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菱娟 圖/Shutterstock
編按:COVID-19雖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日子照樣要過下去,丁菱娟認為,熟齡族群不妨將今年視爲自己的數位元年,嘗試擁抱科技,透過數位工具與網路讓我們的生活持續前進與進步,像是數位社交也帶來新體驗,少了交通時間,向長輩問安,或上課,或辦同學會,都變得更加容易了。
自從台灣進入第三級警戒就成了另一個世界,未來人類可能要做好跟病毒一起共存的準備,因此生活形態會改變,遠距工作或待在家裡的時間也會變多。家庭場域也必須規劃自己能夠獨處的空間,好應付未來工作生活界線愈來愈模糊的狀態,辦公室不再是工作場地的唯一選擇。
既然日子還是要過 熟齡族剛好趁機學習數位科技
像這段期間待在家裡無論工作或休閒,也必須規劃生活節奏,否則每天看著真假不分的訊息和負面新聞,所有的焦慮、失望、憤怒等負面情緒不斷地跑出來。我們除了被動地接收新聞,等疫苗之外,我們在家可以如何工作、社交和生活?
套句香港人常講的話:馬照跑舞照跳,日子還是要過的,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還好在21世紀的今天網路科技的發達,在家並不無聊。我覺得此時此刻最棒的就是好好運用數位科技,重新學習,開始享受,尤其不是數位原生代的我們,更應該將它視成個人成長和轉型的契機。在這裡我分享這段時間運用數位科技的日常事務。
1. 線上視訊會議 不只能開會,連評審、提案競賽、頒獎都能辦到
這段期間所有的企業都實施分流上班或WFH(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所以開啟了視訊會議模式,雖然這是不得不的措施,但好處也不少,除了省掉了交通往返的時間,還有很多心理上的負擔,譬如怕會議遲到所產生的焦慮,怕儀容服裝不合宜的顧慮,線上交流反而減輕許多。
視訊會議功能其實不只是開會而已,我還完成了線上進行了評審工作、提案競賽、線上頒獎典禮,以及分組討論,其實科技的進步已經超越我們的想像,基本上都能解決工作上的需求。
2. 數位社交 天天視訊問候老爸,辦線上同學會連在海外也能參加
雖然這段期間人們無法面對面聚會聚餐,但是網路上的通訊軟體仍然提供了社交的功能,除了互傳訊息之外,線上社交也可以是一種嶄新體驗的方式,像我就號召了線上同學會,把許久不見的同學找來線上,連國外的同學也可以一起參加,真是難得的經驗。
還有原本每個星期兄弟姊妹都約定回家看爸爸的實體聚餐,改為每天晚上和老爸上線聊天,以前是一星期碰面一次,現在反而是每天可以開視訊聊天,老爸開心,我們也開心。而且大家還學起了軟體的改變背景以及特效濾鏡的功能,玩得不亦樂乎,感情更緊密。
3. 線上學習 課程多元,還省去交通時間
原本在實體上課的一些課程,老師們也都紛紛移到線上上課,同樣也是節省了很多交通的時間。這段期間很多學習性的知識平台都推出了免費課程以及試聽的優惠方案,真是最好學習的機會。像我就線上訂閱了一些說書及教導繪畫的頻道,收穫很多。
4. 線上運動 瑜伽、肌肉訓練、舞蹈隨選隨練
這段期間雖然不能上健身房,但是運動還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少,同樣各大健身房及網紅們在影音平台上,針對不同的族群推出不同的運動健身節目,我自己也每天隨意挑選適合自己的節目,時而瑜伽,時而肌肉訓練,時而舞蹈,省卻交通的時間,覺得實在太方便了。
5. 網路學煮菜 影音解說,廚房生手也能做出好菜
這段期間有很多人開玩笑說發現自己原來是「被耽誤了的主廚」,由於在家用餐比例增多,很多人運用很多影音頻道所推出烹飪節目學習煮菜十分實用,我發現連我這個不煮菜的C咖,竟然還可以煮出美味的料理,不得不佩服這些節目的厲害。
6. 追劇 線上隨選隨看,紓壓又盡其在我
宅在家休閒當然娛樂也不能少,偶爾追劇其實是消除壓力,非常紓壓的一種休閒,現在線上追劇隨選隨看,只要克制自己不要太投入,不要熬夜,也算是一種轉移焦慮的方式。
在這段期間我將自己視為數位元年的重新學習,慶幸的是,當全球疫情大流行,迫使人們需要在家隔離的時候,我們竟然可以運用數位的科技來開展我們不一樣的生活模式,而且充滿了效率、新奇、娛樂的效果,讓生活也可以多采多姿。
當然無法取代也讓我懷念的,還是人與人面對面真實的交往:擁抱,眼神的交流,以及不必隔離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國旅行全世界。我相信聰明的人類絕對可以有方法讓這天早日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