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aoko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腹部、下半身肥胖,該如何改善?不一定是運動不足,也不是深蹲、仰臥起坐做不夠,骨盆矯正教練Naoko指出:要伸展臀肌!能改善骨盆歪斜、縮小骨盆,也讓髖關節與薦髂關節可動範圍變大。臀肌不罷工、骨盆回正,全身肌肉均衡,才能真正瘦小腹與下半身。
很多人認為腹部或下半身肥胖的原因在於運動不足,導致脂肪囤積在腹肌上或大腿處,但真正的原因其實出在臀部。
臀部是身體的底盤,下接雙腿,上接脊椎。就好比免洗筷插入黏土中能維持固定,但若插入泥巴球內就會鬆動不穩定那樣,未運用到臀部肌肉時,身體各處就會發生歪斜扭曲的情況。
臀部罷工 腹部與大腿內側囤脂肪,腰部肌肉過勞
當身體歪斜時便無法均衡使用全身的肌肉,進而衍生出閒置與過勞的肌肉。當臀部罷工時肌肉就會失去平衡,腹部、大腿內側、後側的肌肉往往容易閒置,也因此導致大腿前側與腰部肌肉過勞。
深蹲的目的是鍛鍊臀部與大腿後側。人往往習慣使用容易使喚的肌肉,許多人進行深蹲時不太會利用大腿後側或內側的力量,而是慣性使用大腿前側的肌肉。
順帶一提,原本應該負責某些動作的部位因無從發揮功能,而由其他肌肉代為補足完成的現象,稱之為「代償作用」。結果非但無法練出如滑冰選手般的纖細雙腿,腿型還會變得像自行車選手般壯碩。
除非調整好臀部的狀態,否則練再多的仰臥起坐與深蹲,也無法讓腹部或雙腿變瘦。
臀肌伸展改善骨盆歪斜或外擴 4個正向改變
位於臀部深處的骨盆,對塑身減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部位。骨盆歪斜或外擴時,就無法雕塑出女性特有的玲瓏曲線。
臀肌伸展法將焦點鎖定在活動臀部以矯正骨盆的手法上。
而這些方法能為骨盆帶來以下4項變化:
1. 喚醒骨盆內的深層肌肉
位於骨盆深處的腰大肌與腸骨肌會重新發揮作用。除了能穩固骨盆外,還能從內側刺激臀大肌與臀中肌等淺層肌肉。
2. 消除骨盆歪斜
從正面看時,身體往左右某一邊傾斜的左右歪斜,以及造成搖擺背與駝背原因的前後歪斜等等,各種歪斜都能獲得矯正。
3. 髖關節與薦髂關節的可動範圍變大
骨盆的特徵就是本身不太能動。但擴展與骨盆相接的髖關節和薦髂關節的可動範圍後,也能隨之鬆緩骨盆周圍的肌肉。
4. 縮小骨盆
舒展骨盆周圍的肌肉,並運用到深層肌肉時,骨盆便處於容易縮小的狀態。此時再搭配縮骨盆運動,效果就會很顯著。
臀肌伸展法不光只鍛鍊臀部外側,而是調節整個骨盆,所以才能在短歷時內確實讓腹部&下半身變瘦。
每個人的身體歪斜情況與僵硬程度不一,但進行一至二週後,應該就能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持續維持同一姿勢就容易引起骨盆歪斜。早上起床後立刻進行,抑或在晚上結束一整天的伏案工作後進行,都能預防歪斜上身。骨盆會隨著這些運動回歸原本的位置,肌肉得以確實運作,進而逐步雕塑出優美的身體曲線。
練習1. 側坐臀肌伸展 喚醒骨盆髂腰肌&腸骨肌
這是刺激位於骨盆中的髂腰肌&腸骨肌的動作。訣竅在於利用腰部與臀部本身的肌肉放下臀部。
這2處的肌肉皆與大腿骨相連,若感覺到大腿處的骨頭收入髖關節處時,就表示動作正確。與臀部下放動作相抗衡的,便是將頭部往上提的力道。藉由頭部往上提的動作,骨盆就不易往前後傾斜,有助於維持正確的姿勢。對於鬆緩髖關節的效果也十分顯著。
Step 1. 呈側坐姿勢
膝蓋往左傾倒而坐。此時請注意勿將左腳伸進右大腿下方。腳掌則貼著右大腿。
Step 2. 右臀接觸地板
一邊吐氣,一邊讓騰空的右側臀部靠近地板。頭部與頸部往上提,豎起坐骨。另一側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
左右各做3~5次呼吸。
NG!肩膀不該往下降。
練習2 .四肢跪地臀肌伸展 紓緩骨盆前後傾斜&薦髂關節
利用拱腰姿勢形成容易刺激薦髂關節的狀態。透過頭部與臀部互相抗衡的力量來紓緩肌肉,並矯正骨盆前後傾斜的狀況。進行時想像「將臀部的尾巴翹起」,就比較容易維持拱腰的姿勢。
膝蓋朝外打開可擴大髖關節的可動範圍。位於薦髂關節附近的多裂肌,是一塊很難活動到的部位,透過前後左右不間斷地小幅移動臀部就能刺激到這個部分,活化肌肉。
Step 1. 呈四肢跪地姿勢
雙手雙腳貼放地面,膝蓋朝外大幅打開。雙手往前擺,超出頭部的位置,腳趾則貼住地面出力。背部不彎曲,稍微拱腰。
Step 2. 臀部往腳跟靠近
一邊吐氣,一邊讓臀部靠近腳跟。頭部維持在原本的位置,將意識集中在臀部與頭部彼此拉鋸的力道上,並以此姿勢前後左右小幅搖動臀部。
進行3∼5 次呼吸。
NG!背部不該彎曲。
(本文摘Naoko著,《一分鐘隨時做!讓小腹平坦的臀肌伸展操》,台灣東販出版)