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高愛倫專欄|學會獨處,日子挺舒服!細數這一年6個還不錯的改變
下一篇

丁菱娟專欄|空巢期後家也要進化!把自己的需求放回第一,重新設計舒服到老的家

高愛倫專欄|學會獨處,日子挺舒服!細數這一年6個還不錯的改變

優化習慣已久的生活方式,找出更合宜排序。

文/高愛倫 攝影/王辰志

編按:這一年受疫情影響,你和家人產生了哪些改變?高愛倫觀察,疫情影響下,個人與家庭生活都產生了一些變化,而且是還不錯的改變。

不管是50之前還是50過後,家庭裡的壯老與壯青,這一年是不是都很自然增加合而為一、和睦相處的緊密關係?

新冠疫情為全世界帶來極大苦痛與悲傷,但是,為了要好好活下去,我們從小處著眼,也可以體會這是一次生活扭轉力的演習,太多事情在重新開始的路上,太多觀事角度改變家人關係。

危機與危險教會我們什麼?

1. 學會獨處  少了雜訊身心更舒服

獨處是生命裡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然而台灣地小人稠,社交頻繁,多數的職業病與民族性,養成我們「沒有酬酢就是遭受冷落的孤單」、「少了團康就是邊緣化的孤獨」。

知識份子一向鼓吹心靈建設,但是風氣慣性使然,「只有自己」這樣層次的境界,反而讓自信受損,誤會「無邀無約無處去」是不受歡迎的現象。

疫情,迫使大家「團練」居家獨處。

當大家都只能居家獨處時,怕孤獨怕孤單的人就不再疑神疑鬼:其他人是不是避著我杯觥交錯歌舞昇平?

獨處不是懲罰性的關禁閉,獨處是觸探被忽略的安靜價值,東想西想或什麼都不想地就可以看透:生活本質的起點與終點,可能就只是簡單的吃喝拉撒睡。

然而,無外人對話的日子,健康心靈會本能地挖掘生機,找到舒服的日做夜寢作息;因為雜訊中斷,性靈的自然成長很容易破繭而出。

2. 落實照顧  各司其職更懂感謝

一般日子,父母請子女教授手機或電腦的小技能,孩子很容易不耐煩,但是疫情登記施打疫苗這件「大事」,家家戶戶大概都是由孩子主動上網為爸媽登記。

年輕孩子上網是「雕蟲小技」,但是,因為疫苗登記塞車擠爆了,需要一些耐心 ,小青年在一個家庭裡的功能性,此階段顯得分外重要。

如果不是單身而居家工作,每個成員都會各展照顧責任。

幼童全日在家,讓父母爺奶忙得抓狂,所以,家長對幼稚園與小學老師佳評如潮極表讚頌的聲浪,總算讓社會達到共識:老師對「每個家庭」的確是有重大貢獻的。

3. 健康餐飲  解封後你是胖了還是瘦了?

每日多杯手搖冰的習慣,因為不方便外出,自然減量或不喝了。

因為戴口罩、少外出,女性一年可能少吃一筒口紅。

既然家人都「群聚」,長輩或平輩在家開始自烹自調開伙,一來可以平衡大量外食餐費,二來給自己腸胃引進更安全的食物,三來用不再冷清的餐桌照亮家庭的溫暖。

剛開始,所有封在家中的律令,都讓人焦慮這會造成暴肥的後果,但事實剛好相反。

解封後相見,彼此體重大增的並不多見,家常菜不油不鹹不甜,又沒有影響身體負擔的加味料,只要維持正常餐飲的人,體型都被調節得非常好。

4. 減少開銷  合理支出,莫忘同理弱勢

封餐廳封市場期間,沒有太多機會允許閒逛閒買,家裡所有日用品,經過初期的囤積、合理的消耗,漸入佳境到達符合需要的存量。

最理想的是冰箱冰櫃的吞吐量,不會再那麼暴飲暴食,食物的儲存越來越均衡。

交通費、娛樂費、交際費、紅白帖……一年12個月,真的撙節甚多,當然,我們也該有同理心,關懷社會上失業人家的艱困所在,祝福那些有財力有善意的人,願意自動自發解囊相助;至於我們自己,雖然小小金額的贊助,對募款日益艱困的公益團體只是杯水車薪,但這些都給了我們學習柔軟的機會,能把幫助別人視為生命教育的學習,也是入世當有的進修學費。

5. 聯誼轉型  戶外相聚有旅行的快意

見面方式總是在餐廳餐桌的特有民風,開始走向開放空間的戶外。

踏青、遠足、野餐,在曠野之中,不管脫口罩還是戴口罩,都有安全的社交距離,而且形式的轉變,造成儀式的奠基,大家培養在風光明媚的庭院草原聯誼,享受到嶄新的趣味,未走旅行路線,也有旅行的快意。

6. 清除負擔  斷捨離,生活更輕盈

疫情的自我禁足,造成幾張信用卡完全沒有使用的機會,突如其來的年費,或許在經過說明後都會得到抵扣償還,但是這個當下理當明白:太多不必要的塑膠貨幣其實是多餘的負擔。

很多人產生「退卡剪卡」的覺醒,把消費集中在少數持有的信用卡上,累積的回饋優惠更多,同時擺脫為刷卡額度才消費的迷思。

貨幣交易減少,去年銀行發印的新鈔,今年偶爾使用時,給出去或收進來的都是張張嶄新。

生活機能的便捷,造成很多「路人」有邊走邊買的習慣,直到天天居家,才知道,鍋碗瓢盆馬克杯不買不會有遺憾,哪家不是已經多到難以收藏?

衣服與家庭擺飾不再有更新汰舊的習慣行為,這才發現:不亂買會比往年的蠢蠢欲動,減少很多裝飾性的立體垃圾。

老友來訪,說:如果沒有網路,大家各自關在家裡的日子,熬得過去嗎?

是的,疫情把很多人關瘋了,也把很多人關醒了。

你是瘋的那個還是醒的那個?

疫情不是全然的不好,它的波濤洶湧,既警告了世界,也警告了個人,我們要從其中篩選已被默默訓練的小眾生活調性,讓自己的人際關係與親情秩序,濾出更好的互動順位。

2021/12/3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丁菱娟專欄|空巢期後家也要進化!把自己的需求放回第一,重新設計舒服到老的家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