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50後要懂得「搞破壞」,才能擊退人生的煩!喜劇教父張碩修專訪
下一篇

退休後容光煥發的秘訣!日本禪師:每早照鏡子,觀察3重點維持身心健康

50後要懂得「搞破壞」,才能擊退人生的煩!喜劇教父張碩修專訪

我們無法改變發生的事,但可以改變對它的看法。

文/蔣德誼 圖片提供/張碩修

編按:英國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人生近看是一齣悲劇,遠看是場喜劇。」喜劇不只是一種運用幽默感的表演形式,其核心概念更在於,如何將人生的悲歡百態,轉化為逗人發笑的片刻?被稱為「喜劇教父」的張碩修認為,喜劇不只培養幽默感,也有助於發掘不同角度思考,平常心面對人生缺憾,內心不糾結。

生活裡每天會想笑,大概很難憂鬱!但喜劇的真義是:不是本來就好笑,而是懂得把內心的痛苦、人生的缺點,都「轉化」成為幽默。那麼人生,真的難不倒你!

張碩修在2007年成立「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創立至今14年,從藝人吳鳳到知名脫口秀演員博恩,都來自這個培育喜劇表演者的搖籃。

多年來對於喜劇有獨到觀察的張碩修認為,喜劇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找出笑點,其實也是一種人性的洞察。

對於並非朝向專業演員發展的一般人而言,為什麼要學喜劇?張碩修說:「學會用喜劇的眼光看人生,可以降低面對失敗的痛苦指數。

喜劇源自「搞破壞」卻貼近人性  愈成熟的社會發展愈好

理工出身的張碩修,多年來拆解研究喜劇理論,他認為:「大家都會覺得喜劇是逗人開心的東西,好像很歡樂、很正面,其實恰好相反;笑點的來源說穿了就是搞破壞、負能量。就像很多搞笑影片,看到別人跌倒、出糗時,我們就想笑。

張碩修說,從小他就喜歡看喜劇、搞笑片,後來他在90年代投入小劇場領域,成立「渥克劇團」,有時挑戰深刻的社會、人性議題,有時也做搞笑題材。

就像英國在60年代帶給全世界英式搖滾熱潮,所謂「喜劇」或是「脫口秀」,則是在80年代從美國風靡到全世界,再進入台灣。

過了30年後的現在,「喜劇」已經從原本被認為「不正經」的戲劇類型,轉而成為大受歡迎的舞台必備元素,從政治人物到名人,都必須要有些幽默感、懂得說些笑話,儼然成為一種當代的表達顯學。在國外,更有企業主與創業者認為應先接受脫口秀訓練,才能用更好的方式介紹自己。

50後要懂得「搞破壞」,才能擊退人生的煩!喜劇教父張碩修專訪_img_1

近年來喜劇在台灣大為風行,也有許多知名脫口秀演員躍上主流舞台。

「要發展喜劇的前提,必須是這個社會有一定的開放和言論自由度作為土壤,像美國、英國、日本都是;當世界變化愈來愈快速而難以預期,喜劇反而成為不確定時代下的另類療癒。」

笑點來自反向思考  有助釋放負能量

張碩修認為,喜劇迷人的地方在於,它是一種顛覆慣性、運用反向思考的表演娛樂。「很多笑點其實來自反邏輯,也就是和一般人看待事物的習慣剛好相反,在培訓演員的過程中,我們會做非常多這樣的思考訓練。」

喜劇本身並不能帶來正能量,但是它有辦法釋放負能量,達到一種發洩的效果,不唱高調、不假道學。

舉例說明:「王大明高中用功讀書,最後進了台大醫學院。」如何把這句話一秒變成笑話?其實只要稍稍變動,改成「王大明高中用功讀書,最後進了台大醫院精神病房。」

「因為我們通常認為:努力就會獲得想要的成果,喜劇就是要在大多數人認為的邏輯中,挑出那些可以讓整個情境翻盤的點,例如從考上醫學院變成進精神病院,當中就可以延伸出很多故事,你就會想像,哦,可能是讀書讀過頭了。或是有點壞心眼地想,對啊,念太多書幹嘛?搞不好會逼瘋自己。」

「雖然現實中絕大多數用功的人還是真的會上台大,但學會找笑點,可以幫助自己用不同角度思考,它不見得是真正的答案,但是有助於讓人不那麼鑽牛角尖、從而紓解心中的壓力或煩惱。」張碩修笑說。

如何能真正的放下?用破壞性思考走出內心的舊循環

張碩修認為,學喜劇課另一個優點,就是沒有成見、面對挫折時也更能幽默以對。「例如很多來上課的人,可能是中年失業、離婚婦女或是得了癌症,外界看起來可能是人生中的缺點,但以喜劇的眼光來說,這太棒了!你自帶喜劇梗,用自己的失敗和痛苦,就能寫出很多段子。」

「當然學喜劇不是做心理諮商,也不是心靈療癒,不過一個人如果願意拿自己的失敗當笑話看,某種程度上也就是放下、不再執著了。

50後要懂得「搞破壞」,才能擊退人生的煩!喜劇教父張碩修專訪_img_2

學會喜劇式思考,面對人生挫折較能不糾結。

喜劇的破壞性思考,可以讓人從某些被困住的想法,也許靠著邏輯,有機會跳脫出來,釋放出內心的負向循環,不再那麼執著。

也曾和張碩修學喜劇的熟齡網紅張郎認為:「學喜劇比30年的工作經驗帶給我的收穫更多!碩修老師說,幽默來自生活中的經驗,特別是挫折和痛苦的部分。光是學會如何將內心的負面感轉化成笑點,就很值回票價。」

張郎說,上台講喜劇最有挑戰性的部分、就是無法預期台下觀眾的反應如何、會不會笑?但也因此,他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對於心理素質是非常好的鍛練。我認為幽默感是比正面思考更棒的生活態度,除了培養自信、也比較不容易在小事上糾結。

熟齡族生命經驗豐富是好素材  活化思考把人生真正變喜劇

張碩修也認為,人生經驗相對豐富的熟齡族,其實是非常適合學喜劇的一群人。「一方面這些閱歷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素材,而在年紀漸長之後,觀念想法容易僵固,我覺得喜劇對於活化思考迴路是很好的訓練。」

他分享,有一位近60歲的女性學員,幾年前決定辭去高薪主管的工作,來跟張碩修學喜劇,理由是:「身邊很多朋友突然離開,時間要用在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上。」她完全放下身段,給自己的人物設定是「喜歡吃小鮮肉豆腐的歐巴桑」,因此獲得很多觀眾的笑聲,還真的和年輕人打成一片。

鑽研喜劇多年,張碩修說,自己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就算遇到再大的挫折,總是會忍不住想說,這個東西的笑點在哪裡?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好像是對很多事情不痛不癢,但我認為這樣人生多少會過得輕鬆一點。我們無法改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可以改變對它的看法。

無論是想要增加自己的表達能力,或是想要培養幽默感,「學喜劇不一定會讓你學會如何搞笑,但有助培養在生活中發掘有趣事物的眼光。」

2021/09/0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退休後容光煥發的秘訣!日本禪師:每早照鏡子,觀察3重點維持身心健康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