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很痛苦,為何不讓我走?關於安樂死,贊成與反對前你該知道的不同討論
何謂善終?答案不是只有一種。
文/陳莞欣 圖/Shutterstock
編按:「等我活得沒品質時,就讓我安樂死!」討論善終議題時,常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然而,安樂死和醫助自殺,在醫界掀起了不小的倫理辯論。此外,支持安樂死的人,也未必理解其實質內涵,或不清楚它和國內合法的DNR、預立醫療決定有何差別。安樂死在台灣,可行與否?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你我都應該有更多的了解。
受到病痛折磨,承受極大痛苦時,可以提前結束生命嗎?
「如果當初安樂死已經合法了,我們會答應媽媽接受,但無法確認能夠通過審核。」前台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畢柳鶯說。2年前,她陪伴83歲、患有小腦萎縮症的媽媽斷食,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當時媽媽已發病20年,無法自理生活,也沒辦法從事原本喜歡的瑜珈、縫紉、助人等活動。
「尊嚴、自由、意義,這些她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都沒有了。」畢柳鶯提到,媽媽最後自行決定漸進斷食,迎向生命的終點。雖然過程大致順利,但挨餓到最後的3~5天,媽媽身體急速衰弱,家人看了也心疼。畢柳鶯認為,安樂死會讓媽媽更舒服地解脫。「雖然只有幾天,但真的一天的苦都不必要。」
年輕的急診科住院醫師John,也希望安樂死成為合法的選項。他說起在醫院實習的經驗,一般內科的病房中,有許多失能、失智或鄰近生命終點的病人,生活仰賴他人照顧。有些病人會因為疾病疼痛難耐,央求醫護人員提高嗎啡的劑量。然而,「一旦病人開始暈,我們就要小心了,因為下一步可能是呼吸抑制。等病人好一點,我們就會減少嗎啡。」嗎啡用量時增時減,病人仍感到痛苦。
John無奈地說,醫師能做的治療做了、止痛藥物也用了,病人的狀況仍逐漸變差,時常讓人感到無力。「為什麼不在病痛折磨我們時,跳過受苦那一段,直接到生命的盡頭?」他和高中好友Joseph等人共同發起瑞士安樂死諮詢服務團隊,協助想赴瑞士進行安樂死的民眾準備申請文件、翻譯相關資訊。自2018年啟動以來,已有5位患者至瑞士尊嚴(Dignitas)組織接受安樂死。
認識安樂死和醫師協助自殺 它們和預立醫療決定、DNR有何不同?
討論生死議題時,不少人認為安樂死等同於有尊嚴的死亡,無需受苦。「我支持安樂死,死也不要拖累家人」、「拜託安樂死合法,讓老不再是負擔」,這樣的聲音也時常出現。
然而,支持安樂死的人,未必真的了解安樂死的實質內涵。也有民眾誤以為在台灣合法的預立醫療決定、簽DNR,即等同於安樂死。三者之間,究竟有何差別?
2022/05/09
Info
善終的艱難
點此看專題:https://50plus.pse.is/44956c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