確、無所適從。我訂閱《朝日新聞》、《讀賣》等主流媒體電子報,常看到記者寫自己染疫後的心路歷程,例如突然發現喝咖啡沒味道很恐慌、染疫後不想傳染給家人,只能自己到車上睡覺⋯⋯等。

但隨著疫情發展,大家逐漸發現Omicron的中重症人數不像Delta那麼多。而且日本的老年人施打第三劑疫苗比例高達8成以上,確診的大多是沒打第三劑疫苗的年輕人染疫死亡率變低。

日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左)、重症人數(右)。從統計圖中可明顯看出,確診與重症人數在2月達到高峰後,4月後明顯趨緩。(出自日本厚生勞動省)

我個性比較神經質,從去年夏天到今年1、2月,我都不太敢出門。直到2月中打了第三劑疫苗,3月底才跟朋友出遊。到了這個時候,我身邊的人都不太在意疫情了。大家開始照常賞花、外出吃飯,同事也可以相約去飲酒會。根據新聞報導,日本航空的國內線預約,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9成了。

Vicky形容,日本社會現已逐漸回到疫情前的生活。除了戴口罩,多數社交活動如常,也可以出外賞花、開飲酒會。

我認為,大家心態轉變,主要是因為看到確診者死亡率沒有大幅增加。當新聞不再播報醫療系統崩潰、有人在家過世的新聞,大家的心情會平靜很多。

疫情至今,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網頁會公佈累計死亡人數,從統計中可看到死亡人數上升的曲線趨緩。

台灣可能因為Omicron剛爆發,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相關新聞上;日本則是已經走到下一個階段,和病毒共存,以恢復正常生活為目標。

政策:政府以柔性勸導為主,防疫靠民眾自律

文未完!登入會員後即可觀看,請登入免費註冊後閱讀全文,謝謝

2022/05/0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COVID-19康復後有什麼後遺症?平日生活的應對建議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