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染疫死亡率高8倍!9成國人牙周受損,如何強化人體「隱形口罩」?
出門必戴口罩,那麼隱形口罩強化了嗎?
文/曾正豪 圖/Shutterstock
編按:今(2021)年2月《臨床牙周病學期刊》一篇研究發現,有牙周病的COVID-19患者,死亡率是一般患者的8.81倍。台北市牙醫師公會陳彥廷形容牙周健康猶如「隱形口罩」,當牙周病的致病菌進入呼吸道,會改變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免疫系統、破壞上皮細胞保護!疫情當前,不可輕忽口腔保健。
偷懶不刷牙,可能增加肺炎風險?國內研究發現,擁有正確潔牙和牙周保養習慣,可降低肺炎的風險超過3成。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提醒,預防新冠肺炎,實體口罩與嘴巴內的「隱形口罩」一樣重要,民眾若發現口腔健康亮紅燈,應盡快就醫治療;如果有不堪使用的假牙,也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拆卸更換,既可改善口腔環境,也能順手將廢牙冠捐出,讓垃圾變黃金,幫助他人。
定期洗牙肺炎風險降3成 COVID-19患者若有牙周病死亡率8.81倍
有論文以我國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統計,結果發現,在12年的追蹤期內,定期接受牙周洗牙等健康控制的民眾,比起一般民眾的肺炎發生風險降低超過3成。另外,與缺乏牙周治療的民眾相較,牙周疾病患者光是接受洗牙就能顯著降低3成肺炎風險,而接受進階牙周治療像是皮瓣手術等,肺炎發生風險更是降低66%。
為什麼沒有接受牙周健康控制的患者,感染肺炎的機率比較高?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陳彥廷顧問指出,台灣有近9成民眾有各式各樣程度不等的牙周破壞。當牙周病的致病菌進入呼吸道,會改變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免疫系統、破壞上皮細胞保護,當保護被破壞了、形同「門戶大開」,這時候像是容易嗆到、或是感染機會高的風險族群,可能因此提高肺炎罹患機率。
另外,今(2021)年2月份出刊的《臨床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也有一篇研究發現,有牙周病的COVID-19肺炎患者,需要住加護病房以及必須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患者的3.54與4.57倍,而死亡率更高達8.81倍。
正確潔牙、塗氟做好口腔保健 強化人體的「隱形口罩」
無論疫情緊張或趨緩,民眾都應該正確潔牙,幫自己戴上另外一層「隱形口罩」。賴德欽理事長與陳彥廷希望民眾除了積極接種疫苗之外,也可以落實口腔保健、幫自己戴上隱形口罩,增加自我保護力。而小朋友,除了正確潔牙,也可透過牙齒塗氟、窩溝封填,強化隱形口罩的保護力。
若是已有牙周健康問題的人,也應積極治療,做好口腔健康管理。陳彥廷建議,若只有表淺破壞,以超音波洗牙就可以清掉。除非牙根面遭到污染,才需要進一步接受齒齦下刮除或是根面整平,少部分患者因為嚴重結構破壞、骨質破壞,需要翻瓣或是再生手術。
老舊假牙別急著丟 廢牙冠回收做公益
賴德欽指出,假牙牙冠沒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但若經年累月使用後有不舒服的感覺、或是牙冠破損、不堪使用,甚至是牙冠下的牙齒又蛀掉了,就必須拆卸舊牙冠、裝上新的牙冠。
過往拆下來的廢牙冠會當作醫療廢棄物丟棄。然而,除了全瓷牙冠之外,多數牙冠裡面其實含有金屬成分,從早年常用的黃金、到近年會有的白金、鈀金、鎳合金等,雖然含量很少,但集結起來卻可以提煉出一定數量的金屬。
因此,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從民國93年開始,發起「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診所將民眾廢棄的牙冠高溫清潔消毒後密封,再由廠商協助提煉成金屬。賴德欽理指出,計畫所得迄今累計超過3,000萬元,此公益基金除了幫助原住民國中小棒球隊,像是花蓮縣富源國小少棒隊、瑞穗國中青少棒隊等,圓了出國比賽的夢,也曾協助視障人士習得一技之長,讓無數弱勢族群與民間組織獲得協助。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原文標題為〈新冠疫情危機四伏 「隱形口罩」戴好戴滿保健康〉)
2021/08/1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