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健康,到公園散步就有效!每週親近自然2小時的7個提案
有時間專注看一棵樹,是何等奢華的事。
編譯/林芳如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BBC、CNN
編按:飯後到公園散步不只能幫助消化,還能促進健康!研究發現,每周花2小時親近自然的人,比起那些極少或從不親近自然的人更健康且幸福。親近自然不一定要到山上、海邊,你家附近也許就有不少素材。該怎麼做?
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健康守則包括天天五蔬果、每周運動150分鐘,現在,定期接觸自然環境或許也會成為指導方針之一。
如今許多人的生活,多數時間待在室內,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且無論白天或黑夜,生活中充斥著人工光源,讓我們的身心很難真正休息,也不容易放鬆。
每周接觸大自然2小時的人更健康
在歐美,大自然缺失症(NDD,Nature Deficit Disorder)這個名詞近年愈來愈常出現在報章雜誌中,雖然它並非醫療界認可的詞彙,有關它對幸福的影響力仍引起廣泛討論。
「我想那是現代生活方式的一種症狀,」任教於英國雪菲爾大學的Ross Cameron博士告訴BBC記者,大自然缺失症一詞,廣泛被用來描述自然體驗在我們的生命經驗中愈來愈稀有。
「我們太著迷於現代科技,以至於較少關注生活周遭,諷刺的是,我們可能更傾向於從電視節目中認識野外世界,而非親身體驗,像是花點時間到林間小徑散步。」
Richard Louv在著作《失去山林的孩子》(Last Child in the Woods)提出大自然缺失症一詞,主要指兒童太少接觸大自然,但事實上此一現象不只發生在兒童身上,亦是現代多數人的生活寫照。
他認為,待在室內的時間太多,導致人們普遍對自然十分疏離,而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或許也使我們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且注意力愈來愈短暫。
缺少自然經驗會帶來哪些影響?
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反過來看:接觸自然會帶來哪些好處?
CNN報導,一項英國研究發現,每周沉浸在自然環境2個鐘頭,無論是林地、公園或沙灘,都能有效提升身體健康和幸福感,亦即對身與心都有益處。
該則發表在自然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收集英國超過2萬人的資料,詢問他們前一周接觸自然的情形。
結果發現,過去七天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接觸自然的人,包括到公園、海灘、樹林,將近半數對生活滿意度較低,更有四分之一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健康狀況不佳。
而對於那些每周至少花兩個鐘頭親近自然的人,僅三分之一表示自己對生活現況不滿意,健康狀況不佳的人更只占七分之一。
最令人訝異的是,不分男女老少,居住在都市或鄉村,貧窮或富裕,相關數據在每個群體中都相似。同時,主導這項研究的英國艾希特大学醫學院學者Mathew White提醒,接觸大自然有益健康不只適用於身體健康的人,對於現在正承受疾病之苦的人也有益處。
親近大自然的7個提案
Richard Louv提出「大自然缺失症」此一概念,各界紛紛提出各種親近自然的方法,我們整理了7個適合50+讀者的提案。提升健康和幸福感,就從親近自然開始!
1. 到公園野餐
平日多數人都在室內用餐居多,到公園野餐如何?別想得太複雜,只要避開湯湯水水的食材,準備攜帶方便的食物,像是三明治、壽司,甚至連野餐墊都不需要,坐在公園的椅子上,看看藍天、綠樹,就是美好的野餐體驗。
2. 拜訪室外博物館
博物館的展區或設施不一定全在室內,也可能延伸到戶外,像是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就規劃了豐富的戶外設施,十分值得前往。
3. 撿一片樹葉當書籤
隨意攀折花木不可取,撿拾從樹上飄落的葉子卻是散步途中浪漫的紀念品!如果能夠趁樹葉飄落在半空中就即時接住它,據說是幸運的象徵。
葉子撿回家後,花點時間就能作成書籤,上網搜尋「葉脈書籤」可看到各種製作方法。
4. 認識植物的名字
你或許知道餐桌上那道菜、那盤水果的名字,但你知道每天出門必經路上那棵行道樹、鄰居養的那盆花叫什麼名字嗎?
想認識植物,不一定要看書,拿起手機搜尋關鍵字「植物名字APP」就能找到各式各樣免費App。選其中一個下載,下次看到不認識的植物,拿起APP拍張照片,讓手機告訴你答案。
5. 騎上單車來場輕旅行
清晨或傍晚,太陽沒那麼刺眼,正好適合騎腳踏車。現在許多縣市都有公共自行車,像是台北YouBike、台中iBike、台南T-Bike,而且通常可採用悠遊卡、一卡通借車,且火車站附近通常有站點,即使是外地遊客,騎著單車悠閒地晃晃也不太需要擔心會迷路。
6. 到觀光農場採水果
台灣水果種類豐富,各地農場常在產季開放一般民眾入場採水果,尤以草莓、橘子、小番茄最為常見。採水果不但好玩,還可以詢問農場主人有關水果的知識,認識水果生長的環境和樣貌。
7. 仰望星空
還記得愛爾蘭作家王爾德那句名言嗎?「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生活很難凡事都照著自己的心意走,但夜空中的星星卻提醒我們:即使生活再不順利,總有美好的事物等著你。
※ 本文出自50+生活百科電子報,不想錯過最實用的好文章?立刻 ☛免費訂閱
2021/10/15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