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娟專欄|中年後不怨天:不管你曾怎樣被傷害,都有機會翻轉自己的命運
沒有被愛過所以不能好好愛,在我看來只是藉口。
文、圖片提供/張曼娟 攝影/張國耀
編按:生命中若沒有好的典範,如何把自己變好,可以好好去愛、去生活?人生上半場有許多事我們無法決定,曾經受傷,或受限於父母、家族或其他人的控制與影響。張曼娟提醒,不能因此失去自己的意志,變得得過且過、怨天尤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給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的身邊只有崩壞的成人,沒有一個像樣的『大人』,我要怎樣才能長成一個『大人』呢?」
「如果從來沒有被愛過,又該如何去愛人?」
在演講活動中,我常面對這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也許有人聽見的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大人」「從來沒有被愛過」,我聽見的卻是「我要長成一個大人」和「我想去愛人」。不管我們曾經怎樣被對待、被傷害,長大以後,都有機會翻轉自己的命運,都會有著幸福的想望。
有些人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 一抹溫暖接住墜落中的他
我遇過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男人,從幼年到童年,遭到一群成年人惡待,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恐怖與毀壞,而他的家人並沒有譴責或控訴,默許了暴行。小男孩長大了,他奮力掙脫噩運,與過往正面對決,雖然沒人為他討回公道,將加害人繩之以法,他卻不再恐懼與自責,他知道自己沒有錯,那些人毀了他的前半生,不能再毀掉他的後半生。
「你是怎麼活下來的?」我問。他沉吟片刻,輕聲回答:「我還是遇到過,一些好人;還是發生了,一些好事,我就是靠著這些,活下來的。」他說話的速度很慢,有點遲緩。因此,每個字都那麼深重的敲在我心上。不只是他,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我們若不曾被敲碎,是否就該成為那一抹暖色,一腔熱情與一貫的溫愛?伸出雙手,牢牢接住在絕望中不斷墜落的人。
莫拿別人的意志當藉口 餘生「以我之名」好好生活
不曾被愛過的人,又該如何去愛呢?人生是一場學習,愛也是。如果我們能學習數學、天文、地理、歷史、化學、語文、哲學、藝術、音樂,為什麼不能學習愛?沒有被愛過,所以不能好好愛,在我看來只是藉口,因為我們都不能改變過去,卻可以決定未來。我們可以好好愛,可以好好過生活,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人生上半場,承擔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意志——以父之名、以母之名、以家族之名——我們不知不覺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失去自我意志的人生,充滿困惑,於是,學會了推託、尋找藉口,最終成為得過且過的中年人、怨天尤人的老年人。我們不知道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貴重的意義;我們與自己非常疏遠陌生;我們以為別人追求的就是自己的想望。許多努力都顯得徒勞;許多關係都可有可無,回首人生,只剩下虛無感傷。我們就這樣浪費了人生,虛擲了情感。
背棄了最珍貴的,獨一無二的自己。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2020年4月號,原文標題為〈像樣的大人〉)
2021/09/1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